① 分析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作对比
在经过了海港、河港、铁路和公路时代之后,当前人类已经进入航空时代,在航空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不断互动发展的过程中,空港所担当的门户功能不断提升,功能承载空间也不断扩大、演进,呈现出从机场到产业区、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会的四代演进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空港承载的开放平台功能将越来越重要。
2018年12月13日,在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年会上,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18》,通过枢纽机场、经济腹地、空港产业和综合交通体系四大要素对2017年客流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或拥有国家级空港经济示范区,或为长三角地区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合肥)之一的33个城市进行量化评价,生成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上海位居榜首
根据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综合竞争前三甲为上海、北京和广州。其中,上海位居榜首,并且以91.24的高分远超我国首都北京的73.70分,这表明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上海在空港经济方面成就卓越,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态势。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②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有何意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复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面积144.1平方公里。这是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也是西安又一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对于增强大西安对外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获批,将进一步强化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构建西安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开放门户。同时将进一步促进空港、陆港、高铁港“三港联动”,不断提升西安的枢纽地位,增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为聚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强劲动能。
③ 临空经济区将如何规划
北京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总面积约150平方自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约50平方公里,河北省部分约100平方公里。起步于新机场东北侧的北京新航城作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以“数字临空、智慧航城”为愿景,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打破传统机场片区偏离城市、交通不畅、产业低端等发展困局,打造数字规建一体化平台,构成了全球高端产业以国际空港城市为平台,点对点、跨区域网状布局的大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