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内的地标性建筑有:
1. 哈工大主楼,是哈尔滨从解放初期至今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变化过程的见证者,建筑风格上属俄罗斯“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欧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2. 电机楼,建于1954年,位于主楼东侧。
3. 机械楼,建于1953年,位于主楼西侧。
4. 哈工大土木楼空间群,与哈工大博物馆融为一体,形成山字形平面,距离校本部不远。相对于之后陆续建成的电机楼、机械楼,由专业分工之故,它又被称作“土木楼”。
5. 哈工大博物馆,馆舍建于1906年,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后为哈工大最初的校舍。
(1)哈工大科研成果扩展阅读:
哈工大建筑群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空间群评为最美的大学校园TOP5之一。其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非常厉害,而且学校的建筑都是世界建筑遗产呢。
哈工大整体来说学校面积不是很大,几栋建筑很快就能搞清楚,将近包年的历史,校区内的不少建筑都是充满了年代感的,而且北方的建筑和南方的建筑却是区别很大,厚体墙,小窗户。
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名录公布了100个建筑,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群入选名录。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群包括了哈工大博物馆和哈工大原学生宿舍。
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9年山东文科提档线是多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9年山东普通文史提档线593分
哈工大威海校区始终强调立德树人的根版本任务,将权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注重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正在系统地逐步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先进教育模式与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实施体系。
目前学校有文科类语言文学学院,学院开设的汉语言文学、英语、朝鲜语等专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文科生有招生计划。威海校区有本科专业 37 个,共享校本部 18 个博士点,并单独设有 2 个一级学科和 20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 8 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 个山东省特色专业。
❸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如何
谢谢邀请,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怎么样,有什么成就?想必题主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商务部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在23日凌晨发布的又一轮制裁实体清单,竟然连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这样的双一流学校都没有,但是却有着哈尔滨工业,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是为什么呢?不免让大家感到吃惊,更多的是感叹!
新发布的制裁实体清单中有着33家公司包含两所中国高校,这两所学校到底是有多大的成就,才能够让美国政府如此忌惮,要与这样世界各领域领先的企业放在同一个名单?
另外“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首席潜水员叶聪正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学生;同样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主要研发单位之一。
美国新列出的这份清单我们不妨反着看,到底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培养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对社会有贡献,值得深思!
(估计2020年会有大批次的学生报考这两所学校,哈哈,加油)
❹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科研成果
◆ 社会学学科依托的专业教研室成立于1996年,下设社会发展研究所,现有教师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队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自觉面向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依托哈工大优势,形成信息与网络的社会问题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当代传媒与生活方式研究,休闲与时间利用研究等方向。近五年来,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9部;科研项目21项;有多项成果获奖。社会学学科又是学院“社会工程与管理”博士点的依托单位之一,拥有社会学硕士和本科专业。目前有硕士和本科毕业生12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100余人。
◆ 标志性研究论文
1.何明升,白淑英.论“在线”生存.哲学研究,2004⑿
2.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⑿
3.何明升,李一军.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⑷
4.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测度方法及其管理意义.情报学报,2002⑶
5.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⑴
6.王雅林.论社会创新.学习与探索,2002⑴
7.王雅林.“数字化生存”挑战与生活方式的建构性调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⑹
8.王雅林.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社会科学研究,2003⑴
9.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兼论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论述的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4⑵
10.唐魁玉,白淑英.信息网络技术的二元多重特质及其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⑵
11.唐魁玉.网络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科学学研究,2002⑷
12.唐魁玉.网络化思维及其理论意义.理论前沿,2001(23)
13.唐魁玉.关于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限度问题.情报学报,2002⑶
14.尹海洁.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中国软科学,2002⑹
15.尹海洁.社会转型与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⑵
16.白淑英.何明升.BBS互动的结构和过程.社会学研究,2003⑸
17.刘 耳.论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⑿
18.刘 耳.休闲: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⑸
19.刘 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新华文摘,2001⑻
20.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⑴
◆ 著作或教材
⒈何明升.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⒉何明升.网络消费:理论模型与行为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⒊王雅林,何明升主编:生存与超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⒋刘耳.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⒌王雅林,刘耳,徐利亚.城市休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⒍王雅林,刘耳.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⒎尹海洁,刘耳.SPSS for Windows简明教材.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⒏王雅林.中外城市闲暇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⒐王雅林.中国东北经济的发展.学苑出版社,2002
◆ 重要科研项目
⒈何明升.网络互动:一般理论与实证研究(03BSH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3-2004
⒉何明升.基于技术选择的电信管制模型研究(2003DGQ2D043).国家软科学课题,2004-2006
⒊何明升.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99BSH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98-2002
⒋何明升.网络交流方式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美国福特基金课题,2000-2002
⒌何明升.网络媒体对我省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策研究(01B044).省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4
⒍何明升.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2004AC9CT058).哈尔滨市科技局,2004-2006
⒎何明升.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2006
⒏何明升.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战略规划研究.信息产业部,2005-2007
⒐何明升.电信技术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研究(200402130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2007
⒑王雅林.中国大城市闲暇生活方式研究.美国福特基金重点课题,1998-2002
⒒王雅林.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良性运行研究(96ASH0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997-2003
⒓王雅林.迈向知识社会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重点课题,2001-2003
⒔王雅林.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黑龙江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03-2004
⒕王雅林.科学发展观与哈尔滨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哈尔滨市政府重点课题,2004-2005
⒖王雅林.新发展观的学理基础与东北区域发展应用研究(04ASH00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4-2006
⒗唐魁玉.师生代际互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2001-2003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⒈何明升等.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⒉何明升.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论文).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
⒊何明升等.技术引进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
⒋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论文).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⒌唐魁玉.近五十年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论文).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2
⒍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论文).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2004
⒎白淑英.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论文.青年).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⒏尹海洁,白淑英.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 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科以1992年冬组建成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为依托,下设东北亚经济研究所。现有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助教1人)。目前承担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活动和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硕士点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学位课、专题学位课。国际贸易学学科硕士点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学科硕士点建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两学科共有硕士指导教师7人。国际贸易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证,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与实务等,已培养研究生17人;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学科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计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11部,获省部级奖5项。
◆ 标志性研究论文
1.谭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理论分析.理论探讨,2001⑷
2.李平.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求是学刊,2002⑵
3.肖玲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管理.科学学研究,2002⑸
4.李淑霞.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化路径.学习与探索,2002⑵.
5.李淑霞.当前日本经济体制改革纵览.现代日本经济,2002⑶
6.韩秋.资产证券化创新及其在中国的前景.求实学刊,2003⑸
7.谭晶.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理论探讨,2003⑸
8.李平.日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3⑹
9.钟晓兵.VaR在中国金融远期上的应用.理论探讨,2004⑷
10.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本性合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⑹
11.钟晓兵.名义锚的选择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⑺
12.伍楠林.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探悉及中国的对策.学习与探索,2005⑵
◆ 著作或教材
1.李长胜(副主编).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李长胜(副主编).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李长胜(参编).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伍楠林.Русская диаспора в Китае 20-30гг ХХ века
5.李平(编著).国际贸易实物新编.哈工程出版社,2001
6.丁溪.侯银霞(编著).国际商贸英语(第二版).哈工大出版社,2003
7.丁溪.侯银霞(编著).对外贸易英文函电.哈工大出版社,2003
8.赵萍(编著).经济数学基础及应用(修订版).哈工大出版社,2004
9.韩秋(副主编).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淑霞等(编著).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 重要科研项目
1.李广和,李长胜等.环境保护的经济机理及其经济调控手段体系研究(00BJY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03—2002/10
2.叶平.李长胜.龙江县生态经济整体规划研究。省科委课题.2001—2003
3.李长胜.东北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2003-043-l43).国家林业局课题.2004—2006
4.高长春,李淑霞等.积极财政政策动态约束模型研究(BJG6007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0/03—2002/10
5.李广和,李 平等.大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研究。大庆市科委,2001/02—2001/12
6.肖玲诺.信息化对社会生活影响问题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2002/8—2003/12
7.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有效性(7013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8—2005/12
8.高长春,李淑霞等.经济增长:中日财政政策选择的最优次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03——2005/06
9.李广和,钟小兵等。安全技术防范经济性分析与产业发展结构研究.国家计委,1999/08—2000/12
10.钟小兵.杨尊亮.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调控手段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03—2003/12
11.钟小兵,李平等.哈尔滨高新区促进中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国科火字[2004]61号).科技部火炬计划软课题,2004/09—2005/09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⒈李长胜.测树学多媒体教学研究.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
⒉李长胜.生态林业工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计量化评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名),2002
⒊李长胜.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与方法.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第2名),2002
⒋李长胜.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2等奖
(第2名),2002
⒌李长胜.林木采伐管理系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一等奖(第7名),2003
⒍李长胜.黑龙江省森工天然林社会林业工程创新体系研究与实施.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1名),2005 ◆ 学科依托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建立于1954年,1984年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学科长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近几年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出8门选修课。1999年政治经济学课程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经济理论、开放型经济理论。学科至今已培养出150多名统招研究生,320多名在职研究生。近5年来, 承担了国家、省部、地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本,获各种级别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学科的教师还分别在各种级别的学会及学术团体和政府咨询机构中任要职,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 标志性研究论文
⒈ 任熹真.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经济学家,2001⑷
⒉ 任熹真.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国流通经济,2005⑹
3.任熹真. 对现代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探析.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2001
⒌ 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哈工大学报,2001⑵
⒎ 李鹏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品种选择及流程设计.中国软科学,2002.2
⒏ 李鹏雁.China’s Optimal Choice of Mortgage Securities . 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
⒐ 李鹏雁. The Analysi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⑶ (EI源)
⒒ 朱加凤..日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求是学刊,2002⑷
⒓ 朱加凤. 论转型时期的政策利润.求是学刊,2001⑴
◆ 著作或教材
⒈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哈工大出版社,2002.8
⒉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哈工大出版社,2004.8
⒊ 任熹真(主编).经济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哈工大出版社,2003.8
◆ 重要科研项目:
1.任熹真.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重大项目,2000—2002
2.任熹真.石油价格可比性研究.横向课题,2001—2003
⒊ 任熹真(参与).经济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2002----2004
4.李鹏雁.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与投资模式研究 .横向课题,2002-2004 .
⒌ 李鹏雁(参与).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3-2005
⒍ 朱加凤(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动态约束模型及国际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
⒎ 朱加凤(参与).“两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整体发展的研究.省“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2
◆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
1.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论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
⒉ 任熹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调研报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❺ 冬季想去东北旅行,是去哈尔滨好还是沈阳好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沈阳市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829万,是东北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南部、辽宁中部、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是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也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沈阳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近年沈阳来在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软集团有限公司等。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2016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7所(含独立学院4所),在校生40.4万人,其中全国知名大学有: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警学院,东北大学和辽宁大学等。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公布,2017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沈阳排名34位,2017年全市GDP总量5870亿元。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已经形成了以大学、研究所、大工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截至2015年,哈尔滨有科研机构470个,拥有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4.5万人,其中研究人员2.9万人。R&D经费支出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4%。受理专利申请24787件,增长10.1%;授予专利权12466件,增长34.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25项,成交额82.4亿元,增长5.3%。80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哈尔滨全国知名企业有: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哈药集团,哈尔滨啤酒厂等。2016年全市现有在哈普通高校51所,比较知名的大学有,哈工大,哈工程,哈医大和黑龙江大学。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18日公布,2017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哈尔滨排名30名。2017年全市GDP总量6609亿元。
沈阳和哈尔滨这两个特大城市的科教实力都很强,比较近几年两市的经济发展,哈尔滨明显占据绝对优势,GDP总量高出沈阳700多亿元,沈阳经济则陷入低迷,连续多年负增长。
❻ 我是哈工大建筑学大一的学生,研究生或更早想出国留学读建筑学专业,请给我一些准备事宜
你有想去的国家吗?或者说你对于留学国家的要求、花费水平等等。你总得给个范围,不然就是给你说了很多也未必是合适你的。另外你的条件是什么?语言成绩、国内学术成绩等等。
❼ 哈工大的工科和上交,浙大比哪个稍强哈工大带国防性质,有很多重要科研成果都被保密,如果这些也算上呢
我觉得你个人偏向哈工大,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在我的感觉中工大就像是一个军人,刚毅沧桑,看到你像我以前考研前一样,想着比较什么最好,我想说我觉得最合适你的是最好的,不要关注什么排名什么的,都是些扯淡的玩意,在同一个档次上的学校排名先后和你有毛线的关系?我不觉得我比上交、浙大的差,他们也觉得不比哈工大的差一样,要综合分析优劣。
首先你想去什么地方工作,若是想回家工作过的话最好就去你家那边找一个好学校上出来,这样留在家乡的几率大些,常言道近水楼台,地方也有地方保护,我有很多同学就是上的顶尖的学校,最后想回家乡都回不去了。
首先说一下我的母校哈工大,工大的工科还是不错的,因为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文环境的原因,哈工大还是更多的能静下心来搞学术的,没有上交那样处于一线城市那样科研环境比较浮躁,这是和我上交同学聊天说的。可能片面,上交的不要拍砖。工大的学分还是很好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课程排的最满的,开学最早,放假最晚的学校,老师们和老教授们都很好,因为东北这个地区,哈工大算是最好的学校,所以来哈尔滨招聘的基本上都在工大,这样就业什么的方便很多,学生中工科去航天的人数比较多,各种研究所什么的,工科的基本上十一月份都签的差不多了,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肯定不如北京天子脚下这样的地方机会多,因为有些好单位要的人少了就犯不着跑这么远,还有就是哈尔滨比较冷。
对于上交和浙大我不是非常了解,你可以咨询别人,因为我现在工作了,哈工大是硕士两年制,我同学基本上是两年半三年的,现在还在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