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请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新科技成果

请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新科技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30 01:18:30

① 请用自己的话简洁介绍下一百个世纪以来高端科技的成果

海边的贝壳越来越漂亮,发现的人也越来越多。——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
巨人也会叠罗汉。——科技成果的传承。
——

②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成就如下:

1、“两弹”的成功研制。

研制目的: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建设。成功研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请你介绍我国的一项科技创新成果说明其创新点在哪里

看每年科技奖发布就可以知道我国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了。
第一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填补克隆灵长类动物长达20年的空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意味着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多项科技新政颁布实施,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中国科技干劲足,活力强,目标更明确,步伐更稳健,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聚光灯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孕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一年里,从基础科研到工程应用,我国科技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攻克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同时,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将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脑疾病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学良研究组等科研团队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能精准模拟出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治疗亨廷顿舞蹈病、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推动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制定。
北京大学江颖团队实现了氢原子的空间成像和精确定位,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团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深入和系统研究麦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进一步推动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团队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中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超导块体材料中观察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即为马约拉纳任意子。该马约拉纳零能模纯净度高,能在相对更高的温度下得以实现,且材料体系简单,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有望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后续,它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在这一年里,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北斗系统进入了全球组网密集发射期,截至11月19日,我国已成功发射第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行;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完成了首次海上试验任务;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了首次水上高速滑行试验……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中,孕育着未来经济发展可能所必需的新知识、新要素和新动能,将有助于我们国家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④ 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的新科技成果(各个方面的都可以)

1.西方最新基因研究成果证明女人给了男人智慧
西谚曰:摇纺车的手统治着世界。这句话入木三分地概括了社会生活中的男女关系。从生物遗传进化角度看,女人的确给了男人智慧。据北京科技报报道,关于基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点。
人们观察发现,男女两性的智商有许多奇怪的差异。男性的智商范围稍大,他们的智力低下者和天才都要比女性多一些。早在30多年前,这些智商测定的结果就引起了一些研究人员的注意,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医院的罗伯特·莱尔克推论说,决定智力的基因大多数集中在女性的X染体上。如今德国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证明这一推论的正确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X染色体在人的智力上扮演着中心角色。由于人类的女性祖先重智力而轻相貌和体力,最终创造了人类不可思议的大脑,它们擅长于数学和物理,并以艺术、音乐和文学作为娱乐。
性选择影响进化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尔文。他认为在配偶时雌性的选择可以解释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雄孔雀的尾巴和雄狮的鬃毛不仅不能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还可能招致杀生之难,却没有被进化掉,而只是因为能够获得异性的青睐而特别地保留了下来。

新的研究表明,X染色体在性选择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只有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它们决定着人的性别。女性拥有一对X染色体,而男性拥有XY各一条染色体。由于染色体配对存在,在任何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一对,但是由于男人的性染色体上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上的任何基因就只是单个。这便是性选择的魔力和结果,也成为人类大脑进化的基础。当遗传突变导致一种使个体更为成功的特质产生时,它可以从男性唯一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出来,因为在男性的另一条Y染色体上没有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配对以抵消或遮蔽它。

随着女性不断选择聪明的男性,突变的基因就会在那个人群中很快变得普通起来。最终由于该基因的普及,不断增加的女性成员就会具有成双的突变基因,并因此而把突变特点(如聪明)表达出来。所以这一基因突变的传递模式是,由女性主要负担传递的任务,而在男性后代身上首先体现出基因突变的特点来(男性先变得更聪明一些),然后普及到众多的男女后代。2.蚊子爱咬你 基因来决定

最新研究发现,如果蚊子总爱选择你下口,那么错不在你,而在你的父母,因为无论是招蚊子咬,还是对蚊子叮咬产生严重反应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者尼克?马丁在研究了成千上万个蚊子和500对孪生子后发现,在蚊子叮咬和身体对叮咬起严重反应的情况中,85%是由基因决定的。长相相像的孪生子因为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对蚊子叮咬的反应相同;而那些只有一半基因相同所以长相有差异的孪生子,对蚊子叮咬产生相同反应的可能性只有50%。

3.基因实现神话 绿叶变成鲜花

随着基因科学的逐步发展,原本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可以看到的变绿叶为鲜花的情形,现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了。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是由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基因实验获得了成功。他们发现一种芥子植物的所有基因中有五个是负责花瓣的生成的,而它们的生长基础与叶子完全相同。科学家们把叶子中的相关基因进行了改变,把整个叶子也变成了花瓣。研究者认为这一技术将为植物种植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种植花卉的人们可以随意把花卉变成不同的漂亮式样。

4.只需一滴水 基因助防伪

只需滴上一滴水,商标便会发生生物反应,商品真伪立即可辨。如果要仿冒这项技术,其代价是投资 1亿美元,还得由一流专家历时两年才有可能破译其生物配方。这便是原华西医科大学的访美学者、生物基因工程专家李光武教授最近研制的生物基因防伪技术。
据介绍,这种奇特的生物基因防伪商标形如白纸,可反应生物藏在“纸”的夹层里,你只需将一滴普通的水涂在商标上,1到3分钟以后,商标就会发生生物反应,生物分子会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运动,形成明显的防伪图案,真伪立即可辨,十分简便。也可使用特制的防伪标准液,此时,生物分子会发生另一种运动,可更加准确地识别产品的真伪,这也是该商标的二级防伪功能。据称,目前这种防伪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⑤ 中国现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1、我国“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

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

东方超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对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因此,东方超环也被称作“人造太阳”。

该成果将为未来ITER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验支持,也为我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预研、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2、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从原理样机的研发到深渊观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经历了13个年头,包含浅海、深海、深渊等不同型号的水下滑翔机20余台。

此次“海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宣布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标志着我国在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4、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

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14时许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C919的全称是“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

“C”既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大型客机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190人。

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5、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所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国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层中开采上来,点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钻探平台“蓝鲸一号”的喷火装置。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对资源量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从“蓝鲸一号”起步的可燃冰试采,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

⑥ 中国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姐妹“中中”“华华”诞生

2018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多年来,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成果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2、“慧眼”卫星填补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进入科学成果产出的新阶段。据介绍,“慧眼”卫星已多次参加了国际空间和地面的联测,获得了银道面扫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阳耀发等的大量观测数据,发布了3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结果,直接测量到了目前最强的中子星磁场回旋吸收线,完成了国内最高精度的脉冲星导航试验。

3、我国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

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的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些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成年人体肺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了人类肺脏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揭示水稻遗传信息密码

2018年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长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对这些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了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本质。

5、“天鲲号”海试成功中国疏浚事业迈向深蓝

“天鲲号”于2018年6月8日-11日进行海上试航,期间,“天鲲号”完成多项考验,如航速测定、停船试验、回转试验、抛锚试验、操舵装置试验、船舶动力系统功能试验及其他辅助系统功能试验。除了航行时需要进行慢车、停车、全回转、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紧急动作外,还要对雷达、电罗经、磁罗经等助航辅助设备进行调试校正,返航后开始为后期挖泥试验做准备。

⑦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较多,简单举几个例子。

①超级计算机。在大数据广为应用之下,超级计算机越来越受重视,而且应用场景越来越多,这使得超级计算机成为“国家科技体现的标配”,毕竟国家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而实现这个标准的物质基础,就是超级计算机。近些年,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目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于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形成了中美争霸的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科技的崛起。

事实上,核电技术是我国未来要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出海”的主力产品之一,我个人认为他要比超级计算机更具变现力和战略性。

⑧ 你一定看了不少有关科学成果的文章。请介绍一两个你所知道的国际国内新科技成

Tesla Motors / 3D打印机 / 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 Google Glass:改变智能手机使用方式

⑨ 中国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至少三个

1、世界首条双层隧道在上海建成

2004年9月,经过32个月施工,中国第一条双管、双层越江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在上海建成。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双层隧道。该隧道的建设采用了国际罕见的双层、双管设计,共设6个车道,高2.6米,可供各类小型车辆通行;下层隧道设一车道,高4米,可供公交车等大型机动车辆通行,并备有一条紧急停车道,隧道的车流量比普通隧道增加了三成。同时,考虑到双层隧道的特殊防火要求,共设置了120组消火栓和160组自动水喷雾喷头,每隔30米一组,如有险情,喷淋系统会自动打开。复兴东路隧道全长2785米,总投资15.9亿元人民币。

2、青藏铁路攻克冻土世界性难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零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冻结的状态下体积膨胀,到了夏季,冻土溶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如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而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加上青藏高原构造运动频繁,那里的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有“世界第一高遂”之称的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以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青藏铁路开工前,有西方媒体预言:青藏铁路根本过不了风火山,因为风火山地下全是长年冻土,冰厚达150多米,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打响隧道第一炮。负责施工的中铁二十局创造性地研制了两台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将隧道施工温度控制在±5℃,有效地防止了地下冰融化滑塌。他们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相继攻克了浅埋隧道进洞、冰岩光爆、冻土防火隔热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难题。
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青藏铁路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这种长达111千米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它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可有效保持冻土路基稳定。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桥梁达156.7千米,铁轨飞架而过却不惊扰冻土,如此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3、中国最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工程由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上海光源”并非简单的“发光装置”,而是一个进行“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和应用的高科技建筑物。“上海光源”总投资达12亿元人民币,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衡路上,占地约15公顷(约300亩),整个建筑由周长432米的闭合环形高科技装置和上百个科学实验站等部分组成。“上海光源”从装置到建筑,均由我国自行设计和集成,建设周期为52个月,外部的建筑工程将于2006年5月完工,其内部设备的制造、安装和调试将从2005年3月开始,预计2010年前完成整个建设并投入使用。
“上海光源”即同步辐射光源,是继电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后的第四种光源,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敲门砖”。“上海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设计或建造中性能最好的光源之一,其能量居世界第四(前三名是日本SPRING-8、美国APS、欧洲ESRF),科学寿命超过30年。该科学装置建成后,每天能容纳数百名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将对推动我国多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重大作用。
“上海光源”应用十分广泛:
1.照亮生活,诊断疾病将更加精确
采用“上海光源”产生的射线可以获得安全的、高清晰的心血管成像;利用同步辐射光的高分辨特点,可发现很小的肿瘤,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通过同步辐射光源,可以进一步看清SARS病毒的真面目,为预防和控制SARS提供更有效手段。
2.照亮科技,为各种研究提供平台
“上海光源”具有几十条向用户开放的光束线和上百个科学实验站,它们将为我国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基础学科提供研究平台。目前,世界已处于后基因时代,各国蛋白质研究的竞争愈演愈烈,而我国对蛋白质的研究中,80%以上工作需依靠“上海光源”。
3.照亮工业,可提高微细加工技术
“上海光源”将为医药、石油、化工等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很大帮助,并将有助于我国的工业基础及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上海光源”还将对微细加工技术起到支撑作用。科学界估计,对线度在几十纳米以下的集成电路,“上海光源”将成为主要光刻手段。

4、高科技亮相”珍珠型”国家大剧院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西侧,有一个巨大的珍珠型建筑物非常引入瞩目.它就是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最大的特点,应该算是环型的景观水池了。大剧院四周环绕有1.2万立方米的景观水池。在剧院的南北面都有主入口.当你穿过长安街,从北面的地下主入口通过30米的长方形水下长廊,就可以进入剧院大厅。
整个剧院大部分在地下32米左右,共有4层,地上一层主要包括三个剧场.从东向西依次是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院。三个剧场各有特点,歌剧院有2416个座位,规模最大;而戏剧院的舞台最大;
音乐厅虽然最小,但设备先进,它拥有一架全国唯一的世界一流的管风琴,价值1600万美元,合人民币大约1.2亿元。地下三层则是休息厅、化妆间、小剧场等。在国家大剧院最强烈的感受就是高科技无处不在。
进入大剧院,你会发现这里的屋顶十分空旷,没有任何支撑 整个屋顶一共是三块,底部和顶部都是最先进的钢结构环梁设计,连系着中间148个梁架, 构成了无柱撑天穹形钢壳屋顶。这个椭圆形屋顶.东西212米,南北144米,重达6750吨。在剧院大厅,有一块6000平方米的大玻璃幕墙,这块幕墙形状像透明的水滴,厚度是普通家用玻璃的6倍,有60厘米,但透过幕墙,您仍然可以尽情欣赏外面热闹的长安街景。幕墙采用最先进的钢化和加胶技术处理,抗震性强,安全性高。
大剧院3.8万平方米的壳体屋面,由2万多块耐腐蚀的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组成;从外面看,大剧院银光闪闪.你一定会担心如果下雨或它的清洁问题,其实,全部的屋面已经使用了先进的纳米材料自洁系统,这些特殊的纳米材料涂在壳体外面,就像荷叶一样.保证了表面不吸附水珠、灰尘、烟尘。
在剧院外面,你可以在四季恒温的环行景观水池旁休息 这里的水不是外来的自来水,而是抽取的深层地下水,经过一套先进的微循环处理系统,使水温长期控制在零度以上,冬天不结冰,不起雾,夏天不生绿藻,还大大节约了能源。
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为149520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6.88亿元.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

⑩ 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的新科技成果(各个方面的都可以)

上帝粒子还有......隐形布料。都是国际的。

阅读全文

与请介绍一两个国际国内新科技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
沈阳盛唐雍景纠纷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