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德国

成果德国

发布时间:2020-12-29 13:12:40

Ⅰ 德国战败真实原因是不是为了分成果

不太明白你的题意,按我的理解,是说战胜国要瓜分世界,不知道对不对。

其实,内二战之前,各个列强容帝国就有了协议,谁在哪里有自己的势力和利益,别人不得侵害。只是希特勒上台后,一心要打破这种协议,所以才引来美国的加入。
美国成立联合国,其实也是为自己考虑的,他的布林顿森林体系造就了美元霸权时代,全世界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美国从中捞了多少好处,这个天文数字我们平常老百姓想不到也不敢想。
所以美国是二战最大的赢家,因为他通过二战掌控了全世界。

Ⅱ 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一个发明家和他的发明成果

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1893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一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车。标志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Ⅲ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BD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到费尔巴哈终结.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A,斯密是英国的,研究的是经济学;C柏拉图就早得多了,是古希腊的.都不选.

Ⅳ 德国古典哲学多选题]1.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 )。

BD
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开始到费尔巴哈终结。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A,斯密是英国的,研究的是经济学;C柏拉图就早得多了,是古希腊的。都不选。

Ⅳ 1945年美苏分了德国的科技成果。美国得到了导弹之父,而苏联得到了什么

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尔在信中说,纳粹德国从当年9月8日起向英国发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导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皇家空军侦察,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设计开发的,该中心恰好位于苏联红军的进攻区域,丘吉尔请求苏方允许英国专家进入红军进攻区域,以便搜集纳粹导弹的情报。出于对英国的传统戒心,斯大林把丘吉尔的来信视为重要情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抢在西方盟国前获取德国导弹。

随着纳粹德国失败的迹象日趋明朗,同盟国纷纷派秘密使团到前线,以求最先得到德国先进军事技术。1945年6月1日,苏联专家组赶到佩内明德,但一些德国专家携带V-2导弹的关键图纸向美军投降,这令苏方扼腕不已。原来美国也在进行绝密的“回形针”行动,目的是把所有德国导弹专家弄到手,并赶在红军到来前找到导弹技术设备并运回美国。图林根州有德国最大的导弹工厂,美军率先开进该州。后来根据同盟国分区占领的协定,美军才不情愿地撤离导弹工厂所在地,并拉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设备。就在美国人撤离24小时后,苏军便进入图林根州。面对人去楼空的厂房,苏联专家组欲哭无泪。为弥补损失,朱可夫元帅决定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朱可夫签署命令,允许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呼吁,只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肯过来合作,苏占区能提供充足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小镇卡本霍夫,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此人在佩内明德火箭中心专门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专程赶到图林根,经过调查,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V-2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德国专家回忆整理出全套V-2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格罗特鲁普每天叼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划划,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苏联专家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罗特鲁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鉴于美苏两强都在发挥德国导弹专家的余热,西方媒体曾编出一个流传很广的冷战笑话:当美苏导弹在空中相会时,它们都能够用同样的母语——德语互致问候。

Ⅵ 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后来康德主要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提出“先验逻辑”作为普通的形式逻辑之上的逻辑的高级形式,含有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12个范畴并将其分成4组,每组3个范畴,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联系,他多少已经猜测到每组中第 3个范畴是前两个对立范畴的综合。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理性企图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即所谓“二律背反”的学说,揭示出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象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必然与自由等概念之间的矛盾,刺激了以后辩证思维的发展。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理论认识”,而且表现为“自我”凭自己主动的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实践活动”,“自我”就是“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
谢林哲学中也有不少辩证因素,他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但是,谢林哲学就其总体来说以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只是在整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允许的有限范围内活动。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只是到了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它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序列,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关于整个世界的辩证发展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统治,其真实意义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重阐述了矛盾学说。他责备康德对世界采取一种“温情主义”的态度,误认为矛盾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理性本身。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天地间绝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或不必在它里面指出矛盾或相反的规定”。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黑格尔还强调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泉源,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他说,事物只因为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否则它就不是活生生的统一体。矛盾和同一也不是根本对立的,毋宁说矛盾是从同一转化而来的,同一本身就孕育着矛盾,因此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黑格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以往哲学家们所探讨的许多哲学概念和范畴,都作了新的辩证的解释。如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有与无、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因果关系与相互作用、自由与必然等等。黑格尔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所说的矛盾辩证发展的主体始终是精神,而不是物质世界。因此,他只是在观念的辩证法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他不是从自然界和历史中引出辩证法规律,而是把辩证法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这就把辩证法头脚倒置了。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它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体系发生着经常的矛盾,这种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矛盾。辩证法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根本不承认有什么终极的绝对真理,而黑格尔的体系则要求设立一个发展的终点,似乎到了绝对精神的阶段,特别是在黑格尔本人的哲学中,精神就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运动而达到绝对真理,一切发展也就此完结了。这样,在他的保守体系的重压下,辩证法终于被窒息了。
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其现有的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的,需要对它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批判改造。但费尔巴哈在这方面却完全无能为力,他根本不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因此批判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任务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担负起来的。

Ⅶ 谁能够详细具体列举德国在二战时期给世界带来的科技成果和影响

德国的军事工业产品素来以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界。发达的科技使缺乏石油资源的德国从国内丰富的褐煤中提炼出了合成汽油,还合成出了军事上至关重要的橡胶。钢铁的产量居世界第二。


但是,二战初期德军的胜利却主要是新战术的胜利。

在进攻波兰和法国时,德军装甲兵装备的3000辆坦克中,装备机枪和20毫米机关炮的1,2轻型坦克占多数,中型的3型和75毫米炮的4 型坦克只有几百辆,而且装甲较薄,一些缴获的捷克坦克也拿来充数。相比英法坦克除机动性较好外,毫无性能和数量的优势。
德军装甲兵的优势在于,通讯技术先进,装甲师的编成合理,有空军的空中支援,最重要的是装甲师是独立的机械化突击力量,装甲兵可脱离步兵快速前进。
德国空军是优秀的战术空军,缺乏重型远程轰炸机,是一支以BF109战斗机,容克87俯冲轰炸机和海因克尔111中型轰炸机为主的陆军航空兵!
德国空降兵是新生的精锐突击队。
德国海军的实力较弱,大型主力舰少,主要以潜艇来攻击敌人,在三军中发展最不均衡。
德军在二战 开始时的准备并不充分,但是训练有素,没有陈腐的旧观念,对新军事思想和战术大胆汲取敢于实践。 在进攻波兰,英法乃至苏联的初期,德军就是靠这样一支装备并不非常精良,但却训练有素,组织配合与有效地空协同的军队席卷了欧洲大陆,打跨了一 个个军事强国,充分证明了机械化闪击战的巨大威力,以战败的法国为例,正因为一战时的元帅在二战时还是元帅,曾经英勇的法国陆军最终被陈腐的观念打败了!


德国的胜利也蕴涵着危机。
在进攻苏联后,德军发现苏军的T34中型坦克和BT 重型坦克的性能远远超过德军坦克,这才迅速改进原有的3型和4型坦克,改装长茼加农炮,坦克装甲也加强到70——80毫米,从而可以和苏联坦克对抗。研制已久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在加强装甲后也开始装备,德军还利用过时的坦克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炮,以3型突击炮为例,这种外型低矮的战车击毁了近5万辆各型盟国战车。

但是,德国优秀的重型坦克虎式重56吨装甲最厚110毫米装88毫米火炮,豹式坦克重43吨因为前装甲采取淬火硬化,防护力更去强,70倍径的75毫米坦克炮,火力几乎无坚不摧。强大的火力和坚厚的装甲带来一系列麻烦,因为德国人追求技术完美的性格,超越了当时的 技术水平,造成坦克故障不断,超级的体重经常在故障后无法拖带,因此重型坦克被击毁的还没有被自己炸毁的多。


另外,重型坦克因为生产工艺复杂,大大限制了产量,虎式1型2型共2000辆,豹式坦克为6000辆,生产一辆虎式坦克的工时足以生产8辆3型突击炮,而且虎豹式坦克的油耗惊人,更制约了后期德军的行动。在我们欣赏赞叹德军精锐重型坦克营神奇战绩的同时,不要忘记,德军同期的普通部队伤亡直线上升,正是因为缺乏最基本装甲反坦克火炮,大大加速了德军的失败,可叹的是如此优秀的虎豹式坦克竟然没有帮助德军赢得一场重大战役的胜利。难道这不正是重质量而轻数量造成的恶果吗?


一个首先研制出弹道导弹和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其陆军部队从来就没有实行全部机械化,在最后的两年,因燃料短缺,和装备不足,除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其大部分步兵部队沦落为真正骡马运输的的人力军队。在战争中,丧失了机械化能力和机动火炮的德国军队,不管有多高的单兵素质,面对高度机械化的盟国装甲部队,被屠杀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高技术产品必须以数量为后盾才能转化为战斗力。
客观的说,43年后德军真正需要的是3型突击炮这样高效费比的装甲反坦克火炮,在机动防御战中 ,3型突击炮默默无闻地发挥了 不亚于虎豹式坦克的强大威力,另外,在进攻敌人严密设防的地区时,虎豹式坦克的重大损失,也证明了
重型坦克的优势不在于进攻而在于机动防御和伏击,卡尔尤斯和魏特曼等坦克王牌所创造的辉煌战绩也说明了这一点。


还有就是德国的军备生产组织不力,没有发挥统治下欧洲各国的生产潜力,在43年斯佩尔任军备部长后,才有所改善,但是,石油燃料资源的不足一直阻碍着军事行动。捷克 追猎者 歼击火炮的生产是一大成功,月产量曾经高达500辆,
真正是德军步兵的好帮手,如果能够早生产几年,这种廉价高效的武器能挽救多少德国士兵的生命?
德国的真正技术优势在于优秀强劲的高速加农炮和精确的光学瞄准器材,这是盟国所无法比拟的。廉价高效的自行火炮正能体现这一 优势。但是,生产数量的严重不足,抹杀这一技术优势。


坦克闪击战的成功前提是敌人猝不及防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二战后期的苏军正是依靠生产简单粗糙的T34坦克和用钢管和帆布组装的飞机不计装备数量的损失迅猛突击,终于击败了优秀而缺乏重武器的德军。


德国的钢铁产量是苏联的两倍,坦克装备的产量只有苏联的一半,军工生产与战场需要相脱节,组织不力是重要原因。
坦克多了,燃料怎么办?要知道罗马尼亚的油田是1944年底才被苏联占领的,正是由于装备不足,德军战场的失利,才恶化了自己的燃料供应。
德国空军的短视和急功近利造成大量航空后备师资力量的死亡。最后,德国空军除了一些死里逃生的骨灰级的高手就是连5次飞行生命都没有的菜鸟!丧失制空权的陆海军命运可想而知。
海军的潜艇作战,因为是孤立作战,敌人又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在取得重大战果付出巨大牺牲后最终失败。
生产力的巨大差距寡不敌众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以坦克举例,盟国共生产近25万辆而德国只有不到7万辆,飞机和舰艇的生产也大体相差悬殊。
在这个物质和机械工业的世界里,只有强者才有发言权 二战德国领先于世界的十项实用军事技术
1、火炮技术。世界上最大口径最大威力的火炮,德国800mm多拉,AP弹重7.1吨,能远距离穿透1米厚的钢板、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30米的地面;世界上最高初速最远射程的火炮,德国310mm K5,151.3千米;世界上最远射程的海战命中,德国沙恩霍斯特号24175米命中光荣号,并且在随后的24175米—23450米距离间,沙格两舰连续命中光荣号5次以上;世界上最远射程的坦克交战命中,德国虎I、虎II坦克,3千米以上,多次。
2、装甲材料技术。二战世界上最优质的军舰舷侧装甲是 英国的1930CA(引进自捷克) 和 德国的 KC n/a;最优秀的军舰水平装甲是德国WH钢;最优秀的军舰结构用钢是德国ST52;最优秀的坦克装甲是虎I坦克正面的镍铬表面硬化合金钢。
3、发动机技术。二战世界上最大功率的坦克汽油发动机,德国 HL230 700马力;最大功率的坦克柴油发动机,鼠式坦克的柴油机,1200马力。
4、潜艇技术。世界上最大潜深的潜艇,德国;操控性最佳的潜艇,德国;代表二战人类潜艇技术最高成就的潜艇,德国XXI型。
5、导弹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导弹,德国Hs-283A;世界上第一种制导炸弹,德国弗里茨-X;世界上第一种防空导弹,德国"莱茵女儿"型; 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德国X-4型; 世界上第一种反雷达导弹,德国BV246;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导弹,德国X-7"小红帽"型;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德国V2;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德国V1。
6、喷射机技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型喷射机,德国Me262。
7、光学仪器技术。蔡司公司,德国。
8、液化煤技术。用煤合成重油、柴油、汽油等。如果日本拥有相同的能力,就不必南下进攻美国,走向灭亡之路了。
9、军人战术经验及武器操作技术。世界头号战斗机王牌,德国埃里希·哈特曼;世界头号潜艇王牌,德国奥托·克雷齐默尔;世界头号坦克王牌,德国奥托·卡尔尤斯;世界头号轰炸机王牌,德国汉斯·鲁德尔。
10、工人工作态度、经验及工艺技术。花费巨大的工作量,近乎于偏执的最求完美,变不可能为可能,把设计相对保守的老虎坦克、俾斯麦战列舰等全部打造成让敌人闻名色变的一代精品。
以上十项全部是德国超越于世界的方面。当然,也有不如其它国家的方面,欢迎补充。

Ⅷ 德国作家歌德,有哪些成就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歌德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而且涉猎的学科很多:他从事研究的有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如他在一七八四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虽然法国科学家魏克—达苏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经发现了,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歌德还是一个政务活动家,做过魏玛公国的大臣,推行过一些进步政策。
然而更少有人知道,歌德还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歌德的天性极其活跃,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盛;他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要占有映照人类内心世界和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奋,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锐的感官,以及他长达八十二个春秋的高寿,使他在不同领域里——首要是在文学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绘画艺术上,他以无比的执着,从童年直到老年,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并几乎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画了二千七百幅之多,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风景画,也包括他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绘下的画图以及他对人体进行的临摹等。

Ⅸ 巴顿深入德国腹地取得了什么成果

1945年初德军的反攻被粉碎后,盟军司令部决定让蒙哥马利率英军在北部向德军发起主攻,巴顿的集团军在原地防御。巴顿对这种安排又是一肚子的气,认为是对自己作战能力的不信任,同时也认为这样不利于对德军的全面进攻。于是巴顿仍然命令部队在南线与北线的英军平行向东推进。3月12日,当北线的英军攻陷德国西部的特里尔时,巴顿将军的部队也在南部攻到了莱茵河畔,消灭了河西的德军。

为了突破齐格菲防线、深入德国腹地以扩大战果,巴顿急需增加一个装甲师。3月16日,艾森豪威尔的飞机因风雪在巴顿的机场短暂停留时,巴顿尽自己的能力盛情款待这位盟军最高总司令,使他在非常高兴的情况下答应给巴顿再增派一个装甲师。在兵力增强之后,巴顿立即沿莱茵河向北进军,目标直指美因兹和科布伦茨。在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进军中,巴顿的第3集团军突破了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击溃了德国的两个集团军并将其大部歼灭。3月22日夜,巴顿乘胜追击德军并渡过了德国人视为防守屏障的莱茵河。第3集团军抢在英军之前过河并建立了两个桥头堡,巴顿再次为比赢了英军而兴奋异常,他在击退了德军反扑,巩固了桥头堡后给布雷德利通电话时大叫:“快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渡过了河!”“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之前就渡过了莱茵河!”

1945年4月,德军的防御已陷于全面崩溃,盟军司令部部署了对德作战的最后行动,布雷德利的集团军群继续向东北进攻,深入德国内地,直趋易北河和穆尔德河,一直打到莱比锡和德雷斯顿与苏军会师。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很快推进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边境,但根据同盟国达成的协议美军不能进入捷克境内。这时盟军司令部获得情报,一些纳粹分子正在阿尔卑斯山建立所谓“全国防御堡垒”,集结军队和物资企图继续进行战争,便命令巴顿改变进军方向去消灭那里的敌人。4月17日巴顿在报纸上得知自己晋升为四星上将,他感到很高兴。4月20日,按照盟军司令部命令,巴顿率领第3集团军向西南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结果发现这个“全国防御堡垒”只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军事要塞。

5月2日苏军攻进柏林后,巴顿再次希望能率军攻入捷克首都布拉格,但布雷德利接到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坚决制止巴顿的这种违反与苏联达成的协议的行为,尽管巴顿大声抗议也毫无作用。5月9日欧战结束,巴顿成了德国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他因为战功卓著而在欧洲各地受到赞扬,他一度返回美国时又成为仅次于艾森豪威尔的最受美国人民欢迎的将军。

阅读全文

与成果德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
兰州经济纠纷律师 浏览: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