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 经验 做法
一、坚定自信,找准政协工作定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政协组织必须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决维护盟委的核心领导,自觉与盟委保持
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和工作一致,自觉围绕党政决策部署谋划工作。作为从党政部门来到政协
工作的同志,要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要献策不决策、议政不行政,站
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找准履行职能与促进发展、服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主动争取盟委重
视、行署支持,自觉承担盟委交办的工作任务。坚持团结各界和凝聚人心,坚持求同存异和体
谅包容,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
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作为政协委员,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
基本制度抱有充分的自信,要以自信为动力、靠自信添信心、化自信为行动,用扎实有效的履
职活动、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果,为我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出力,为人民政协事业争光,充分体
现政协委员的社会价值。
二、增强自觉,提高政协履职实效
盟委书记王程熙同志在政协兴安盟八届一次会议上对全盟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提
出了“五个新作为”的要求,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各界别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政协
调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例会等形式,努力为促进全盟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
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出力。
(一)搞好调查研究,提高议政建言质量
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协建言献策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
协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
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按照《意见》要求,盟政协要坚持
把调研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抓手,围绕盟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由各主席带
队,组织政协委员、专委会、办公厅及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城乡
统筹发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水资源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区域扶贫开
发、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非公经济发展、推进特色城镇化、推进民主法
制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展经贸合作交流等课题开展调研,努力提高调研质量,为
我盟跨越发展多谋大计、多献良策。
(二)发挥委员界别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
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政协按界别组成,委员由界别产生,是政协区别于其他
政治组织的重要特点。八届盟政协现有14个界别、232名委员,基本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
面,联系着特定的社会群体、阶层和相关人士。要发挥好界别委员团结面广、包容度大、代表
性强的优势和民主渠道,使界别成为盟委、行署汇集民意的重要方面。积极探索以界别形式开
展各项活动,鼓励委员以界别名义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把发挥委员界别作用作为政协履
职的重要抓手。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反映社会基层、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合理诉
求,反映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呼声汇聚成系统
的、集中的意见,便于盟委、行署充分了解民情、深入把握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促进社会各
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团结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三)通过政协例会,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和国家完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发挥协商民主重要
渠道作用是党和国家赋予人民政协的重大政治职责。盟政协要按照十八大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
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精神,增强协商民主意识,充分灵活运用协商方式开展政治
协商活动。要以协商大事、要事作为主要任务,以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为主要目标,利用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等会议方式,积极开
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让各方面的意见在人民政协平台上得到充
分表达,努力增进共识。
三、实现自强,加强委员管理
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要有所作为,实现自强,必须立足实际,以发挥委
员主体作用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和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做好委员的服务管理
工作,加强与委员的日常联系,按界别将委员进行分组,确定课题,各有侧重开展调研、视察
等活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有效参与民主监督。加强委员培训,提高委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
水平。注重委员日常管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完善激励机制,根据委员
履职尽责、参与活动、反映社情民意、提交提案质量进行综合考评,表彰奖励优秀委员,淘汰
劝退无作为委员。严格落实委员管理办法,尝试建立委员述职制度,与党委有关部门协调加大
对委员的实绩考核力度,使政协委员的履职成效与培养使用相挂钩,增强委员的担责之心、尽
责之能和履责之力。
2. 如何 引导 委员 开展 履职 活动
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政协的履职成效。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
1.切实尊重委员,在增强委员荣誉感上下工夫。一是要落实委员政治待遇。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政协章程》赋于委员的各项权利,切实为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利提供法律、时间、经费保障和各种必要服务,充分体现政协委员的重要政治地位。二是要重视委员建议意见。既要相信委员,放手让委员工作,让委员在重要场合有机会“说话”,充分发表意见;又要切实保障委员的建议意见受重视、有回音、得落实。要追踪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委员。三是要营造尊重委员氛围。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宣传展示委员风采。
2.正确引导委员,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下工夫。一是要把握履职方向。引导委员树立大局观念,从全局高度看待、思考问题,抓住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等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二是要构建履职载体。积极探索制定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具体形式和规范标准,把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化,使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有路径可依。三是要突出界别特色。立足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界别委员履职活动,发挥委员专长,拓展履职领域。
3.细心服务委员,在激发委员履职活力上下工夫。一是要搭建平台。积极营造知情问政环境,定期邀请党政有关部门通报工作情况,为委员多知情、知实情创造条件。二是要搞好协调。加强与委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委员职责,保护委员权利,尽可能让他们列席或参加同级组织、本单位的重要会议,优先保证委员履职有充裕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优先为委员履职提供便利。三是要关心支持。
4.严格教育委员,在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上下工夫。一是要加强履职理念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加深委员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委员的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体察民情,主动反映民意,大胆建言献策,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为推进政协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要搞好履职能力培训。按照“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要求,切实加强委员的履职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委员的整体素质。教育委员多关心国家大事,多思考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多出一些利民的点子,做到“脑勤”;引导委员敢于对上级政策落实情况和地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实事求是的建议和批评,做到“嘴勤”;鼓励委员大胆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分量、有独特见解的社情民意、批评建议和提案,做到“手勤”;动员委员多搞调查研究,多接触一些群众,多交一些朋友,加强同各方面联系,做到“腿勤”。三是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对政协委员的考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做到奖优罚劣、“有进有出”,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的活力。探索建立对优秀委员向组织部门推荐任用、委员履职情况纳入委员所在单位工作考核范畴等机制,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