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茂清的研究课题及主要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本人先后承担过十几个省部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由本人作为主持人的课题有5个;曾参与过12本著作的写作,其中由本人担任主编的著作有3部;在《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当代财经》等报刊上发表过200余篇论文,因篇幅关系,以下重点列出在主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2000年之前发表的每年略举一、二)。
1、《试论建立以浮动利率为主的利率模式》,《财贸经济》1985年第9期。
2、《转轨时期我国的利率改革》,《经济科学》1986年第4期。
3、《利率机制与经济模式》,《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4、《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金融研究》1986年第12期。
5、《现行利率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知识》1987年第6期。
6、《我国利率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江苏经济探讨》1987年第2期。
7、《投资结构与外汇平衡》,《青年学者》1988年第1期。
8、《亚洲“四小”的对外投资与我国的外资引进》,《亚太经济》1988年第2期。
9、《利用外资与经济发展》,《未来与发展》1989年第1期。
10、《香港面临人才、资金外流的挑战》,《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0年第11期。
11、《利用外资与汇率、利率机制》,《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1年第10期。
12、《海外华人资本的流动》,《亚太研究》1992年第37期。
13、《台商在东南亚与中国大陆投资环境之比较》,《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第6期。
14、《在引进外资工作中必须重视防范汇率风险》,《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5年第6期。
15、《亚洲“四小”利用外资概况》,《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第5期。
16、《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亚太论坛》1997年第2期。
17、《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及给我们的启示》,《经贸导报》1998年第3期。
18、《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台声》1999年第2期。
19、《欧元的启动及其影响—兼谈我国的对策》,《学海》1999年第2期。
20、《入世与我国产业的合法保护》,《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5期。
21、《发达国家场外交易的发展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6期。
22、《浅谈中韩经贸合作》,《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
23、《试论建立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财贸经济》2001年第2期。
24、《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资金的筹集》,《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3期。
2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6、《入世后应重视技术性壁垒的运用》,《学海》2001年第6期。
27、《国际反倾销趋势与我国反倾销对策》,《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第11期。
28、《加入WTO后我国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学海》2002年第6期。
29、《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5期。
30、《培育我国大企业集团的战略思考》,《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31、《不同类型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32、《论产权交易证券化》,《财贸经济》2003年第11期。
3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学海》2003年第6期。
34、《我国股票地下交易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11期。
35、《我国非上市公司的产权交易》,《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36、《近看“草根”融资难》,《银行家》2003年第12期。
37、《国内自发性证券交易调研》,《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1月19日。
38、《工业化过程中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6期。
39、《场外交易市场宜疏不宜堵》,《中国证券报》2004年4月8日。
40、《远近结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中国证券报》2004年5月29日。
41、《交易方式创新是产权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7月6日。
42、《如何看待产权市场的定位》,《证券时报》2004年8月4日。。
43、《把脉我国高储备率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8月5日。
44、《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势在必行》,《经济参考报》2004年9月8日。
45、《产权产业探析》,《产权导刊》2004年第10期。
46、《再论产权市场的定位》,《证券时报》2004年11月5日。
47、《我国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1月12日。
48、《关于“产权交易”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产权导刊》2004年第12期。
㈡ 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怎么写
要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质,研究对培养人素质和新型主体人格的...“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
㈢ 总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怎么写,都有哪些项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专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属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是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要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一边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㈣ 课题研究成果内容简介怎么写
成果简介(包括基本内容、实践效果、理论水平、推广价值等)
㈤ 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指的是在某项课题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备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回结答果、研究人员、课题经费预算、硬件条件等。
1、研究结果指的是在该课题上曾经做过的类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发表的文章、专利等。
2、研究人员是指从事研究该课题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从事该课题研究时间越长,说明研究越深入,人员稳定,研究延续性好。从人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也能说明一定问题。
(5)课题研究成果一览表扩展阅读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课题研究程序
㈥ 如何写课题 结项鉴定及成果评审书
1.确定课题名称。
2.填写课题申报表及课题方案,时间一般会在每年的1、2月份左右内
3.教育部门审核后容发于立项通知书
4. 有了立项通知书这张通行证后从此工作重点就放在课题研究过程,往往有很多老师,取到通知书后认为事情就该告一段落了,然后到了结题的时候才到处拼个结题报告出来,说句不好意思的话这样的事情我也曾经做过。其实这样做完全不对,应该说拿到立项通知书才是好戏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其间要做好课题记载册工作,真实记录课题研究过的痕迹。
(立项通知书、课题记载册)
记载册包括如下几大块内容:A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表B课题开题论证记录表C课题研究参阅资料一览表D研究活动概况记录E研究阶段性小结F研究报告摘要G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H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i外出学习活动及体会
5.结题时间到后,大概会在每年的7、8月左右。连同记载册及课题结题报告上交教育部分参加评审。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一般由标题(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组成。
㈦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成果形式怎么填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
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与成效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从中抽取出科学性、规律性精华,使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原始性成果,又高于原始性经验。
落款。总结的作者署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总结的日期注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导言与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言是根据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问题或情况,作如下总结。正文写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㈧ 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内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容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