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树臣的研究成果目录
〔著作类〕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1987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1月。
《苏维埃行政法总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
《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
《科技法律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法律文书写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2月。
《嘉靖新例》(点校),中国稀见法律典籍集成乙编二册,科学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台湾汉光书局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中国法律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鸟瞰》,大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3月。
《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
《法学基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3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中国法律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3月。
《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国法律样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1月。
《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月。
〔论文类〕
“朱熹法律思想探索”,《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5期。
“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探索”,《法学》(上海),1985年5期。
“耶律楚材与元初封建法制建设”,《法学论文集》(北大),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6月。
“运用判例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司法》,1986年4期。
“论判例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法学》(上海),1986年6月。
“孔子与铸刑鼎”,《孔子法律思想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
“从判例法时代到成文法时代——对春秋末期法制变革的再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3月。
“《易经》与我古代民法”,《法学》(上海),1987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探索”,《自修大学》,1987年5期。
“应当重视法律文化的研究”,《法学》(上海),1987年6期。
“一部礼治的盛衰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主旋律”,《自修大学》,1987年7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制”(上下),《中国法学》,1987年4-5期。
“中国法律文化探索”,《北大法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讲座(连载),自修大学
绪言“一个萌芽中的法学分支——法律文化学”,1987年8期。
第一题“法律文化理论”,1987年9-10期。
第二题“中国法律文化的起源”,1987年2-12期。
第三题“神治·任意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1期。
第四题“礼治·判例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2-3期。
第五题“法治·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4-5期。
第六题“礼法合治·混合法”时代的法律文化,1988年6-7期。
第七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与新生”,1988年8-9期。
第八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线索”,1988年9期。
第九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规律”,1988年10期。
第十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1988年11期。
第十一题“中国法律文化的现状与未来”,1988年12期。
“中国传统法律意识批判”,《烟台大学报》,1988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评判”,《学习与探索》,1988年4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法制建设”,《政法丛刊》,1988年4期。
“法原:中国法观念的萌动、萎缩与觉醒”,《比较法研究》,1988年4期。
“晋国文化:法治思潮的发祥地与输出港”,《晋阳学刊》,1989年1期。
“法律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1期。
“关于法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外法学》,1989年1期。
“法律文化述要”,《政法丛刊》,1989年2期。
“让历史预言未来——论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与宏观样式”,《法学研究》,1989年2期。
“历史没有捷径——论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总体落伍与局部早熟”,《青年学者》,1989年2期。
“生命固应重,人格犹宜尊——近代法观念的一大变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2月2日。
“中国法律文化的总体风貌”,《北大法学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
“判例法与我国法制建设”,《法律科学》,1990年1期。
“中国法律实践的历史足迹”,《中国法治四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中国法系的特征及其价值”,《人民日报》,1990年1月15日(6版)。
“中国成文法探源”,《政法论丛》,1990年4期。
“易经与我国古代法律实践活动”,《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传说时代的社会状况与法的起源”。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学习与探索》,1990年6期。
“从以刑统例到以罪统刑”,《文史知识》,1991年2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法学研究》,1991年2期。
“名辩思潮与成文法的诞生”,《中国法学》,1991年4期。
“亲亲与尊尊——孔子的直与封建法制”,《文史知识》,1991年7期。
“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之争”,《文史知识》,1991年11期。
“从荒阅到质要——中国古代奴隶制法一瞥”,《文史知识》,1992年1期。
“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中外法学》,1992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成因”,《学习与探索》,1992年2期。
“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点”,《中外法学》,1992年6期。
“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论纲”,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中国的混合法——兼及中国法系在世界的地位”,《政治与法律》,1993年2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笔谈)”,《中外法学》,1993年2期。
“失序的法文化透视与对策”,《法学史》,1993年3期。
“直文化与隐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基因”,《学习与探索》,1993年4期。
“循吏酷吏与汉代法律文化”,《中外法学》,1993年5期。
“法字新考”,《中外法学》,1994年1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基础”,《法律科学》,1994年2期。
“夫与父孰亲——先秦伦理观的一次裂变”,《文史知识》,1994年3期。
“中国法律样式的反思与重构”,《学习与探索》,1994年5期。
“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中外法学》,1995年2期。
“走向东方,走向混合法——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看判例法”,《判例研究》,1995年2期。
“正视传统,开创未来——《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座谈会纪要”,《法学研究》,1995年3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遗产”,《中央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5年3期。
“判例意识与判例价值”,《判例研究》,1995年3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律文化建设”,《学习与探索》,1995年5期。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中外法学》,1996年2期。
“大力扩充以法治国的法”,《法律科学》,1996年3期。
“二千年来之法,荀法也——荀子与中国封建法律文化”,《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4月。
“现代中国的法律样式”,《中国研究》,1996年7月号。
“中国法律样式一百年”,《走向法治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国古代的法学、吏学、律学和谳学”,《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5期。
“横的法与纵的法——先秦法律文化的冲突与终结”,《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秋季号。
“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1期。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
“沦语五十以学易当为卒以学易说”,《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春季号。
“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l期。
“裁判自律引论”,《法学研究》,1998年2期。
“春秋决狱:儒家经义与判例法”,《判例与研究》,1998年2期。
“再论横的法:对先秦法律文化的再探索”,《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
“论世界三大法律样式”,《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两个转变,三个课题——关于中国法史研究的几点想法”,《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启动裁判自律工程,探索司法改革之路”,《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淡化专业与课程体系的调整”,《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贵族精神与判例法传统”,《中外法学》,1998年5期。
“劲士精神与成文法传统”,《法律科学》,1998年5期。
“董仲舒的法律思想及实践”,《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性”,《人民日报》,1998年9月15日第10版。
“法家法治思想的再评判”,《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1期。
“荀子的混合法理论”,《判例与研究》,1999年3期。
“荀子法律思想新论”,《法律史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
“铸造灰色之法”,《法学研究》,2000年l期。
“《左传》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法学研究》,2001年2期。
“怀念恩师张国华先生”,《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尚书》与古代法律文化”,《法律史论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地域文化与比较法律文化研究”,《比较法在中国》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判例意识的觉醒与判例机制的诞生”,《判例与研究》,2003年1期。
“三辟”与“参辟”,《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说‘象刑’”,《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辞’辨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有教无类’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束脩’新解”,《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古往今来说‘无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刑讯的产生、原因及其禁绝”,《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云梦秦简对法史研究的价值”,《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纵横”,《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律传统与欧洲法治精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法观念的启蒙”,《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历史决定论’的是与非”,《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儒家法律传统及其对实践的影响”,《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法史研究要注意五个相结合”,《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时代呼唤活的法律”,《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中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法官认证方式实务调查分析与对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自省自砺努力提高两个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倡导三种精神提高队伍素质”,《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学历、能力及其他”,《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开创首都法制建设一盘棋的新格局”,《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商法的制定与国际规约”《武树臣法学文集》,同上。
〔日文论文〕
“中国の法文化”,《比较法学》,25卷1号(1992年3月)。
“中国法律文化の总体精神と宏观样式”,《法政研究》60卷(1993年11月)。
“中国の传统的法文化の社会的成因”,《法政研究》62卷(1995年8月)。
“法の渊源を寻ねへ”,《法政理论》29卷3号(1997年2月)。
“中国法百年の样式(上、下)”,《法律文化》,1997年3期、4期。
② 徐国祥的主要课题成果目录
[1]统计指数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5月-2006年12月,课题组组长;
[2]上海人才国际化目标、指标体系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5年7月-2005年12月,课题组组长;
[3]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项目,2004年12月-2005年12月;
[4]社会保障体系统计方法研究,上海统计局项目,2005年6月-2005年9月,课题组组长;
[5]现代服务业统计界定研究,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2002年5月-2004年4月,课题组组长;
[6]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02年5月-2004年1月,课题组组长;
[7]浦东新区人才现状、需求与开发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项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8]上海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产业技术人员抽样调查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3年11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9]营业部佣金定价研究,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项目,2003年6月-2004年2月,课题组组长;
[10]张江高科技园区人才规划,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项目,2003年6月-2004年3月,课题组组长;
[11]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年度考核方案设计研究,上海市科协委员会项目,2003年11月-2004年5月,课题组组长;
[12]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全国普查办公室项目,2002年9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3]我国股票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4]我国指数期货合约模式的定量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1年4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5]上海市静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市静安区政府项目,2003年5月-2003年12月,课题组组长;
[16]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17]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财政部资助项目,1999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18]股票定价模型研究,企业集团项目,2001年3月-2001年8月,课题组长;
[19]指数产品创新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项目,2001年1月-2001年6月,课题组长;
[20]人才指数编制及相关系统研究,上海市人事局项目,2000年9月-2001年4月,课题组长;
[21]全国统一股价指数研究——指数期货标的物选择的实证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项目,1999年11月-2000年12月,课题组长;
[22]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999年12月,课题组长;
[23]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统计局项目,1998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组长;
[24]面向21世纪的统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教育部项目,1998年12月,课题组长;
[25]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7年,负责统计思想史部分;
[26]上海证券指数系列编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1997年,课题组长;
[27]体制转轨时期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方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年,课题组长;
[28]上市公司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6年,课题组长;
[29]期货交易中保证金和涨跌停板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研究,上海证券期货研究中心资助项目,1996年,课题组长;
[30]上海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和监控体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1]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经济功能的统计测定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5年,主要完成人之一;
[32]股价指数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项目,1995年,课题组长;
[33]人事宏观管理指标体系研究(分课题),国家人事部资助项目,1995年,课题组长。
③ 成果管理的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罗珉)
推荐序三(向炳伟)
推荐序四(詹文明)
前言
绪言 任务
第一部分 了解企业
第1章 企业的现实
第2章 成果区
定义产品
企业成果的三个因素
第3章 收入、资源与前景
为什么不使用成本会计法
什么是事务处理
什么带来领先地位
资源在哪里
第4章 我们怎么做
诊断发生变化的产品
增量分析
第5章 成本中心和成本结构
典型的成本中心
成本点
成本类别
无所作为的高成本
第6章 企业经营的是顾客
市场现实
如何看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了解顾客
第7章 企业经营的是知识
我们擅长做什么
知识的现实
我们的知识有多有效
第8章 这就是我们的企业
缺少什么
第二部分 以机会为中心
第9章 发展靠优势
通用汽车的崛起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如何发展的
目标和时间
从昨天到今天
前进计划
为创造出绩效而配备人员
第10章 挖掘企业的潜力
视薄弱环节为机会
化弱势为优势
企业不具有适当的规模
我们担心什么
第11章 未来取决于今天
已经成为现实的未来
创意的力量
第三部分 绩效方案
第12章 关键性决策
企业的宗旨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优先考虑的事情
第13章 企业战略
恰当的机会和适当的风险
专业化、多元化和一体化
自力更生或买现成的
结构和战略
第14章 企业以经济绩效为本
工作计划
企业的实践
人及其工作和精神
结束语 责任
译者后记
④ 何崝的成果目录
《徐中舒传略》 《晋阳学刊》,1984年第4期。
《甲骨文字歌》 巴蜀书社,1986年。本书用歌行体的形式介绍了甲骨学发展史,并用甲骨文书出,附有释文、注释。是一本甲骨学普及读物。
《甲骨文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87年。徐中舒主编,本人为编写者之一。 本书收入已考释和未考释的甲骨文,均作简要解释说明,附有辞例。本人编写了第八卷,全书除甲骨文字形外,均为本人书写。
《实用六体书字典》 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年。 本书收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六种书体各二千四百馀字,是普及古文字学的工具书。
《一种由妇女创造的文字——女书》 《成都晚报》1984年9月28日4第4版。
《康有为与寒山寺钟》 《成都晚报》1985年1月11日第4版。
《寒山拾得与和合二仙》 《成都晚报》1985年1月14日第4版。
《谈书法中的古文字使用问题》 《书法》1990年第1期,又收入《四川书学论文选》电子科大出版社,1995年。
《甲骨卜辞〈贞〉字新考》 《南方民族考古》1992年第五辑。
《日字构形与商代日神崇拜及人头祭》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
《商文化窥管》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 本书收入有关商文化的论文5篇,全书共20万字。
《商代卜辞中所见之碎物祭》 《中国文化》1995年7月第11期。
《书坛杞忧录》 《书法研究》1997年第5期。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本书由何崝编校,收入郭沫若的代表作包括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和论文若干篇,全书共67万4千字。本人对这些专著和论文作编校、注释,并加说明,还撰写了《郭沫若小传》、《郭沫若先生学术年表》、《郭沫若先生著译要目》等。
《古器中的虎食人造型及穷奇见于商代卜辞考》收入《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
《当代史学大师——徐中舒》 《巴蜀史志》2001年第1期。
《商代文字来源缺失环节的域外觅踪》 《四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
《唐代书学制度考》 《书法研究》2000年第3期。
《甲骨文字歌》(增订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本书收入1986年出版的《甲骨文字歌》作为《前甲骨文字歌》,又收入新撰写的《后甲骨文字歌》,并重加注释。
《今古文经学对立的文字学意义》 《中国文字研究》1999年第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对商代日月食问题的一些认识》 《中国文字研究》2001年第2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开拓大境界的困惑者——李正武其人其画》载《李正武彩墨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年。
《甲骨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本书收入完整甲骨26片和当代学者所书甲骨文作品13件,均加注释,并收入本人所撰《甲骨文书法概要》一文。是甲骨学和甲骨书法的普及读物。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004年。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编纂,本人为编委之一。本书为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是一部汇录历代学者关于古文字形音义考释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共约1500万字,本人参与了该书《说文》所无字的资料编纂工作,处理资料约100万字。
《李白〈蜀道难〉新解》 《文史知识》2001年第7期。
《读张载〈剑阁铭〉》 《文史杂志》2002年第1期。
《试论禹与鱼凫族的关系》 收入中国先秦史学会论文之五《蚌埠涂山华夏文明》,黄山书社,2002年;又收入《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观刘东父先生遗墨》 《文史杂志》2003年第1期。
《简明篆刻正字字典》及《简明篆刻反字字典》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二书由何崝主编,邱登成、王道义编。本书收入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等文字,4320个单字,正字与反字配合使用。是适用于篆刻艺术的古文字工具书。
《巴蜀文字的来源》 《成都文物》2005年第1期。
《嶔崎磊落之人太息未尽其才——〈印塘存稿〉读后》 《文史杂志》2005年第1期。
《篆刻技法基础教程》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本书由何崝主编,邱登成、王道义编。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篆刻技法,适用于艺术学校的篆刻教学,业余爱好者也可用作自学教材。
《水井坊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新风出版社,2002年。
《梅华枯叶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新风出版社,2002年。
《春江翠岸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续编》,新风出版社,2004年。
《雒城赋》 收入《当代百家辞赋评注续编》,新风出版社,2004年。
《旅游专业古代汉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试用教材,2000年。
⑤ 科研项目的成果形式具体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
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
4、发明专利
5、实用内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容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
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
10、其他
⑥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怎么制作
学术论文写作中如何自动生成目录
论文不同于平常我们所看的散文,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很多论文在投稿之前作者都会生成一个目录,方便审稿人员和读者对文章的了解和查看方便。本文总结了学术论文撰写的时候自动生成目录的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利用word自动生成目录并动态更新,这里介绍一种很方便的方法——利用大纲级别自动生成目录
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点击“目录”标签,倘若直接按下“确定”按钮,则会以黑体字提示“错误!未找到目录项”。那么何谓“目录项”呢?目录项即文档中用来显示成为目录内容的一段或一行文本。因此,要想自动显示目录,必先定义目录项。目录项的定义很简单,点击“视图”→“大纲”切换至大纲模式,如下图所示,大纲模式下文档各段落的级别显示得清楚,选定文章标题,将之定义为“1级”,接着依次选定需要设置为目录项的文字,将之逐一定义为“2级”。当然,若有必要,可继续定义“3级”目录项。
定义完毕,点击“视图”→“页面”回至页面模式,将光标插入文档中欲创建目录处,再次执行“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画面,点击“目录”标签
一共只定义了二个级别的目录项,因此将上图“显示级别”中的数字改为“2”。“显示页码”与“页码右对齐”这二项推荐选择,前者的作用是自动显示目录项所在的页面,后者的作用是为了显示美观。“制表符前导符”即目录项与右对齐的页码之间区域的显示符号,可下拉选择;此外,有多种目录显示格式可供选择,下拉“格式”就可以看到了。
最后点“确定”,目录就这样生成了,包括页码都自动显示出来了。按住Ctrl键,点击某目录项,当前页面自动跳转至该目录项所在的页码,很方便吧?
使用这种方法生成目录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想更改目录项,可以切换至大纲模式调整目录项的内容与级别,然后点击一下图中所示的按钮,目录就可以自动更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
⑦ 李春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录
1.主持公安部项目《治安管理处罚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研究》,已完成;
2.主持《从首都大接访看公安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等3项校级项目,已完成2项;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安全基地项目等;
4.发表上述项目阶段性成果文章多篇。 1.治安管理处罚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研究;
2.从首都“大接访”看公安行政法律制度的完善等3项。 研究生课程:治安行政执法研究、治安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生课程: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管理学等 1.治安案件查处教程,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任副主编,;
2.治安管理学概论,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参编;
3.治安案件查处案例教程, 校级辅助教材,主持人;
4.治安案件查处案例教学研究,主持人,已完成(获教学成果获奖励);
5.治安案件查处, 公安部、公安大学两级精品课程,主持人;
6.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论,独著;
7.治安案件查处中疑难问题解析,独著; 此外,发表《论治安管理处罚权》、《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近代违警罚法沿革》、《违法行为教育矫治之检察监督》等文章近20篇,主编《治安管理处罚法释义与应用》等著述4部,参编著述3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情况:多次参加全国治安学学术研讨会、全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参加香港大中国地区犯罪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机制的协调学术研讨会等。
⑧ 黄芳的科研成果目录
专著
1、《走私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译著
《国际刑事法院导论》(英文原著作者:威廉.A.夏巴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
(一)关于国际刑法问题的研究
1、《论国际刑法中的引渡问题》,载《刑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6期。
4、《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研究导论》,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载《法学家》2002年第3期。
6、《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逃犯协定概览》(合作),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7、《香港与外国签订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研析》(合作),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8、《香港与外国签订的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合作),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9、《如何开展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合作),载《检察日报》2002年7月8日第3版。
10、《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律研讨会综述》(合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另载(澳门)《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澳门检察律政学会2002年出版。
11、200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论打击恐怖犯罪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方式》。
12、2002年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3、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合作),载《法学》2003年第9期。
14、2003年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15、《国际刑事法院相关问题探索》(合作),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8月11日,法制时代B1。
16、《在积极探索中走向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的基础理论问题》,载《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博士论文摘要:《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载《中国刑事法学》(第一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探讨》,载《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载《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中国现行引渡制度基本问题研究》,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制度研究》(合作),载高铭暄、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简论酷刑罪的概念和特征》,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24、《惩治恐怖犯罪与人权保障问题》(合作),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合作),载(台湾)《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第6期。
26、《关于加强我国刑法与国际刑法协调与衔接的建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4年8月9日;另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7、《论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8、《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制日报》,2005年6月28日,第8版。
29、《关于破解期权腐败司法难题的对策》,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2007年4月9日第13期。
合著
1、《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新编国际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国刑法学》,副主编兼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香港特区的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法学》“俄罗斯法”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刑法学》“排除犯罪事由”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3、《中组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学习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
7、《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经济法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经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危害税收征管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003年版。
1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3、《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5、《刑法适用手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刑法新罪名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译文
《论希腊妇女的犯罪》(俄文),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6期。
专业审校
《引渡与国际法》(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如何破解腐败期权的司法难题
爱尔兰访学见闻
评中国对《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投反对票的五点理由
赵燕案审理的法律启示
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审判萨达姆的几个法律问题
关于加强中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的协调与衔接的建议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
家乡印象
思 父 亲
外国刑法中的国际犯罪立法模式研究
惩治恐怖犯罪与依法保障人权
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导论
交通肇事罪中犯罪主体的认定
论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论实现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途径和方式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论中国刑法典中的国际刑法规范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法的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外国移交被判刑人制度研究
中国引渡法及引渡条约研究
⑨ 王占峰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一)著作类
1.《美国文学散论》 专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
2.《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史》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3.《师范生初出茅庐必读》 参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4.《实践与真知论丛》 副主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二)论文类
1.《巴黎圣母院》与《红字》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社会悲剧与家庭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与《寒夜》比较谈 《阜新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3.当代军事题材文学的启示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与《西线轶事》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
4.《安娜·克里斯蒂》和《德伯家的苔丝》比较谈 《绥化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5.社会悲剧下的家庭悲剧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2期
6.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谈师专外国文学课教改问题 《绥化师专学报》增刊1990年
7.嘤嘤鸟鸣,求其友声——读《唐宋诗词英译》 《绥化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8.拓宽的现实主义——田纳西·威廉斯戏剧摭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9.威利自杀发微——兼比较卡夫卡的《变形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0.俳句纵横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11.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改编得失谈 《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12.师专外国文学课教学片读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第4期
13.恒远不累的游人——尤今 《绥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4.试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创作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15.我快要到达我的天堂了 《农垦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6.麦尔维尔与戈尔丁比较谈 《北方论丛》1996年第6期
17.闯进坟墓的人——简析凯瑟琳·安·波特的《坟》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18.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 《求是学刊》1997年第2期
19.关于学分制的思考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年第2期
20.外国文学教学三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21.但丁与泰戈尔创作之比较 《实践与真知论丛》1997年第4期
22.关于学分制的摭谈分析 《绥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3.乡土自然:诗情画意寓哲理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4.斯芬克斯之谜:关于《俄狄浦斯王》的解读 《绥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25.传达人生光明的使者——尤今评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6.生命与灵魂的拷问 《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27.文学·历史·文学史——思考美国初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叙述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
28.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阐释 《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9.生命与灵魂的拷问—《黑骏马》与《沙漠里的爱情》比较谈 《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30.《蝴蝶梦》叙事视角解读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⑩ 王志成的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编著《常微分方程》(与贺建勋合写) 。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参加并已完成版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权点项目“泛函微分方程及分支问题”(批准号: 19331060; 执行期限:1994.01-1998.12), 是其中一个子课题“泛函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及其应用”(批准号:19331062)的负责人; 以及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非线性泛函微分方程的理论及应用”(批准号:19831030; 执行期限:1999.01-2003.12), 任顾问;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滞微分方程及其离散类似”(批准号:19971026; 执行期限:2000.01-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