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五年计划经济成果

五年计划经济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28 19:59:22

㈠ 五年计划与五年规划的区别

1、定义的区别

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显示出党对发展内涵的认识已有变化,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从作为组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向作为政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转变。规划的目标是不一定达到,只是国家会尽量达到目标,计划则是有着必须达到的意思。

规划来得长远一点,不是只看眼前。“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例如:工作计划、训练计划、科研计划、五年计划。“规划”则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例如: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十年规划、农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2、手段不同

实行商品经济后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再依靠行政计划的指令手段,而是依靠经济杠杆或者政策调节等手段,故不再叫计划而是叫规划。

3、内涵不同

十一五规划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很多思想,比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十一五”规划是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实际上是中国政府对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一种总结和反思,比如提出经济发展不应再注重外延发展,而是要注重效益,要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1)五年计划经济成果扩展阅读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1.
一、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
二、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3.
三、工业基地的建设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含义: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历史背景: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㈢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经济建设的成就及问题。

成就:1、二五结束后的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版位,世界第二位。权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已取得了彻底胜利,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了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迅速,超过同期闹经济危机的西方。4、利用西方大萧条,大量吸引西方先进技术和技术人才,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动力。问题:在政治上,苏共中央具有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各地方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要听斯大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挥。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占有绝对的优势。斯大林同志的政令畅通无阻,不忠于斯大林同志就等于是背叛党和人民。各级干部层层任命。党的干部具有高度的权力和权威。这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历史上称为“斯大林模式”。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当时这个模式是最佳的选择,他体现了很高的效率、稳定的政治和统一的思想。苏联当时所处的时代,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和实现国防现代化。稳定、速度、效率是压倒一切的。但是从历史长河看,忽视民主法制、强调斗争、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肯定是越来越有严重的弊端。

㈣ 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

五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1.4亿元;5年内在全国各地开专工建设的以苏联帮助属设计的156个重大建设项目为中心的825个工业企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了一批比较强大的骨干;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新式机床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和矿山设备制造、高级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同时,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84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6%,平均每年增长18.4%,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14.7%的速度;农业副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比1952年增长24.7%,平均每年增长4.5%,也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4.3%的速度。在上述基础上,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5年内,全国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提高22.
9%,职工的实际工资增长30.3%,农民的收入增长20%左右。

㈤ 请问我国共进行了几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什么时候,内容是什么

截至2019年,中国已发布十三个五年计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是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201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单行本。

书中包括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十六篇。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5)五年计划经济成果扩展阅读

五年计划制定背景:

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化的浪潮。

在国内,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就。

  1. 成就之一:民生改善,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科教文卫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 成就之二:基本建设,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汽车、发电设备、飞机、新式机床、重型机器、电解铝、精密仪表、无缝钢管、塑料、合金钢、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的实力。

  3. 成就之三: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4. 成就之四:交通运输,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之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5. 成就之五:工业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等等。

  6. 成就之六: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7. 五年计划,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8.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9. 总之,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㈦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是什么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主要的政策在内于利国利民,建容立全面的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与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拓展资料: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参考资料:网络-五年计划

㈧ 前两个五年计划,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分别有哪些

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2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回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答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3 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4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
5 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6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7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㈨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1. 一、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 二、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3. 三、工业基地的建设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阅读全文

与五年计划经济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州加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5
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办法 浏览:455
消费315投诉 浏览:981
马鞍山钢城医院 浏览:793
冯超知识产权 浏览:384
介绍小发明英语作文 浏览:442
版权使用权协议 浏览:1000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表 浏览:884
马鞍山候车亭 浏览:329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 浏览:709
张江管委会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浏览:635
关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项目督导的函 浏览:941
闺蜜证书高清 浏览:11
转让房转让合同协议 浏览:32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交账会议纪要 浏览:877
云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查询 浏览:313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浏览:187
股转转让协议 浏览:676
王者达摩大发明家 浏览:904
金庸为什么不要版权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