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是什么
本期计来提的利自息小于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本期计提的利息小于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的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Ⅱ 营改增后,转让一商标权,取得转让收入,累计摊销已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增值税率6%。
这个分录的最后一条不应该是其他业务收入,应该是营业外收入。
处置非流动资产回利得和损失答都是营业外收入下的明细科目。
再退一步讲,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是配套的,你做了其他业务收入,而此时账上的无形资产已经消失了,你拿什么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呢?
Ⅲ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加上或减去。。。实际上指的是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如果本期计提的利息大于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就是加上,如果小于就是减去。
例如:票面价值1250,摊余成本1000。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
那么本期计提的利息=1000*10%=100 本期收回的利息=1250*4.72%=59
由于100大于59,那么就是加上41。
Ⅳ 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计算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回计期间的一种方法答。计算公式: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无形资产取得总额/使用年限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计算公式: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后期少计摊销,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采用加速摊销法,目的是使无形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余额递减法:年摊销额=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年摊销率
年数总和法:年摊销率=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无形资产使用年数和×100%
Ⅳ 转让专利权一项,取得价款20万元存入银行,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余额12万元,累计摊销2万元(营业税率5%)
借:银行存款 20
累计摊销 5
贷:无形资产: 12
应缴税内费-应交容营业税 1
营业外收入 12
Ⅵ 企业转让一项专利,取得价款收入100000,款存入银行。按5%的税率计算应交的营业税。该专利的账面成本80000元
借:银行存款100000
累计摊销 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5000
无形资产 80000
营业处收入 35000
Ⅶ “摊余成本”是什么怎样计算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但在例题中: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现金流入
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日的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就是求应收本金和应收利息的现值
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根据“新准则”第三十二条和三十三条,对于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及贷款和应收账款、满足三十三条规定的金融负债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息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的公式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减值损失(或无法收回的金额)。实际利息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例1:假设大华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购入华凯公司2005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并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债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价格购入100份,支付有关交易费2 000元。该债券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应根据付息次数和本息现金流量贴现,即“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测试: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现值合计 107 359
本息现值正好等于投资成本,表明实际利息率为12%。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9
贷:银行存款 107 359
根据实际利率,编制溢价摊销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时摊销债券投资溢价。根据表1,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7 000
贷:投资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 800.54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受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受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
Ⅷ 无形资产什么时候计提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取得当月摊销,处置时当月不计提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回虽不像固定资产具有有形答的损耗,但其会随着使用过程的各种因素(如科技进步,泄密,市场转型等等)、环境的影响,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会出现下降,为了能使其价值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得到补偿与回收,而采取分期摊销的方法,将其分期收回。
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不进行分期摊销,但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其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对其价值进行收回。
累计摊销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②处置无形资产时,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摊销,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