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权不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如果专利权能够申请成功,就可专以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属了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无形资产》的规定: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依法申请取得专利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㈡ 专利等无形资产怎么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可以考虑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的专摊销也包括,直线法和生属产总量法企业用于自由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累计摊销企业用于出租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借: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如果用于生产产品或其他资产,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摊销如不确定使用年限时,计提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㈢ 把申请到的专利权记为无形资产需要什么资料
专利通知书有很多,几十上百种,主要是应对各种的专利申请发生的问题做出的专利相关程序的通知书。在这些通知书中,一种是有期限要求的,需要申请人在期限内作出相应的反馈,另一种是没有期限要求的,主要是告知申请人某一流程信息。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通知书有如下几种:
受理通知书:专利申请递交后,国知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文件符合要求的,下发专利受理通知书。
费用减缓审批通知书或缴费通知书:这两个通知书可能和专利受理通知书同时下发,如在递交专利时,申请了费用减缓,费用减缓通过,则下发费用减缓审批通知书;否则,下发缴费通知书,这两个通知书是告知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专利申请费等,只有在缴纳了专利申请费之后,专利才能进入审查流程。当然,在专利申请之后,在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或申请费用减缓时,也有可能会收到这两个通知书。
授予专利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专利审批通过,国知局会下发授权专利权通知书,并同时下发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上会有办理登记手续所需缴纳费用及期限,申请人需要在通知书规定期限内缴纳办登费用,才可以获得专利证书。
补正通知书和审查意见通过书:这两个通知书都是需要申请人进行答复的。一般情况下,具有容易克服的形式缺陷,会下发补正通知书;具有实质性缺陷,需要申请人陈述理由的,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
另外,还有专利权终止通知书、视为撤回通知书、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通知书、驳回决定、手续合格通知书等。
㈣ 用专利做无形资产投资要交个税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评估增值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版复》(国税函[2005]19号2005-4-13)“考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个人将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评估后投资于企业,其评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资取得企业股权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投资收回、转让或清算股权时如有所得,再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资产评估前的价值”之规定,对个人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时的评估增值部分,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在转让该项股权时,其作为转让收入抵扣价值的财产原值,只能以评估前的价值为标准,而不能以评估增值的价值为标准。事实上意味着,个人所得税合法地递延至转让股权时再予征收。
㈤ 企业取得的专利必须要转无形资产吗
1、取得的专利必须结转无形资产吗?——不一定。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才可以认定为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资金、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均属于货币性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商誉是与无形资产平行的非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
特征:
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不具有实物形态;
3.具有可辨认性;
4.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即资产的确认条件)
(1)该资源的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其成本或者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是其不能作为资产确认的原因之一。
2、如果必须结转无形资产,企业的研发费会大幅降低,虚增了利润怎么办——这个没办法。不能因为要增加期间费用,就不确认无形资产了。要按照会计准则来核算啊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㈥ 专利怎么计入无形资产
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
新准则明确了什么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容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专利不含其中。
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社会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一般将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概括为“知识产权”。
㈦ 无形资产管理的涵义
无形资产管理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
·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按管理层次分为:无形资产宏观管理与无形资产微观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各要素分为厂商名称管理、专利权管理、商标权管理、技术(经营)秘密管理、域名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形成的阶段分类:开发设计阶段管理、申请权益阶段管理、权益维护管理、应用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分类:无形资产的内部管理与无形资产外部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按区域划分国内管理与国际管理;
·无论怎样进行无形资产管理,在无形资产管理活动中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也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之一。 国外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很重视,企业内建立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道化学公司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诀窍、版权、商标和商业秘密等。其中专利是其主要形式,专利总数达2.9万多项,每年用于专利的费用为3000万美元,这些专利原先处于分散的无组织状态。该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专利管理是知识管理中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领域。因此,他们从专利管理入手,建立起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系统。
道化学公司无形资产管理分为计划、竞争力评测、分类、价值评估、投资和组合六个阶段。由于公司已经拥有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专利技术,因此无形资产管理先从组合阶段开始,即对所有专利分别进行有效性鉴别,若属有效专利,则由公司属下各业务部门决定是否对此专利进行投资。第二步是分类,把专利分成正在使用、将要使用和不在使用三类,然后确定是否允许他人使用或放弃此专利。在计划阶段,制定专利利用与业务部门经营目标实施计划,这一阶段与价值评估和竞争力测评阶段相联系。随后是价值评估,确定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道化学公司与一家咨询机构合作开发出一套名为“技术因子法”的综合性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能方便地快速地进行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估,计算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值中所占百分比。在竞争力测评阶段,公司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能力和无形资产情况进行评估,以便明了对比情况下本企业的知识管理状况。而这又是通过应用所谓的“知识树图”来完成的,即把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无形资产情况同时放到一张图上,形成综合机会图,从而可以对各自的优势、无形资产覆盖范围和机会空缺等指标进行评估。根据前面对企业在知识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分析,对公司在最后的投资阶段决定采用诸如对研究加大投资,建立合资企业,从外部获取专利技术的许可使用等策略。道化学公司实施这套无形资产管理模式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㈧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申请流程有哪些
申请专利可由申请人直接提交专利局,也可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1)提交专利申请文内件(可包括权利要求容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摘要、摘要附图,具体文件格式可在专利局官网上下载)、专利申请请求书(包括发明名称、申请人、发明人及其相关信息等,具体文件格式可在专利局官网上下载)、交纳专利申请费。
2)将这些提交专利局后,可获得申请日和申请号,这些都作为未来专利局审查的唯一编号。官方的受理通知书会在申请日之后两周内下发。
3)专利局审查,可能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或补正通知书,需要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审查最终合格后,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表明同意授权。
4)申请人进行授权登记后专利授权公告生效。
㈨ 为什么专利技术不是无形资产,而非专利技术才是无形资产呢
专利技术也属于无形资产,属于专利权。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我国的专利类型有三种:
1、发明专利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对发明的定义是:“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所谓产品是指工业上能够制造的各种新制品,包括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固体、液体、气体之类的物品。所谓方法是指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的方法。
发明专利并不要求它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成果,它可以是一项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是一种构思,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但这也不能将这种技术方案或构思与单纯地提出课题、设想相混同,因单纯地课题、设想不具备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2、实用新型专利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对实用新型的定义是:“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同发明一样,实用新型保护的也是一个技术方案。
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较笮,它只保护有一定形状或结构的新产品,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注重实用性,其技术水平较发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改进性的技术发明,可以称为"小发明"。
3、外观设计专利
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对外观设计的定义是:“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与发明、实用新型有着明显的区别,外观设计注重的是设计人对一项产品的外观所作出的富于艺术性、具有美感的创造,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创造,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它必须具有能够为产业上所应用的实用性。
外观设计专利实质上是保护美术思想的,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思想;虽然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与产品的形状有关,但两者的目的却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于使产品形状产生美感,而后者的目的在于使具有形态的产品能够解决某一技术问题。
(9)专利做无形资产管理扩展阅读:
经济全球化提升了无形资产价值。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使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突出表现为国际范围内市场边界的扩展、要素流动的加快、贸易壁垒的减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和销售模式的创新等。
伴随着这些变化,商业信誉、企业知名度、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例如,沃尔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信誉的打造和营销网络的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形资产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在引发人们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再认识。
经济全球化导致财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由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和市场机制渗透力的增强,财产转化为资本达到空前的程度,零星资产的社会化更是前所未有。无形资产不仅是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
国内有的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明文规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技术入股可以占到企业总股本的70%。有的地方把园区作为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各类资源集约经营的载体,把分散的资产集中起来变为资本,进而集约经营,取得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