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摊抄销额根据无形资产的用途计入不同科目。自用时,计入管理费用;出租时,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专门用于生产产品,计入制造费用或者生产成本。
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自用时)
其他业务成本(出租时)
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专门用于生产产品)
贷:累计摊销
㈡ 无形资产如何摊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版平均权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一) 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二)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三) 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摊销无形资产价值时: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㈢ 无形资产摊销时可以计入哪些科目
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摊销时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无需另设摊销科目。无形资产摊销是对无形资产原价在其有效期限内摊销的方法。无形资产原价减去无形资产的余额即为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数
额。为了提供企业无形资产计提摊销额的有关数据,企业更换旧帐时,要注明每项无形资产的原价。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按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使用年限或合同规定与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中较短者作为其摊销年限进行摊销。
按照使用年限,将无形资产分为期限型无形资产和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两大类。所谓期限型无形资产,即随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其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最终在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它将不再属于该企业的一项资产。这个使用期限正如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所谓无期限型的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那些没有法律规定、合同规定、或公认的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而这里的无期限是一个相对概念,而非绝对的。它是指企业在良好的运行期间的无期限,如果企业面临倒闭,该项相对意义上的无期限型无形资产也随之消失了。
对于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像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一样,价值越来越低,因此也能称为价值递耗类无形资产;而对于无期限型无形资产,随着使用,它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用,而不是价值递耗,因此该类无形资产也能称为价值递增类无形资产。
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时间期限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只要有时间限制,它就是期限型无形资产,否则,为无期限型,一目了然。相比先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与不可辨认两大类的分类标准而言更客观。
㈣ 关于无形资产摊销问题
摊销时,抄借管理费用其他袭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这里的累计摊销,只是当期的一个摊销金额。
累计摊销用直线法怎样计算?
直线法就是年限平均法,一般=(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累计摊销是不是就是应摊销金额=成本-残值-已计提减值?
累计摊销期末余额=每一期的摊销金额的合计,成本-残值-已计提减值=无形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哈!
㈤ 无形资产摊销问题
无形资产从取得当月开始提摊销,这里法定9年比估计的10年少,摊销期应为回9年,取得时间是16.1.30,到答17.12.31共两年,累计摊销额=360/9*2=80万元
17年12月31日减值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是175万元,此时尚余7年,每年摊25万元,至18年12月31日,累计摊销余额=80+25=105万元
㈥ 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摊销有正有负怎么理解
负数应该是对以前期间多摊销的部分冲回数大于本期摊销数而产生的;正数是正常摊销。比如本期摊100万,但是以前年多摊150万,这样就出现摊销数
为-50万了
㈦ 什么叫无形资产摊销该如何处理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
对于无形资内产摊销年限的规定容
1、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限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㈧ 无形资产的摊销体现了什么原则是谨慎性原则吗
无形资产的摊销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不是谨慎性原则。
因为无形资产属于一项长期资产,企业可以在若干会计年度内受益,因而为获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相关支出是资本性支出。同时企业的无形资产总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这一期间里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在其有效期限内进行摊销。无形资产通过长期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价值随着无形资产的使用而逐渐损耗,并将所损耗的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劳务中,或构成费用。通过产品的销售或劳务的提供,从而使这部分摊销的价值损耗得到补偿。
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处处可见。如本期销售出一批产品,期末款项尚未收到,但在会计处理上应把它作为本期营业收入。
再如,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尽管固定资产在本期尚未毁损,不必更新,但它的一部分价值已在本期消耗掉,因此要将这部分价值以折旧的形式提取出来,记入本期费用。
为了贯彻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中还专门设立了“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递延费用”科目,专门核算某些本期发生但尚未支出的费用和本期已支出但尚未发生的费用。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的。
权责发生制大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却有其局限性: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
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或财务状况变动表。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㈨ 今天出报表,无形资产成负数,多摊销了。现在无形资产借方余额24360,累计折旧贷方余额25452元,差额1092
我先更正你一抄点错误,无形资产对应的叫累计摊销不是累计折旧
现在你们的情况是累计摊销做多了,费用做多了,此时应该红字冲销差额1092的费用
借:管理费用(看你们是记的什么费用) 1092 红字
贷:累计摊销 1092 红字
而不应该是再记一次费用
㈩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摊销是这样规定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按合同规定受益年限(法律未规定)或法律规定使用年限(合同未规定)或合同规定与法律规定(两者均规定)受益年限中较短者作为其摊销年限进行摊销,再或者,合同、法律均未规定,则摊销年限不应少于10年。笔者认为如此处理还欠妥当。正如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要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不能如此简单的全额直线摊销,而应有些变化。但这也必须建立在对无形资产的重新分类之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