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注会 固定资产折旧 政府补助 递延收益摊销
呵呵,你的理解是正确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应该是从10月份开始摊销。
⑵ 关于政府补助,什么时候计入递延收益科目,什么时候计入营业外呢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的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者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的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者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资产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摊销扩展阅读:
2017 年5 月10 日 财会[2017]15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
第八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⑶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如何记账
(1)应先确认为一项负债(其他应付款/递延收益科目),自相关资产形成并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科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前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的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在很少的情况下,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长期非货币性资产,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理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应当以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如该资产没有注明价值或者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和递延收益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计入当期收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3)政府补助的返还实质上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2)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⑷ 怎样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区分问题:
1、如果用来构建固定资产等有使用寿命的长期资产,那就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确认为递延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待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按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来分摊递延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在该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未摊销完,余额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入。
2、如果政府补助款不是与资产相关的,比如用来补偿费用化的支出或损失,那就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也要区分两种请况:
补偿以前期间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补偿未来期间的,先计入递延收益,以后实际发生支出时分摊: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特征:
⒈无偿性。
⒉直接取得资产。
一是无偿性。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将来也不需要偿还。这一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采购等政府与企业之间双向、互惠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这与政府补助的无偿性并无矛盾,并不表明该项补助有偿,而是企业经法定程序申请取得政府补助后,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该项补助。
二是直接取得资产。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企业的收益。比如,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等。
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还需说明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也不属于政府补助。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规定,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即对出口环节的增值部分免征增值税,同时退回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征的进项税额。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是抵扣项目,体现为企业垫付资金的性质,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不属于政府补助。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企业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规定,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通常情况下,政府补助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因为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补助的原则和理念,政府补助主要是对企业特定产品由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一种补偿。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最终也是与收益相关,只是暂时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在相关资产形成、投入使用并提取折旧或摊销时从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⑸ 怎么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主要区别如下:
1、补助获得的回条件不同
与资产答相关的政府补助,是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2、补助的用途不同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情况下,相关补助文件会要求企业将取得的政府补助资金用于购买长期资产。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以补偿企业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
3、收益期不同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主要用于购买长期资产,从而导致在以后较长时间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收益期较短。
⑹ 政府补助的固定资产的递延收益是次月摊销,一般收益类的政府补助当月摊销递延收益,对吗
不要被会计书本误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税法规定不是这样的。
⑺ 摊销递延收益分录怎么做,急求,谢谢
1.取得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收到或应收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⑻ 为什么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又计入当期损益
因为资产是以后年度分摊的,政府补助是提前拿的,这个补助需要在收益年版度分摊的。
根据新《企业会权计准则》第七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计入资本公积了。
(8)资产政府补助递延收益摊销扩展阅读:
部分减免税款需要按照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1、小微企业销售额满足税法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
贷:其他收益(免征的税额)。
2、一般纳税人的加工型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并按定额扣减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
贷:其他收益(减征的税额)。
⑼ 摊销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取得递延收益时:复
借:银行存制款
贷:递延收益
2.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xx资产”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处置该资产时,将该资产对应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入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⑽ 一项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处置固定资产,相关的‘递延收益’如何结转
政府补助这100块钱的摊销应该和固定资产折旧同步,所以也按照5年期,每年折旧20.
3年后递专延收入累计摊销了60,还剩40.在处属置固定资产后将剩余的递延收入转到营业外收入。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
累计折旧 36
贷:固定资产 60
借:营业外收入 24
贷:固定资产清理 24
结转剩余递延收入:
借:递延收入 40
贷:营业外收入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