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1)利息调整摊销额是啥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换个方式,写清楚一点
3月9日,融资1亿,花了150玩手续费,债券面值1亿
当时的分专录
借:银行存款属
98,5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50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000
这个时候
应付债券的摊余价值是
98,500,000
半年应付利息
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算的
=100,000,000*7.6%/2=3,800,000
半年利息费用=摊余价值×实际利率
=98,500,000*8.42%/2
=4,146,850
差额就是利息调整摊销
分录
借:财务费用
4,146,850
贷:应付利息
3,8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346,850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为什么要分期摊销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我现在想清楚了,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希望能帮助正在学习且对此处不明白的人。(数据来源是结合一个例题,重在思路理解,勿要深究计算过程)
情况一、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折价购买
支付价款1000元购买: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5年期,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
问题1: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
答:因为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也就是说,你把钱用来买债券将来得到的利息还不敢把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多,所以,你少花的250元,实际就是现在给你的补偿。
问题2: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摊销问题
答:你买的债券面值1250得5年以后拿到手吧,所以你少花的250块钱,并不是你现在一次性的收益,你得分摊到5年,至于每年摊多少,就是具体计算问题了。
情况二、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溢价购买
简单的说,你花1250元,购买了面值1000元的债券,你为什么多花250元呢,因为票面利率高哇,你以后得到的利息高于你把钱存在银行,所以你才买债券作为投资。那你现在多花的250元,你得分摊到5年里,每年应该为此多花的250元承担多少。
那利息调整和多花少花的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多花少花的钱记在利息调整的科目里,关于计算不详述了。
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使他的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向面值回归。
还不明白在线找我
5. 利息调整什么意思啊 借方摊销还是贷方摊销啊通俗解释 谢谢
利息调整是指利息上涨或者下降的意思,应该在借方摊销。
因为财务费用在会计分录中应该做在借方。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摊销额,等于什么
等于期初利息调整-已经摊销利息调整。不这样会有尾差
7. 求大神告诉,利息调整的摊销,最后摊销至哪个科目
1、发行债券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较大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原因是:内应按发容行价(即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按面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二者如有差额,则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所以,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应先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再按实际利率法在持有期间内摊销。摊销计入的科目有可能是“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要看债券的具体用途而定,而且可能资本化也可能费用化)
8. 利息调整如何判断是记在借方还是贷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中,会有利息调整的科目。
简言之,利息调整是指债券投资的票面金额与 债券的摊余成本的差异。 而摊余成本是我们核算债券类金融资产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就是基于摊余成本法。而债券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 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进行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利息调整借方余额体现为摊余成本高于 投资成本的金额,贷方余额体现摊余成本低于投资成本的金额。
PS: 要关注购买手续费的账务处理,此处不赘述。
可以参考: 1、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会计》,2011年后任意版本,“金融资产” 章节相关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附录“主要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9. 算该种债券每年的利息调整摊销金额,并做会计分录。
每年的应计利息算出来了,分录自己做
10.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换个方式,写清楚一点
3月9日,融资1亿,花了150玩手续费,债券面值1亿
当时的分录
借:银行存专款
98,500,000
应付债券——利属息调整
1,50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000
这个时候
应付债券的摊余价值是
98,500,000
半年应付利息
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算的
=100,000,000*7.6%/2=3,800,000
半年利息费用=摊余价值×实际利率
=98,500,000*8.42%/2
=4,146,850
差额就是利息调整摊销
分录
借:财务费用
4,146,850
贷:应付利息
3,8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34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