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做会计分录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
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这里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观点二、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观点三、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2】 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观点二、设置“预提费用”科目
核算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观点三、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这里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B. 求大神告诉,利息调整的摊销,最后摊销至哪个科目
1、发行债券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较大应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2、原因是:内应按发容行价(即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按面值贷记“应付债券--面值”,二者如有差额,则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所以,支付的承销费及担保费金额应先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再按实际利率法在持有期间内摊销。摊销计入的科目有可能是“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要看债券的具体用途而定,而且可能资本化也可能费用化)
C. 摊销利息
一般不可以。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专金额(即减去贴属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或“短期借款”科目。
如果一定要摊销,建议你做成“短期借款”,按照贴现贷款期进行摊销。到期后,银行没有遭到拒付再转销应收票据、短期贷款余额。
D. 溢价发行的债券,按期摊销和计算应计利息时的分录是
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按期摊销和计提利息的分录为:
借 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 应付利息
E. 票据贴现摊销入什么科目核算与会计分录怎么写
票据贴现所得抄款项数袭额与票据所载明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短期借款利息,按实际利率法或平均计入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期间内,这个过程就是票据贴现摊销。
如果是不附追索权的,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财务费用(贴现息)
贷:应收票据(面值)
票据到期时,承兑人的无论是否支付,都与贴现企业无关,贴现企业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附追索权的情况下,贴现时现在新准则的处理是当作企业向银行借款:
1.企业向银行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然后按实际利率摊销财务费用,至于应收票据利息的计提照旧处理。
票据贴现摊销入什么科目核算与会计分录怎么写?
2.票据到期时,承兑人的银行存款账户不足支付,则贴现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票据到期时,承兑人和贴现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余额都不足时,贴现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贷:应收票据
F.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分录怎么写
问题还挺多的:
1、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专费用
贷:应付利息
2、预提本月应摊属销的长期借款利息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3、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叫“对应帐户”。简单说:借方的对应科目就是贷方的;反之,贷方的对应科目就是借方的。
G. 关于财务费用摊销问题
如果这个分录 没有写错的话,我认为应该是这个意思。
做账的人的本意 可能是想回 通过“待摊费答用” 到达 预提 财务费用-利息 的目的。
第一个分录:
借:财务费用-利息 113724.16
贷:银行存款 113724.16
这个分录并没有预提财务费用,而是将利息直接计入了财务费用。
第二个分录:
借:待摊费用 113724.16
贷:财务费用 113724.16
这个分录应该是对第一个分录的调整,是把第一个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调到 待摊费用 作为预提的借款利息。
第三个分录:
借:财务费用 55000
贷:待摊费用 55000
应该是一笔正常 预提 利息支出的分录。
我这么觉得不应该是 向楼主说的,利息这东西是不能摊销的,要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过用“待摊费用”做预提利息,貌似不妥。用“预提费用”科目,比较合适。
H. 摊销利息
可以从10月开始按6个月摊销。
发生时会计分录:借:预付账款-利息 贷:银行存款
摊销时会计分录:借:财务费用-利息 贷预付账款-利息
I. 贷款利息如何摊销
贷款利息一般是预提在先、支付在后的情况比较多。像你所说的先支付利息后使回用借款的情况不多答。
如果真是先支付利息后使用借款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借款金额与利息利率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不调整借款金额与利息利率,而通过待摊费用的科目进行处理。
例:|
借:待摊费用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每个月摊销时:
借:财务费用 333333.33
贷:待摊费用 33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