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商誉的摊销或减值处理吗
没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是没有商誉的摊销和减值的。只有企业会计准则中才有。
2. 商誉减值是什么意思
计提商誉减值,一般出现在公司收购时,是指企业收购方较公司市值多花的钱,再内从公司利润中抵容消,导致公司账面利润减少。商誉减值被业内人士形容为一个“地雷”,增加了公司的审查风险,可能导致集体爆发。如果想延缓计提商誉减值地雷爆发,可以采用摊销方式进行后续计量,以化解这一风险。
3. 商誉是计提减值准备好还是摊销好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要求商誉是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商誉不是无形资产,因此没有摊销一说。专
商誉属是无法辨认的,因此它的价值和整体有关。企业关门,商誉也就不存在,没有市价。
根据相关准则规定在计提减值时要将其还原成完全商誉:比如持股80%的商誉是800,那么测减值时候要将20%的商誉合并计算。800/80%=1000,最后根据资产减值幅度减抵减商誉的价值。
4. 自创商誉的自创商誉的摊销问题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外购商誉的入账价值为并购企业所支付价款超过并购企业账面公允价值的差额。但在企业确认自创商誉以后,外购商誉的计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自创商誉确认的有关分析,外购商誉是企业自创商誉转化而来的。因此,此处只自创商誉的摊销问题。
自创商誉经过确认以后,其价值随着企业获得超额利益的能力变化而变化。当商誉的价值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如何处理呢?目前,对外购商誉确认后应否推销也存在争议,各国具体做法也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直接冲消法、系统摊销法、永久保留法,而我国对外购商誉参照无形资产的做法,即不超过10年内摊销。
1.自创商誉确认入账无须摊销,理由有三:
第一,系统摊销法是无形中承认了自创商誉的价值会逐年减少,而事实上,自创商誉所代表的企业未来超额收益能力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有些企业因经营理念、技术的完善和创新等逐渐加强。
第二,自创商誉是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商誉形式的各项支出,如:广告费、人力资源培训费等,都在发生当期已计为费用。如果再将其确认以后的自创商誉进行摊销,就会导致费用的双重计列,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第三,自创商誉的形成未必一定有为创立而发生的支出。摊销其价值作为相应的费用处理,一方面会降低经营者的业绩,影响经营者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国家财政税收。
2.自创商誉如何处理
既然自创商誉不采取摊销方法,那么该怎么处理呢?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新准则开始规定对商誉实施减值测试。根据资产减值的迹象为标准,因此,商誉的减值只要出现以下迹象之一时,就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法律和经营环境发生不利于企业经营的重大调整; 有不利于企业经营的规章制度出台或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某种行为进行指责或批评; 出现未曾预料的强大的市场竞争情况; 关键人才流失; 减值测试单元内的营业分部或者很重要的部分很可能要被出售或处置; 减值测试单元内的一个重要资产集合面临大幅度减值; 减值测试单元的附属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确认了商誉减值损失。
进行减值测试的具体方法:首先比较应测试单元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如果测试单元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减值损失,但减值损失的金额不能超过商誉的账面价值,且损失一经确认就不得转会;如果上述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则不予确认。经资产评估机构重新评估增值后才予确认。测试单元公允价值的确定应采用市价法。如果相关的市场信息不能获得,应采用现值法。采用现值法对其计量目标与依托的计量假设应与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目标和假设相一致。
5. 商誉在确认以后,持有期间为什么要摊销和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是不摊销的。但由于它价值和整体相关,没有实物形态。所以每年年末要做减值测试。规定。
6. 求教:新设合并资产评估增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所谓的合并价差,在股权投资上,就是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成本与投资企业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可以说,合并价差的出现解决了合并报表中母公司股权投资成本与分享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之间存在的差额问题,但是,这种合并处理方法,虽然简单,但合并价差本身属于何种性质的资产,显然是无法解释定性的,原因在于合并价差本身内涵的模糊性(类似商誉并不等同于商誉)。 分析股权投资上的合并价差形成的原因,投资企业收购被投资企业股权,其收购款中应当包括两部分:其一、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由于企业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因素,导致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不等于其公允价值,而原股东转让其持有的股权,在价值上显然不能按照净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计价的,由此,也就出现了在股权转让前,需要进行资产评估。这一部分的价款,还可进一步分拆为: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以及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其二、实际收购价款高于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商誉”。 可见,股权投资上的合并价差其实由两部分构成,即上述“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和“商誉”。也就是说,合并价差包括的内容、范围大于商誉。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在合并报表中,“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评估增值份额”部分,随相关资产的使用、处置而“摊销”,未“摊销”完毕的部分,分别计入相关的资产数额中;“商誉”部分不再摊销,该按减值测试方式予以处理。 关于补充问题。 对于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将商誉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从而判断商誉是否发生减值,如发生减值的,则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详细内容十分具体,你可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具体规定。
7.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但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分期摊销。是否正确
错误,正好说反了,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不需摊销,而应于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8. 商誉减值和摊销的会计分录怎么写借贷方科目分别是什么国家对这方...
商誉只减值不摊销
商誉减值不能冲回
9. 为什么商誉只能进行减值测试,而不能摊销呢
今年的新准则里面,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了,所以它不可以摊销,但是商誉仍属于资产的范畴。
10. 商誉是摊销好还是计提减值好抛开政策的规定,只从理论思考。
不看法规的情况下当然是摊销好,可以把商誉均匀计入各期,对各期损益影响均衡。计提减值准备时对当期损益影响数额较大,造成各期损益波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