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如何分析要注意什么

无形资产如何分析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24 01:43:29

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中,真实案例,具体的哪个公司哪项无形资产的分析,怎么写的

无形资产按公司分,分成几个公司,然后,按初始入账价值,摊销,账面价值进行登记。

Ⅱ 1.试分析红塔集团产品组合状况及关联性 2.怎样理解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一说法 3.红塔集团采

品牌是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创建而成的,用以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并将内本企业产容品或服务与消费者利益联系起来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所赋予品牌的联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利益。品牌代表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品位及企业的个性,它便于企业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
品牌价值:与品牌名称、品牌标志相关联的一组资产的价值,它是一种超越生产、产品、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品牌的价值与品牌名称、品牌标识物、品牌知晓度、品牌忠诚度相联系,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以商标权价值为核心,是商标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品牌名称:可读性的部分。
品牌标志:可识别、辨认但不能用语言称谓的部分。
注册商标: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受法律保护

Ⅲ 无形资产加计扣除是怎么回事啊 请举例分析 谢谢

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问题
甲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仅发生如下一项影响纳税调整的业务。
甲公司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 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3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5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l 2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l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当期摊销无形资产成本12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根据上述规定 ,可以分两个步骤处理:
(1)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账面处理:按照800万元直接列支为当期费用
税务处理: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调减400万元。
借:管理费用 800万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800万
(2)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本年摊销120万。
账面处理:无形资产按照1200万元原值分10年摊销。
税务处理: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调减60万元。
借:管理费用 120万
贷:累计摊销 120万
年度纳税账务处理
(1)当年应纳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8000—800*50%—120*50%=7540
应交所得税=7540*25%=1885
(2)当期递延所得税=0
(3)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885
借:所得税费用 188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85
分析无形资产加计摊销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处理
(1)对于费用的加计扣除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对于无形资产的加计摊销是指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加计50%后分期摊销扣除,即相当于每期按照折旧额的150%摊销,而不是与当期全部扣除。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20=1080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1200*150%-120150%=1080150%=1620
无形资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20-1080=540
此项暂时性差异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不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问题
企业所得税涉税处理案例解析
一、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会计规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为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除此之外,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支出应予费用化计入损益。
税法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另外,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
【案例1】
甲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1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8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甲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200万元,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税法上按300万元(200×150%)当期税前扣除,即税法上也不作为资产,计税基础为零。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800万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200(800×1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2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该项无形资产并非产生于企业合并,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确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调整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准则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会计准则规定,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10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960万元。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60万元,未来支付的租金总额,即计税基础为1060万元。
虽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不影响损益,也就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如果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不能调整所得税费用,对应科目是资产类科目,即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样调整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又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由此陷入一个死循环,故准则规定这种情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免税合并中不允许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增加商誉的价值,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该部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其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Ⅳ 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论文答辩会提什么问题

以我曾经指导论文的习惯,我会问简单的问题,例如,典型的无形资产有哪些?无形资产的折旧通常是几年?

Ⅳ 对无形资产的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专主要包括专利权属、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对无形资产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无形资产规模分析 2)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3)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4)无形资产会计政策分析

Ⅵ 某公司无形资产的案例分析

1)C 2)A 3)A 4)C 5)C
1)无形资产一般计入管理费用,用于生产则计入生产成本。
无形资产的摊销通过“回累计摊答销科目”计提,固定资产则通过“累计折旧”。
2)无形资产自取得当月计提摊销,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摊销了12月,摊销金额=600÷10÷12×12=6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600-60=540
3)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为公允价减去相关处置费后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高。
可回收金额=450
4)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应计提减值准备90万(=540-450)
5)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540-90=450(万)
无形资产总使用年限为10年,已经使用了1年,剩余使用年限为9年,年摊销金额为50万(450÷9)
2009年年末账面余额为400万(450-50)
转让收入为350元,低于账面余额400万,应计入营业外支出50万。

Ⅶ 从无形资产特性着手分析无形资产的产权制度安排

一般地说,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而对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非实体性。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形态,是隐形存在的资产。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不能触摸或感觉到的。由于无形资产的非实体性,它只存在无形损耗,而不存在有形损耗。
(2)垄断性。无形资产往往是由特定主体垄断占有,凡不能垄断或者不需要任何代价即能获得的,都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这种垄断性有的是通过企业自身保护;有的则是以适当公开其内容作为代价来取得广泛而普遍的法律保护;有的则是借助法律保护并以长期生产经营服务中的信誉取得社会的公认。
(3)收益性。并非任何无形的事物都是无形资产,成为无形资产的前提是其必须能够以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投资者创造效益,而且必须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4)附着性。附着性是指无形资产往往附着于有形资产而发挥其固有功能。例如,制造某产品的专有技术要体现在专用机械生产线、工艺设计之上,各种知识性的资产一般都要物化在一定的实体之中。因而,有形的资产往往成为无形资产的载体,前者渗透无形资产的范围越广泛,无形资产就越能在更大的规模上发挥作用,从而无形资产具有伴随作为载体的有形资产而发挥作用的因变性,在无形资产转让和投资的评估中,要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用于“武装”有形资产的范围。例如购买无形资产的企业是用它装备一条生产线还是只是用其武装同类技术装备的一部分。无形资产物化于有形资产的广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无形资产作用的范围。
(5)共益性。无形资产区别于有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作为共同财富,山不同的主体同时共享。一项先进技术可以使一系列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一项技术专利在一个企业使用的同时,并不影响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但是,由于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性,在知识产品可以共益的同时,也由于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各主体对无形资产的使用还具有互斥性。

用信息化的生产方式生产知识。也就是说,用无形资产的产权制度安排,来设计无形资产制度。

Ⅷ 资产评估学无形资产案例分析

无形资产用收益法评估是合理的,折现率采取风险累加法确定也是合理的,目前一应该是通用的方法吧

Ⅸ 怎样对无形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收益法与无形资产评估

(一)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及评估对象
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特殊性因此在计算它的价值时,必须首先确定它的价值前提,对无形资产而言对应不同的价值前提一般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在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必须首先清楚无形资产评估应在何种价值前提下做出这样才能正确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无形资产评估一般应以产权变动为前提。无形资产的价值从本质上说是能为特定持有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亦即无
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获利能力表现为企业的超常收益能力或者表现为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因此无形资产评估就是对获利能力的评估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与收益法评估
无形资产在不同的经营环境和不同的未来用途条件下其价值是不同的。因为无形资产的附着性很强其价值受经营环境的影响较有形资产大。无形资产的研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因此采用不同途径评估出来的结果可能有较大差异。因为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收益,
无形资产的评估以收益法较为合理,但并不排除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无形资产不一定是以资产形式记录的,自创专有技术研制成本往往在发生的时候就直接作为当期的费用进成本了。从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看很难选择到合适的参照物相关的数据资料不易收集市场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那么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只能运用收益法。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如何分析要注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