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产核资无形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予以明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了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调节利润,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因为属于或有支出,不符合确定性原则,因此,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年,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将小于税法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因此,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若在使用寿命期内处置无形资产,应转销由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会计与税法的收益差异。
对无形资产减值的税收筹划,建议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或很少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尽量通过转让或报损等方式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而不是计提减值准备,因为计提减值准备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可以税前扣除。
【例1】假设公司2007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取得时成本为360万元,估计使用寿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该技术发生减值,并提取减值准备21.6万元。该无形资产不考虑残值,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则2007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购入无形资产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
借:无形资产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2.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 36
贷:无形资产 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外支出 21.6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2007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02.4万元(360-36-21.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7年合计影响利润57.6万元,税法只允许扣除当年摊销的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
2008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由于2007年末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在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寿命9年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302.4万元,每年应摊销33.6万元。
借:管理费用 33.6
贷:无形资产 33.6
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3.6万元,200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68.8万元(302.4-33.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8年影响利润33.6万元,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允许按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扣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
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若公司一直拥有该项专利技术,则在2009~2016年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计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等于2007年末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例2】承例1,假设公司2010年1月将此专利技术转让,取得收入2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不考虑其他转让费用及税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会计和税务处理与例1一致。2009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35.2万元(268.8-33.6),摊余价值256.8万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营业外支出 49.2
贷:无形资产 256.8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4(280×5%)
会计上确认的无形资产处置损失为49.2万元。从税法的角度看,无形资产处置的计税成本为252万元(360-36×3),转让税金14万元,处置损失为66万元(200-252-14),两者相差16.8万元,差额即为转让该期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21.6-2.4×2=16.8(万元)。
❷ 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是指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收入收入抵补处置费用和无形资产未摊销账面价值而发生的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
❸ 请问:“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按月摊销
借:劳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先归集到“劳务成本”科目核算,再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匹配。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
❹ 现金流量表中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是什么意思
就是处置这些资产时产生的利润或亏损。
亏损用正数表示,利润用负数表示。
❺ 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计入什么科目
无形资产是非流动资产,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❻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该怎么求啊
无形资产转让前的账面价值为210-210/5×3=84(万元);
发生的营业税为60×5%=3(万元),
发生的净损失为(84+3)-60=27(万元)。
(1)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210
贷:银行存款210
(2)计算20×9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并编制摊销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20×9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210/5)×(6/12)=21(万元)
借:管理费用21
贷:累计摊销21
(3)计算2012年7月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10-(21+42+42+21)=84(万元)
(4)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
出售净收益=60-(210-126)-60*5%=-27(万元)
(5)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0
累计摊销 126
营业外支出 27
贷:无形资产210
应交税金 3
(6)无形资产损失是什么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❼ 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适用范围是哪些
企业无形抄资产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原财产损失扣除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明确规定,无形资产损失允许在税前扣除。但在2008年1月1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原财产损失扣除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废止执行。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资产损失又发布了财税[2009]57号和国税发[2009]88号文件,都没有对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进行明确。在2010年06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国税办函[2010]53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采取列举形式,对企业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非货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认定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其中并没有规定无形资产损失税前不能扣除。鉴此,只要你公司发生的无形资产损失真实存在,损失金额可以准确计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认定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❽ 企业发生"无形资产损失",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相关政策,对于企业发生"无形资产损失",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问版题,主要分以权下两方面处理:
1、企业发生的无形资产损失,损失金额可以准确计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认定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如果企业出现,已经丧失使用价值,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损失,轩荣提示需要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交相关备案资料:
(1)会计核算资料;
(2)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3)技术鉴定意见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的书面申明;
(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❾ 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记:无形资产
支付相关税费
借: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❿ 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应计入什么科目
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出售无形资产损失是指企业专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属入减去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净额。纳税人“营业外支出”会计核算科目中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数额。
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10)无形资产损失是什么扩展阅读:
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不再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其账面差额,贷记或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只有当无形资产报废时,按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