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 那要摊销怎么摊啊
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之后摊销方式:
分摊记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内应付款”了。
首容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如果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则只能核销预提费用里的内容,了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新准则下,一般待摊费用可计入“预付账款”,预提费用可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核算。
Ⅱ 待摊费用摊销
支付时复
借:待摊费用制-XX
贷:银行存款(现金)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电话费
贷:待摊费用-XX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
Ⅲ 待摊费用可以提前摊销吗
如果当年可以,
如果跨年提前摊销,需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Ⅳ 待摊费用是本月支付,本月摊销的吗还是下月开始摊销
待摊费用当月不一定摊销,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义务发生了就开始摊,所以应该是以受益期为准,比如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当月的,那从当月开始摊,但如果支付的是从下月开始半年,那就应该从下月开始摊。
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当列入"递延资产",不得列入"待摊费用"进行核算。
待摊费用,虽在本期发生,但在以后各期仍起作用,不应将它全部计入本期生产费用、商品流通费,要由以后各期分摊,以正确计算各期的生产费用或商品流通费。
为了反映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列作流动资产。
另外,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在"待摊费用"科目中还核算搭建临时设施、在用周转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一次发生数额较大受益周期较长的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待摊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这一栏列示资产。
(4)待摊费用首次摊销扩展阅读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
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另外,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过渡性科目,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Ⅳ 待摊费用如何摊怎么确定摊销期是多长时间呢有分录的话就更好了,谢谢!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待摊费用如何摊?怎么确定摊销期是多长时间呢?
得需要根据你是支付什么费用而定的,例如:支付一年的汽车保险费,那么你的摊销期限就是一年。
支付一年的汽车保险费分录如下: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当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汽车保险费
贷:待摊费用(这个待摊费用需是有总额/12个月后的金额)
Ⅵ 待摊费用当月摊销吗
这个不一定的,从待摊费用定义看是可以从本期开始摊的:
定义:内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容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等。
但从摊摊费用设置科目的目的,是为遵循权责发生制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是义务发生了就开始摊,所以应该是以受益期为准,比如你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当月的,那当然从当月开始摊,但如果支付的是从下月开始半年的,那就应该从下月开始摊,即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就好。
最后,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已经取消待摊费用科目,建议实务中可用其他应收款来进行处理。
Ⅶ 待摊费用当月摊销吗
这个不一定来的,从待摊费用定义看是源可以从本期开始摊的:
定义: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等。
但从摊摊费用设置科目的目的,是为遵循权责发生制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是义务发生了就开始摊,所以应该是以受益期为准,比如你支付的半年租金,是包含当月的,那当然从当月开始摊,但如果支付的是从下月开始半年的,那就应该从下月开始摊,即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就好。
最后,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均已经取消待摊费用科目,建议实务中可用其他应收款来进行处理。
Ⅷ 新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做会计分录
一、待摊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
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这里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观点二、设置“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如有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业务,可以增设“待摊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中反映。
【例1】假定某企业10月份通过银行预付第4季度保险费126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6900元,辅助生产车间18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2700元,专设的销售机构1200元。
支付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预付保险费12600
贷:银行存款12600
10月份该企业要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略),然后,根据待摊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保险费2900
管理费用—保险费900
营业费用—保险费400
贷:待摊费用—待摊保险费4200
该企业11、12月份再做与10月份相同的会计分录即可。 观点三、不增设“待摊费用”科目
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反映。
二、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例2】 甲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贷:其他应付款8000
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
(2)3月31日支付租金:
借:管理费用8000
其他应付款16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
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一次记入损益
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
观点二、设置“预提费用”科目
核算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
观点三、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
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这里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Ⅸ 待摊费用应该怎么进行摊销
可以参考如下分录
待摊费用如何摊?
支付一年的汽车保险费分录如下:
借:待摊费版用
贷:银行存款
当月摊权销时:
借:管理费用-汽车保险费
贷:待摊费用(这个待摊费用需是有总额/12个月后的金额)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摊销、预付财产保险费、预付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预付报刊订阅费、待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缴纳税额较多且需要分月摊销的税金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受益、摊销在后。
Ⅹ 待摊费用如何摊销
企业预付财产保险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租金、报刊订阅费等,在预付和支付其他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收益期限分期平均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新会计准则已不再使用该科目。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分录
支付时
借:待摊费用-XX
贷:银行存款(现金)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电话费
贷:待摊费用-XX
新准则下至于什么费用需要摊销,那就看这费用是不是属于本期发生(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固定资产修理费等。掌握原则就是这费用是否能本期一次性进入成本或受益期限是不是比较长。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预提。
这样,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相关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其会计处理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如: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也有的通过“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待摊费用如何摊销?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