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无形资产的摊销统一采取直线法,会计上要求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进行摊回销;如果预计设用年限超答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应按照以下原则摊销:
一是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拿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
二是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
三是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这样无形资产原值是不变的,净额就是原值-累计摊销。
② 9.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下列关于政府会计主体无形资产处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二十一条 政府会计主体按规定报回经批准出售无答形资产,应当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转销计入当期费用,并将处置收入大于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按规定计入当期收入或者做应缴款项处理,将处置收入小于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差额计入当期费用。故应选ABC
③ 政府会计下无形资产如何入账
根据《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1701 无形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单位无形资产的原值。 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外购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 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等科目。
2.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进行处理。 合同中约定预付开发费用的,按照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 款”等科目。
软件开发完成交付使用并支付剩余或全部软件开发费用时,按照软件开发费用总额,借记本科目,按照相关预付账款金额,贷记“预 付账款”科目,按照支付的剩余金额,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 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3.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按照研究开发项目进入开发阶 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研发 支出——开发支出”科目。
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尚未进入开发阶段,或者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 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但按照法律程序已申请取得无形资产的,按 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 “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依法取得前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借记“业务活动费用”等科 目,贷记“研发支出”科目。
4.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捐赠收入”科目。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按照名义金额,借记 本科目,贷记“捐赠收入”科目;同时,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借 记“其他费用”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科目。
5.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 按照发生的相关税费等,贷记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
6.置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参照 “库存物品”科目中置换取得库 存物品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取得时涉及增值税业务的,相关账务处理参见“应交增值税”科目。
(二)与无形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1.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 为增加无形资产的使用效能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或扩展其功能时,如需暂停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 “在建工程”科目,按照无形资产已摊销金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 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按照支出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无需暂停摊销的]或“在建工程”科目[需暂停摊销的],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科目。
暂停摊销的无形资产升级改造或扩展功能等完成交付使用时,按 照在建工程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2.不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 为保证无形资产正常使用发生的日常维护等支出,借记“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 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报经批准出售、转让无形资产,按照被出售、转让无形资产的 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本科 目;同时,按照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处置过 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 “应缴财政款”[按照规定应上缴无形资产转让净收入的]或“其他收 入”[按照规定将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的]科目。
2.报经批准对外捐赠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被处置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照捐赠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捐出方的相关费用,贷记“银 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资产处置费用”科目。
3.报经批准无偿调出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已计提的摊销,借 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被处置无形资产账面余额,贷记 本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无偿调拨净资产”科目;同时,按照无 偿调出过程中发生的归属于调出方的相关费用,借记“资产处置费用”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报经批准置换换出无形资产,参照“库存物品”科目中置换换 入库存物品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5.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单位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按照规定 报经批准核销时,按照待核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资产处置 费用”科目,按照已计提摊销,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 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无形资产处置时涉及增值税业务的,相关账务处理参见“应交增 值税”科目。
(四)单位应当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 次。单位资产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无形资产盘盈、盘亏等,参照“固 定资产”科目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单位无形资产的成本。
④ 政府会计下的无形资产有何不同
《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摊销是指在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系统分摊。
无形资产摊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需要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摊销年限、摊销方法和应摊销金额。
1.基本要求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月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借记 “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借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政府会计准则第××号——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2.需要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范围
首先要判断是否是有限年限,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于取得或形成无形资产时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以下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1)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2)已提足摊销仍继续使用的无形资产;
(3)名义金额计量的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于取得或形成无形资产时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年限。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政府会计主体提供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1)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
(2)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
(3)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应当根据无形资产为政府会计主体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的实际情况,预计其使用年限;
(4)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一次性全部转销。
(5)因发生后续支出而增加无形资产成本的,对于使用年限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重新确定摊销年限。
【比较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如下原则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应当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一次将成本全部摊销。
《政府会计准则第××号——无形资产》(征求意见稿):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如下原则确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照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中的受益年限作为摊销年限;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相关合同或单位申请书也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一次将成本全部转销。
⑤ 《政府会计准则》制定原则有哪些
可以在网上查找“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以及“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4项具体准则答记者问”,里面有关于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
问:制定《基本准则》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在制定《基本准则》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目标、理清思路。《改革方案》提出,在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时,要推进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增强政府财务会计功能。《基本准则》的制定思路完全遵循了《改革方案》的要求,先构建政府会计的基本框架,以后再逐步完善整个体系。
二是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经验,借鉴了国外有关政府会计改革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是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充分吸收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坚持理论和制度创新,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准确反映财务会计信息。同时,注重与预算管理等要求相衔接、相协调。
四是科学立法、公开透明。严格遵循部门规章和会计标准制定程序,按照立法计划形成征求意见稿之后,广泛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意见,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深入沟通,直到达成共识。
问:制定四项具体准则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四项具体准则在起草和完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依据和遵循《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为在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层面规范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四项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其适用范围、资产确认标准和计量要求等均与《基本准则》保持一致,保证了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二是借鉴企业会计经验并充分考虑政府会计特点。四项具体准则立足于完善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在会计处理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因此,对于与企业会计共性的业务和事项,四项具体准则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充分考虑政府会计主体特点及其面临的环境基础上进行规范,比如资产在处置环节的会计处理、对外投资的处理、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等都充分考虑了政府会计主体的特点,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有较大差别。
三是与相关法规制度充分协调。四项具体准则贯彻会计法、预算法和《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精神,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规则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的协调,比如关于资产初始计量、置换、处置等会计处理,均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相协调。
四是适当简化操作。充分考虑到政府会计核算现状以及政府会计人员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接受程度,四项具体准则适当简化某些会计处理规定,比如不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均不考虑残值,且在折旧和摊销方法上要求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采用简化的权益法等,力求准则切实可用、简便易行。
⑥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什么时候实施的
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抄
依据:
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4项具体准则的通知
财会[2016]12号 2016.7.6
…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政府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和《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现予印发,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⑦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有哪些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多年来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和改革成果回的重要体现,答其重大制度理论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二是确立了“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规定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和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
三是科学界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
四是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五是构建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包括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构建了满足现代财政制度需要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第五节 费 用
第四十五条费用是指报告期内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减少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流出。
第四十六条费用的确认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与费用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出政府会计主体;
(二)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流出会导致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三)流出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四十七条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