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六章无形资产

发布时间:2021-02-12 20:52:31

㈠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第五章 处置和报废

第二十二条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三条 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㈡ 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办法

无形资产核算是商业银行对无形资产的取得、转让、投资和摊销等的核算。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自行设计并经鉴定的科研成果及软件系统等项目。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无形资产业务中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并维护其价值,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子公司的无形资产业务。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无形资产,是指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即能够从公司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多带带或者与相关合同协议、资产、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权许可、租赁或者交换的,以及源自合同协议性权力或其他法律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非专利技术是指公司拟永久拥有的独家专有技术。
第四条 本制度规范无形资产的保管、使用和处置。有关无形资产开发或购买,按公司《“三新”研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购置无形资产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基本要求:
无形资产保管、使用及保护、处置报废等环节的流程应清晰严密;无形资产的摊销和报告应当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第二章 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六条 无形资产保管、使用、处置业务按照岗位职责分工,要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做到:
(一)无形资产保管、使用、处置岗位互相分离;
(二)无形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岗位分离。
第七条 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保管公司无形资产的各类权属证书、法律文本、配方、源程序设计、工艺等。法务部门负责公司无形资产权利的保护。
第八条 公司配备合格的人员保管无形资产。保管无形资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第九条 对接触无形资产中公司核心技术实行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接触公司的核心技术。
第三章 无形资产的保管和保护
第十条 公司应指定可接触公司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的人员,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第十一条 有权接触公司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的人员每接触一次,保管人员均应在登记簿上登记,详细记录接触人、接触时间、时长、接触目的、接触批准人。
第十二条 对必须同时由技术部门保管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资料副本,除发明人或总工程师、或总工艺师外,其他人员一般不得接触全套设计图纸或资料。
第十三条 对生产加工核心技术的车间或工段、或工位应该封闭管理,除授权指定人员外,非该被封闭领域的人员不得进入该领域。授权指定的非该领域人员进出均应严格登记,详细记录进入者姓名、事由、时间、批准人、离开时间、时长。由电子门禁系统管理的,还应登记领入人的姓名。
第十四条 在计算机上保存或运行的无形资产,应严格遵守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中第六章“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各项规定。
第十五条 公司的商标除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外,还应对商标的印模加强保密管理。与印制商标的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每批商标印制完成,应立即收回印模,不得留存在印模单位。
第十六条 一旦发现有人或单位侵害本单位无形资产的,公司法务部门应在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领导下,牵头成立由总经理办公室、销售等部门参加的调查处理小组,对侵害本公司无形资产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出维权对策。
第十七条 公司应定期对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
第十八条 至少在每年年末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无形资产进行检查、分析,预计其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检查分析应包括定期核对无形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无形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按照公司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第四章 无形资产的处置与转移
第十九条 按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以下相应控制措施。
(一)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无形资产,由管理部门填制无形资产报废单,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对该无形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二)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无形资产,由无形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公司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三)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无形资产,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无形资产的原价、已摊销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己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第二十条 无形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总经理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对于无形资产的处置,比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无形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出租、出借无形资产,由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无形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全、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第二十三条 对无形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及时入账,保持完整的记录。
第二十四条 对于无形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无形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无形资产名称、编号、调拨时间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无形资产调拨的价值由公司财务部门审核批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子公司购置土地使用权和专利技术应报经公司批准。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通过之日起施行。
关注环球网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办法

㈢ 常用会计分录大全的第六章

流动负债
1.应付账款(略)
2.应付票据(见后)
3.短期借款
⑴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⑵按月预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
贷:预提费用
⑶到期还本付息时
借:短期借款
预提费用
财务费用(尚未提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4.短期债券
①收到债券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短期债券(实收发行债券款)
②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票面利息±折溢价)
贷:应付短期债券
注:若金额小可在还本付息时处理
借:应付短期债券
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③到期偿还本息
借:应付短期债券
贷:银行存款
5.预收账款
①预收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②发货时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增(销)
银行存款 (运杂费)
③补付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6.应付工资
①支付职工工资
借:应付工资
贷:现金
注:支付退休人员工资(即退休费)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
②月份终了进行分配,计入有关费用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费用(车间或分厂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厂部行政管理人员)
营业费用(专设销售机构人员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
应付福利费(医务托幼人员)
其他应付款(工会人员)
贷:应付工资
7.应付福利费
①提取福利费时(按工资总额的14%提)
借:生产成本等(科目同工资的提取)
贷:应付福利费
注: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应付福利费
②支付时
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
用于职工医疗费(包括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务经费,因公负伤就医路费,生活困难补助,医务人员、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和托儿所人员工资。
8.应付股利
①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应分给股东的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注:若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批准的不一致,则应调整会计报告年度相关项目的年初数(以董事会多为例)
借:应付股利
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其他应付款
①提取工会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资总额×2%)
贷: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②提取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工资总额×1.5%)
贷: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③应付经营性租赁的租金
借: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制造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④收取存入保证金(如包装物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10.其他应交款
①应交教育费附加(按流转税比例)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
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
固定资产清理(销售不动产有关)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②矿产资源补偿费
i按月计提时(按月矿产品销售收入)
借:管理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矿资偿费
ii收购未税矿产品代扣代缴,计入成本
借:物资采购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矿资偿费
②住房公积金
i企业按规定交纳的住房公积金
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住房公积金
ii应由职工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
借:应付工资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住房公积金
iii实际上交时
借:其他应交款–应交住房公积金
贷:银行存款
注:以后企业按规定和要求从住房公积金账户为职工提取款项时,不做账务处理。
11.应交税金
(1)增值税
①一般纳税人购销业务(略)
②一般纳税人购入免税农产品、废旧物资
借:物资采购(买价*90%)
应交税金-增–进(买价*10%)
贷:应付帐款
注:应交的农业特产税计入采购成本。
③小规模纳税人购销业务
i购进货物
借:物资采购(价税合计)
贷:应付帐款
ii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价)
应交税金-增–销
③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以投资为例)
i销售方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成本价)
应交税金-增–销(计税价*税率)
注:若存在销售收入则须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
ii接受方,视同购进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成本价)
应交税金-增–进(计税价*税率)
贷:实收资本
④不予抵扣项目的账务处理
i购入时即能确认不予抵扣增值税计入成本
借:固定资产/原材料(价税合计)
贷:银行存款
ii购入时不能确认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增–进
贷:银行存款
注:如以后这部分货物用于按规定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项目,可将税额转入有关科目
借: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待处财产损溢
贷:应交税金-增–进转出
原材料
⑤转出多交和未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i转出多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增–转出多交增值税
ii转出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增–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⑥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流资损益
贷:应交税金-增(进转出)
⑦已交税金-上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增-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注:若退回多交税款,用红字作相同分录予以冲销;若当月交纳以前各期未交的增值税,通过“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2)消费税
①产品销售
i将产品直接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ii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抵偿债务(视同非货币性交易),计税处理同i
iii用应税消费品对外投资,或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计入有关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投资)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
营业外支出(用于非生产机构)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②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账务处理
I委托加工物资为非金银首饰
A受托方(代收代缴)
借:应收账款(代收代交税款) 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2000
B委托方
a材料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准予抵扣
借:委托加工物资(加工费) 80000
应交税金–增(销) 13600(80000*17%)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2000
贷:应付账款 113610
b材料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则将代扣代交的消费税计入成本
借:委托加工物资(含消费税款)100000
应交税金-增–销 13600
贷:应付账款 113600
II委托加工物资为金银首饰,由受托方直接交纳,受托方于交货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③进出口消费品的账务处理
I进口消费品交纳的消费税
借:物资采购/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II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税消费品
i直接出口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可不计算应交消费税
ii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在计算消费税时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注:①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②发生退关、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时,作相反的分录
(3)营业税
①出租无形资产及其它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营业税
②出售无形资产
借: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③销售不动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注:企业收到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当期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或其他业务支出等;收到先征后返的所得税,于实际收到时,冲减当期所得税费用;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于实际收到时,计入当期补贴收入。
(4)所得税
i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ii个人所得税(单位代扣代交)
借:应付工资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5)资源税
①销售应税产品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②自产自用应税产品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③收购未税矿产品,计入该矿产品的成本
借:物资采购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代扣代缴)
银行存款
④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
i外购液体盐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可抵扣)
贷:银行存款
ii销售固定盐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
(6)城建税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7)耕地占用税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注:耕地占用税是以实际占用耕地面积计税,按照规定税额一次征收
(8)印花税(于购买印花税票时入账)
借:管理费用/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9)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
(10)土地增值税
①兼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
②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属物
借: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
③工程竣工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应预交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注:待该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时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冲销,多退少补

㈣ 2012 注册会计师教材 会计第6章 例题6-2 无形资产现值计算=1000x20%x4.3295 ,请问为什么要乘以20%

1000*20% 是一期的分期付款额。。5年。每年就是20%。

㈤ 第六章 无形资产成本计入和不计入内容的区别

  1. 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内容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版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权出,其中,包括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

  2. 不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内容
    不包括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也不包括在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后所发生的支出,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例如,在形成预定经济规模之前发生的初始运作损失,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之前发生的其他经营活动的支出,如果该经营活动并非是为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必不可少的,有关经营活动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㈥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是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回商标权、著作答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应予资本化的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研发支出”科目。
(二)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三)处置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㈦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第四章 后续计量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第十七条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二)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第十九条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第二十条 无形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㈧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专《企业会属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二)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三)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第六章 披露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无内形资产的期初容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四)用于担保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
(五)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

阅读全文

与第六章无形资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