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估价入账产生递延收益,之后递延收益每月分摊,等资产按实际入账时,之前已摊销的递延收益怎么处理
之了解释:
1、已摊销的递延收益不用处理
2、剩余未摊销的递延收益需要重新调整确认金额后进行分摊。
望采纳,谢谢。
Ⅱ 政府补助的固定资产的递延收益是次月摊销,一般收益类的政府补助当月摊销递延收益,对吗
不要被会计书本误导,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的,税法规定不是这样的。
Ⅲ 递延收益从什么时候开始确认”营业处收入“
政府补贴 不能进入长期应付款,
政府补贴有两种形式:
1、一种是政府部门版没有指定用途的,在收到权当期全部确认营业外收入,这部分属于征税收入,要缴纳所得税的,以后实际支出时可以税前抵扣。
2、另一种政府部门规定了指定用途的,这部分属于不征税收入,在新会计准则上,单为此项设立了一个科目,“递延收益”,
3、所以转出也要符合不征税收入这个原理:即你税前抵扣X,就从递延收益转到营业外收入X,(营业外收入X-税前抵扣X=0,对当期所得税没有影响)。
Ⅳ 摊销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取得递延收益时:复
借:银行存制款
贷:递延收益
2.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xx资产”或其他资产类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处置该资产时,将该资产对应的递延收益科目余额转入资产处置收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Ⅳ 递延收益款项取得时间晚于资产开始使用时间怎么处理
按资产的剩余折旧期限,摊销递延收益。
Ⅵ 关于政府补助,什么时候计入递延收益科目,什么时候计入营业外呢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的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者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的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者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6)递延收益摊销时间扩展阅读:
2017 年5 月10 日 财会[2017]15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
第八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的,应当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相关递延收益余额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第九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情况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Ⅶ 递延收益金额怎么算
固定资产480万,10年期,每年提48万,到出售时为止,刚好提了8年折旧,回即48万*8年=384万。
后面的一百答万,因为政府补助是500万,这500万的收益要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平均分摊。
即500万/10年,每年应该分摊50万的递延收益。资产在出售时,只用了8年,那剩下的2年收益,在出售固定资产时要结转。
取得递延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在收益分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7)递延收益摊销时间扩展阅读: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收益的分摊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递延收益分摊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报废、转让等),尚未摊销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Ⅷ 请问与资产有关的政府补助分摊的时间问题
你好。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内直接确认为当期损容益,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营业外收入)。
上述规定中:“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对于应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长期资产,即为资产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
由此可见,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其递延收益的分配计入各期损益的时点、期间,应当与资产折旧、摊销时点、期间,相一致。
Ⅸ 递延收益的计算
2006年1月1日贷款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万
贷:长期借款500万
2007年1月15日收版到贴息
借:银行存款12万
贷:递延权收益12万
2007年7月1日收到贴息
借:银行存款18万
贷:递延收益18万
此处的政府补助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该在未来该工程摊销期限内,按照直线法随着工程的折旧而摊销.
忘记提利息了..
2006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30万
贷:应付利息30万
2007年7月1日
借:在建工程15万
贷:应付利息15万
这里有个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
因为你是10年摊销,那么每年的摊销金额=30万/10年=3万.每个月应该摊销金额=3万/12=2500元.
Ⅹ 递延收益是按月分摊吗
按月分摊会更合理,在对损益进行分析时不会有太大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