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业资产负债表如何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资产发生减值一般在会计科目中是以“资产减值损失”来计提的减值损失。但在回资产负答债表中通常以资产的备抵科目来体现资产的减值情况。例如: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发生减值,通常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中反映。 存货发生减值,通常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中反映。
『贰』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
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一)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版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权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叁』 资产减值损失到底怎么判断及核算
存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减值时应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因此明确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概念是关键。存货成本,就是存货的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是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发生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具体分两种情况:1、直接用于外销: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税金;2、如果用于继续加工的生产材料半成品,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成本-销售费用税金等。估计售价的确定:有合同按合同价格,无合同参考市场价格,如超过定单的部分则可参考市场价了。特别规定:用于继续加工生产而持有的材料,要结合用其生产的产品期末减损情况联系判断:原则:产品不减值,存货就不提跌价准备,产品减值,则材料就要减值,这时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产成品估计售价-该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须发生成本-产品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 存货发生跌价判断标准: 1、市价持续下跌,预见未来无望回升; 2、使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销售价格; 3、产品更新换代库存材料不适合新产品需要,而且该材料市场价格低于其成本; 4、因商品过时,导致市场价格逐步下跌; 存货跌价的转回与转销:企业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应该重新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转回:是存货价值上升了,转回多提的跌价,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转销是:存货发出,如销售,债务重组,投资等等,要连成本一同转账,冲减成本(销售)等科目; 金融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减值,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不计提减值准备,只考虑后三种: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减值判断标准: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偿付利息本金逾期; 3、债权人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发生债务重组; 5、发行方财务重大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交易 6、权益工具发行方发生变化,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7、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严重或非暂时下迭;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帐款的减值及转回处理:本类资产共性,都按摊余成本计量,发生减值时,应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摊余成本=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折现率按该类金融资产原实际利率确定。如遇到资产价值恢复且客观与该减值后发生事项有关,则应转回,记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判断:注重公允价值是否持续下降,并且下降趋势不是暂时性。发生减值时,应减计至公允价值。特别注意:在计提损失前,应将原来公允价值下跌导致的已经计入借项的资本公积金(贷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记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数额计算确定公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金额-已经收回本金-已经摊销金额- 当前(未做减值前)公允价值-原已经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具体计算资产减值损失=期末公允价值-初始入帐成本;其中转出的原公允价值降低额,贷资本公积(发生时借),差额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如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资本公积金10 (以前公允价值下降累计数),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也可单列减值准备),可以理解为,该金融资产发生40万减值损失,其中,10万是以前公允价值正常浮动下降形成的损失,前期已经减少金融资产,在资本公积金内过度,现在正式转为当期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时特别注意:首先判断客观是否价值回升,其次是回升与原确认减值的事项有关;债券减值后升值,冲减损失增加利润,同时增加金融资产价值。2,股票等权益性工具,转回时,要一方面增加(借)金融资产价值,一方面增加(贷)资本公积金,而不能进入损益。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 减值迹象及判断:内部外部,包括资产市价大幅下跌、经济、技术环境变化、市场利率、陈旧实体损坏、闲置或提前处置、资产经济绩效低于预期等P44 减值金额的计算确定:基本原则是比较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并取其差额;重要概念是“账面价值”,是资产成本-折旧-累计减值准备后余额,“可收回金额”,其确定方法是:采用熟高原则,取“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高者,作为该资产可收回金额。另外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预计很重要。应按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入流出。但与未来尚未承诺的重组,资产改良、所得税收付无关。 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减值后要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重要的是,要按减值后新的账面价值以及其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及折旧额,以便在未来期间系统分摊;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记住:固定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就不能再转回。 资产组的减值处理 资产组: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主要特征就是看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应该是最小的现金产出单元。一经确定不随意改变。确认判断基本与单个固定资产同。有两点切记:1,资产帐面价值,如有与该资产组相关的负债项目,应该在资产组价值中减去。既此时资产账面价值=原值-折旧-累计准备-负债金额。2、如果资产组涉及总公司资产分配,要把总公司资产按比例分配、合计在该资产组的资产价值中,然后按比例分配后的资产组价值,再考虑可收回金额及计算减值;3、在计算出各组减值额后,还要把每一组减值额分别按比例在总公司与该组之间分配;4,如果某一组资产还有商誉,该组减值额,要先抵减商誉额,再做减值处理,计入损益。就是千万注意负债和商誉的处理。另外,由于允价值减费用、未来现金流,可能是负数,则按熟高原则可回收金额可能为负,但与账面价值比较,则不能减记到负数,最多减值到0.因此,减值后,资产帐面价值不能为负数,就是不低于上述两者和0的最高者。 商誉的减值:1、应将商誉价值(含少数股东的部分)分配到各个资产组,按各资产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配,分配后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合计就包括了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两部分了。2、有商誉的资产组,计算完减值额,要先将减值抵减商誉部分,剩余部分减值额,要在除商誉外资产帐面价值按比例分配,减少相应资产的帐面价值。此时的资产帐面价值应该是资产+分配的商誉,还要注意少数股东分摊的商誉,不在本公司抵减之列。记住:商誉总额=合并企业出资/合并企业占的股份比例-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少数股东占的商誉=上述商誉总额*少数股东比例。
『肆』 无形资产计提减值的规定
无形资产科目中的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以在以后期间随着公允价值的版增长而转回权.
<新准则>中"考虑到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商誉等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小,通常属于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考虑,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处置 出售 对外投资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 在债务重组中抵偿债务等时,才可予以转出。”
『伍』 如何判断资产减值迹象
(1)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资产出现了减值的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即资产出现版减值迹象,是进行减值测试的权前提,但有两个例外: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2)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可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②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③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④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⑤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⑥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⑦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陆』 无形资产的减值
你好抄,无形资产按税法必袭须10年以上摊销,3000万即每年平均摊销300万,即每年可为企业节省75万的税收,公允价格和无形资产的价格无直接关联,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法则是对此技术未来价值的预期,3000万的无形资产必须加入到注册资本金中才能摊销,按3000万分10年摊销,实际的价值不影响摊销的额度,还是按每年平均300万进行摊销,我是帮企业做无形资产增资和挂牌上市的,我姓肖,希望可以帮到你。
『柒』 无形资产减值
2005年末,甲公抄司预计该项无形资产的可袭回收金额为350元 -----此时预计使用年限还有4年
年折旧率=350/4=87.5
06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350-87.5=262.5
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无形资产因市场变化不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即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为零,本月计提的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可回收金额=262.5,所以应计提无形资产价值准备262.5
『捌』 什么情况下无形资产会减值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
期末,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科目;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
减值准备"科目。
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玖』 资产减值的八种判断标准是什么
坏账准备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集团坏帐准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帐损失,记入管理费用,一方面设置"坏帐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帐时冲销坏帐准备和应收款项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款项发映扣减估计坏账后的净值。 提取坏帐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帐准备"科目。本期应提取的坏帐准备大于其帐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应提数小于帐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企业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作为坏帐损失,冲销提取的坏帐准备,借记"坏帐准备"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帐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帐款"等科目,贷记"坏帐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帐款"等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期末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进行帐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仍按期末账面价值列示;如果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必须在当期确认存货跌价损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每一会计期末,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准备,然后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反之,应冲销部分已提数。提取和补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冲回或转销存货跌价损失,作相反会计分录。但是,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我国投资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期末,比较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以其较低者作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整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损失准备。 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如果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有所回升,应在原计提的跌价准备范围内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的会计处理。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要求,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算确定,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委托收款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并没有独立的会计科目。计提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计提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期末,企业所持有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在建工程减值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已机体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借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拾』 资产减值准备的如何判断资产减值
1、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式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其中,账面价值数据容易获取,可收回金额应取销售净价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因此,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的方法主要依赖销售净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目前,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通常采用销售净价法,而很少考虑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并且期望未来不断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为了用于出售而获取差价。故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不仅要考虑其销售净价,而且要考虑该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由于要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具体金额难度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故可采用下述变通方法来判断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现值是否低于账面价值:若某项固定资产生产的产品对企业来说是能产生净利润的,则可认为该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高于其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情况;反之,则存在减值情况。
综合上述,判断固定资产存在减值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固定资产的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②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根据上述判断标准,某些固定资产虽然其市价低于其账面价值,但由于其仍能为企业净利润作贡献,因此可认为其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2、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许多人提出最好能先由评估师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评估师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仅反映了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采用固定资产评估价值判断是否减值未能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因素,这是不全面的。另外,若对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计提减值准备,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各单项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与账面价值总会有差异,可能固定资产评估总体上是增值的,但一部分单项固定资产是减值的。此外,对所有评估减值的单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工作量很大,以后计提折旧也非常麻烦。根据以上所述,利用资产评估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是不全面的,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