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公司迁址,设备搬迁过程中发生费用任何处理请高手回答
如果你公司是在筹建期间(即尚未正式开始生产经营)发生设备搬迁,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并于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期一次摊销完毕
如果你公司是成立以后迁址,那么设备搬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实际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不能予以递延或待摊
⑵ 政府拆迁补偿费收入购买的土地需要摊销吗
这不是营业外收入,计入预收款,作为建工厂的资金来源。这部分5年内不交税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青地税发[2009]106号 市地税稽查局、征收局,各分局、各市地方税务局;各市国家税务局、市内各国家税务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局报告。 一、按照《通知》的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应当是因政府行为而进行的政策性搬迁,因企业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搬迁不得按照《通知》的规定执行。搬迁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应是从政府财政、土地部门直接取得的收入。对搬迁企业直接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取得的补偿,不属于《通知》中所称的政策性搬迁收入。企业因政策性搬迁而处置除土地使用权之外的其它资产取得的收入,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可以按照《通知》的规定执行。搬迁企业取得实物补偿的,以签订补偿协议时确定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二、搬迁企业取得政策性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可自政府搬迁公告、文件明确的搬迁期限开始之日的次年度起,五年内暂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五年期满的当年度,企业应将已实际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按照《通知》的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五年期满后,因同一搬迁行为再次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应一次性全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从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中扣除的项目限于以下五项:购建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新的固定资产支出、购买土地使用权支出、其它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安置职工支出。除此之外的其它支出,不得从中扣除。 企业按照规定将因搬迁拆除的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报废的损失,或安置职工的其他支出已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不得重复计入扣除。 四、搬迁企业应自取得第一笔政策性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的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政府搬迁文件、公告,原占有土地已进行招、拍、挂的文件,政府确定的政策性搬迁补偿收入总额以及实物补偿方案、政策性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购买土地使用权、技术改造、购置其它固定资产、安置职工计划或立项报告等的收支预算,向其企业所得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五、五年期满的当年度,企业要将重置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购置其它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改良、进行技术改造、安置职工的实际支出计划、立项文件等资料,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精神,现将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明确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二、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一)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三、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加强管理。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国家税务总局二00九年三月十二日
⑶ 企业搬迁,税务怎么办
为什么不给办营业执来照?自
将原来的营业执照变更注册地不行么?实在不行,将原来的营业执照注销了,在新搬入的地方重新申请核准企业名称,新办一企业。
一定要先有工商营业执照,才能办理税务登记证变更或新办税务登记证的。因为你的企业没有当地的工商营业执照,就是非法经营。非法经营,税务怎么给你收税呢?
变更完工商营业执照后,再在原税务局清税,打迁移证明,再在新主管税务局重新申领税务登记证。就和新办的流程差不多。
⑷ 厂房搬迁费摊销
搬迁费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
这个是不用分期限摊销的.
⑸ 企业搬迁发生的费用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以下简称“解释3”)规定:企业因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企业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迁补偿款,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进行处理。分析上述规定,可以发现:①对于那些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所获补偿款由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以下简称“政策性搬迁”),解释3进行了类似预算会计的双分录处理:一方面要反映企业因拆迁发生的财产损失、重建等业务,另一方面要反映搬迁补偿款的使用与结余情况;对于那些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搬迁(以下简称“非政策性搬迁”),就要按照转让资产与获得政府补助处理并一次性确认资产转让损益。②解释3突破了政府补助准则只允许采用收益法的规定,而是同时采取了收益法和资本法:专项应付款余额转入“资本公积”,这属于资本法(这一处理延续了财企〔2005〕123号文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操纵利润或作为结余用对股东分配);对企业因政策性搬迁发生的损失与新建资产支出,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这属于收益法。③解释3强调以企业经营业务为主线,将政策性搬迁补偿作为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处理,不在搬迁当期一次性确认损益,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清晰真实。
⑹ 企业的搬迁运费应该计入哪个科目
开支搬迁费用、确认相关损失或结转被征收或拆除资产的账面成本:(1)按开支或应转销资产成本等,借记“营业外支出——搬迁费用支出、搬迁资产处置支出”(以下省略明细科目)、“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2)同时,按照以上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3)对于收到拨款前已开支并已确认支出的搬迁费用,则直接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搬迁时发生的经济事项,还涉及搬迁资产变卖、拆除和固定资产修理等业务,搬迁企业应当按照有关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另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还应按会计与税收的暂时性差异确认和转回递延所得税。
如果你公司是成立以后迁址,那么上述将旧址设备拆除时发生的拆除费及场地清理费、运输到新址发生的运输费、对所迁设备进行安装时所发生的安装费等设备搬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实际发生当期的“管理费用”;
对于所迁设备安装完后进行试生产,我们理解,因设备位移而发生的试生产费用,如材料费、人工费、动力费、设备折旧费等,应与企业正常生产核算保持一致。发生时借记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
⑺ 企业由于政策性搬迁取得的收入用于建造厂房,建造的厂房可以计提折旧吗
没有发票,就不能将固定资产(厂房)入账,也就无法计提折旧。
装修费用,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按其预计可使用年限进行的摊销。
新建厂房,计入“固定资产”科目,根据其预计可使用年限进行摊销。
⑻ 工厂搬迁发生的费用记入什么会计科目
1、收到搬迁补偿款,
借记“银行存款”版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2、开支权搬迁费用、确认相关损失或结转被征收或拆除资产的账面成本:按开支或应转销资产成本,
借记“营业外支出——搬迁费用支出、搬迁资产处置支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8)企业搬迁费太大可以摊销吗扩展阅读:
1、在工厂搬迁预算中,我们需要分门别类的搬迁事项进行细致的预算。包括设备运输、人员费用、拆装费用、其中费用、税和垃圾清理的费用。
2、针对设备运输费用,要对设备进行标注 ,点清数量,备注好设备使用情况,对于不负责拆装的设备,和拆装运输的设备,报价均有不同,要体现。设备的起重费用,要按照对方公司报价,按吨数进行预算。在厂房搬迁中,运输费用,要按预估鹿城进行计算,具体费用要按搬迁公司报价进行预算,一般为公里报价。
3、人工费也是其中必须要考虑的,这里的人工费,主要包括搬迁中运输人员的费用。而搬迁后对厂址的清扫,则属于一块额外的费用,也需要记录在内。
⑼ 企业发生的搬迁费应该记入哪里
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规定,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搬迁补偿款的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区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一是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二是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三是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人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四是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文件同时规定,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需调增资本公积金并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则计人当期损益。
需要注意的是,该文件的上述规定仅仅明确了企业从政府取得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而未明确企业从政府出让.地使用权的一方取得补偿费,以及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取得补偿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企业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取得的补偿费也应属于从政府取得的补偿款,同样应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因转让土地使用权而取得的补偿费,应按照转让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有结余的,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企业收到除上述规定之夕的搬迁补偿款,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按照上述规定,企业只有取得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才需要先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再由“专巧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和“资本公积”企业从其他来源取得的搬迁补偿费不通过“专项应付款”核算,而应按照转让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来处理。同理,企业因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而从获得土地使用权一方取得的补偿费,应视同从政府取得的财政资金进行处理。
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新会计准则,其对企业取得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原理是相似的,因此,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因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取得的搬迁补偿费,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人递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