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利息调整在贷方是表示什么,如何计算债券利息调整余额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表示溢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
事实上,利息调整在实际会计实务中大多反映在企业债券、股票往来业务中。如A公司2010年10月1日购买B公司发行5年期债券,债券票面价值200万元,票面利率为6%,实际花费为201万元,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会计处理如下:
2010年10月1日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200 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0000
贷: ————银行存款 2010000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
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
⑵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2)债券利息调整摊销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⑶ 利息调整摊销问题
2007年12月31日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 9,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000,000
贷:应付债券-本金 10,000,000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到版期一次还本付息)权
借:财务费用 720,000 ( 9,000,000*8%)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600,000 (10,000,000*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0,000 (倒挤)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借:财务费用 720,000 ( 9,000,000*8%)
贷:应付利息 600,000 (10,000,000*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0,000 (倒挤)
⑷ 债券的溢价摊销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债来券溢价发行后,债自券的实际利率会和票面利率存在差异,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或支出的时候就会与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票面利率存在差异,而差异部分就是每期债券溢价摊销额。比如面值500万,票面利率为5%的债券,发行收款520万,那么实际利率肯定会小于5%,而溢价摊销就是按实际利率法将溢价20万元摊销到每期损益中去。
⑸ 债券的折价摊销是什么意思
1.债券的折价抄是按债券袭市场利率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差。
2.为了使投资者的债券投资收益账户能正确反映实得利息,并使债券到期时债券投资账户的账面金额与债券的面值相等,应对折价予以分期摊销。对于债券的折价来说投资者每期的利息收入加上每期摊销的折价,就是每期实得的利息收入。
3.债券折价的摊销方法主要有:直线摊销法和实际利息摊销法两种。
⑹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怎么计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时,人们宁愿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进行其他投资,而不愿购买债券,从而债券的发行受阻,发行方只能折价发行,折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少付利息的代价和投资方少收到的利息部分的补偿;同理,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时,人们争相购买该债券,债券供不应求,发行方适当提高发行价(即溢价发行)也仍然有人购买,此时溢价的金额作为发行方将来要多付出利息的补偿和投资方将来多收到的利息部分的代价。实际利率法就是目的就是将溢价和折价金额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调整投资方的收益和发行方的费用。
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在后面章节中还会出现,主要体现在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以及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涉及到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它们在原理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的摊销的原理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来理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摊销可以将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支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而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原理是类似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
⑺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为什么要分期摊销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是我现在想清楚了,我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希望能帮助正在学习且对此处不明白的人。(数据来源是结合一个例题,重在思路理解,勿要深究计算过程)
情况一、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折价购买
支付价款1000元购买: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5年期,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假定其他因素不考虑。
问题1: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
答:因为票面利率4.72%<实际利率10%,也就是说,你把钱用来买债券将来得到的利息还不敢把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多,所以,你少花的250元,实际就是现在给你的补偿。
问题2:如何理解少花的250元摊销问题
答:你买的债券面值1250得5年以后拿到手吧,所以你少花的250块钱,并不是你现在一次性的收益,你得分摊到5年,至于每年摊多少,就是具体计算问题了。
情况二、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溢价购买
简单的说,你花1250元,购买了面值1000元的债券,你为什么多花250元呢,因为票面利率高哇,你以后得到的利息高于你把钱存在银行,所以你才买债券作为投资。那你现在多花的250元,你得分摊到5年里,每年应该为此多花的250元承担多少。
那利息调整和多花少花的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多花少花的钱记在利息调整的科目里,关于计算不详述了。
⑻ 在做债券的会计分录时,那个二级科目“利息调整”是代表什么意思
利息调整只是一个明细账,不是什么科目,主要用在债券方面,债券回分折价、溢价、平价。答如果是平价债券的话,面值=价值,票面利息就是实际利息,没有利息调整的问题。
如果是折价或溢价的债券,债券价格和票面价值不一致,实际得到的利息也就会和票面利息不一致,利息调整就是将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之间进行协调,使最后的实际收益(或利息费用)=实际利息。
⑼ 在做债券的会计分录时,那个二级科目“利息调整”是代表什么意思
利息调整只是一个明细账,不是什么科目,主要用在债券方面,债券分折价、溢价、平版价。如果是平价权债券的话,面值=价值,票面利息就是实际利息,没有利息调整的问题。
如果是折价或溢价的债券,债券价格和票面价值不一致,实际得到的利息也就会和票面利息不一致,利息调整就是将票面利息与实际利息之间进行协调,使最后的实际收益(或利息费用)=实际利息。
⑽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使他的摊余成本即账面价值向面值回归。
还不明白在线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