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为什么缴纳所得税
呵呵抄,楼主理解错误。那不是要缴纳袭所得税。你所看到的分录是不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
这其实不是要交所得税,是因为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期末影响企业利润总额。但是税法上不承认企业的资产减值,他需要在你某项资产处置时确认。也就是说这里有应纳税所得额税前调增的问题。所以需要把交的这部分税额作为递延处理,在以后期间实际处置发生减值时扣除掉。
2. 新企业所得税税法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是哪一条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有:长期股权投资减版值准备、固定权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减值准备等。
二、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
3.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为什么缴纳所得税
呵呵,楼主抄理解错误。那不是要缴纳所得税。你所看到的分录是不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
这其实不是要交所得税,是因为资产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期末影响企业利润总额。但是税法上不承认企业的资产减值,他需要在你某项资产处置时确认。也就是说这里有应纳税所得额税前调增的问题。所以需要把交的这部分税额作为递延处理,在以后期间实际处置发生减值时扣除掉。
4. 哪些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哪些不可以转回
一、存货减值:可以转回,如果已经计提减值的产品已经销售,要同时结转已计回提的减值。答
二、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
2、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转回。
3、应收账款和贷款可以转回。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转回。(如果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不是通过损益转回)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转回(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四、固定资产:不可以转回。
五、无形资产:不可以转回。
六、投资性房地产:
1、成本计量不可以转回。
2、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减值。
七、长期股权投资:不可以转回。
5. 关于开发无形资产后的计提减值准备如何据算所得税
09年无形资产未计提减值前账面价值:6000-6000/5*2=3600 计税基础:(6000-6000/5*2)*150%=5400 形成暂时性差异1800,这1800不确认递延所得税。2009年累计暂时性差异2160-1800(不确认递延所得税)=本期需要确认的360。 2008年加上480是因...为会计上计提了减值,税法上不认可,所以纳税调增。 2009年的360是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不是发生额,不能直接加上的。
6. 中级财务会计问题: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那么此时的计税基础是
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不用计提摊销额的 只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以及寿命测试。
而你说的情况 其实是两种情况
在年底对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发现确实发生了减值 那么就计提减值准备 确认减值损失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个方面 是说年底的所得税调整的问题了
其实 税法规定了时间摊销 那只是税法规定的 很多时候会计制度和税法是有冲突的 所以才会有年底所得税的纳税调整 才会产生现在的可抵扣所得税差异或者应纳税所得税差异 最后产生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 (无形资产摊销产生的所得税差异一般都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比如 年底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时候 税法规定今年的摊销额为 10000 而这个无形资产的寿命不确定 但是今年确定他发生减值了 减值损失为 20000 但是税法是不承认减值的除非发生了真正的亏损 所以在计算应纳所得税的时候只能按照税法的10000*25%的来计算 这个时候就产生了 10000*25%的差异留到明年去冲减 这个就是明年可以抵扣的差异 就是可抵扣所得税差异 就进入了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中去了 但是 你无形资产的账目还是按照原来的来做啊 。
所以说 税法的计税基础 就是原来的账面 -税法规定的摊销额
7. 在所得税会计里面,无形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条件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是由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当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自创形成的无形资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时税法上允许150%加计扣除,此时虽然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2、差异不产生于企业合并,且不影响应纳税所得和所得税费用,也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通常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
(7)无形资产减值所得税扩展阅读: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会计期末在确认5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万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
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8. 哪些无形资产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二)自创商誉;
(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9. 无形资产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的问题
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会产生差异,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是1000万元,专计税基础也是1000万元。属你想,加计扣除只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加大了扣除项,会计上是不做账的。因此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影响应缴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影响应纳税额。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