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来请权不属于无形资产的源范畴。如果专利权能够申请成功,就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了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无形资产》的规定: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确定,依法申请取得专利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B. 专利权是否是无形资产 怎样判断
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回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答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6)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准许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开发,利用,经营的权利。
希望能帮到你!
C. 专利怎么计入无形资产
专利技术属于来无形资产源。
新准则明确了什么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而专利不含其中。
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社会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一般将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概括为“知识产权”。
D. 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如何确定计税基础
咨询热来线ZI XUN RE XIAN
您好,有形资产在确定源计税基础方面上可能直白些、容易些,但对于无形资产来讲,由于其存在抽象性,没有具体的物质相对应,那确定计税基础的时候不知要怎么去做呢?法律对此有规定吗?
专业解答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对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问题,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我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E. 专利权想入无形资产,怎样确定成本
先说一下无形资产,所谓的无形资产,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资产,
其本质是资产,其特征是无形。无形,也就是没有实物形态,但是既然也是资产,就得可辨认,可估价的,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我们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也就是只是指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比如可口可乐的商标。
对无形资产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阶段。初始计量,就是按照开发成本进行计量,你们企业的专利是自己开发的,首先要进行成本计量,“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这段话比较拗口,其中几个关键词,之一是“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这个条件是两个,其一是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利益可以流入企业,其二是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就您所提的问题,第一个条件是满足的,主要涉及的是成本问题,就是研发时没有将费用资本化支出,根据相关规定,自行研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
就您所提出的问题,评估当然是要找的,只要找有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做一个评估,出具一份评估报告,同时,专利申请时的代理费和官费,都可以计入成本的,这些应该来得及吧?至于之前的研究开发费用,因为在研发时没有做专利查新和评估,应该是没办法把那些费用计入成本了。
总之就是尽可能尽快把可以确定的费用核算出来,计入成本,个人认为你的情况不是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而是该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可能会比实际成本低很多,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果硬要做无形资产的话,当然是可行的。
如果想做一些技术性的操作,您可以找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一下,他们应该会有办法处理的。
F. 无形资产的确认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无形资产来的确认,源《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第四条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G. 无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确认依据是什么
《企业会计制度来》规定,企业以支付自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
H.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确认是指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记录并将其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某个项目要确认为无形资产,首先必须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符合两项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前提。即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项目,必须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能够控制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约束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则说明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或者说控制了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拥有该无形资产的法定所有权,或企业与他人签订了协议,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企业自行研制的技术通过申请依法取得专利权后,在一定期限内便拥有了该专利技术的法定所有权;又比如: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合约受让商标权,由于合约的签订,使商标使用权受让方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反之,如果没有通过法定方式或合约方式认定企业所拥有的控制权,则说明相关的项目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比如:某企业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且能认定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将会使员工的技术更有长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预期员工将会继续把他们的技术贡献给企业。但是,企业通常无法对因拥有一支熟练的员工队伍以及对他们进行过培训所引起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因而不能认为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由于类似的原因,特定的管理或技术才能也不大可能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除非这些管理或技术才能的利用以及预期从中获得的未来经济利益受到法定权利的保护。再比如:企业可能拥有一定的客户或市场份额,并且为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和信赖付出了努力,从而期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其进行商业往来。但是,因为缺乏法定权利来保护或缺乏其他方式来控制这种客户关系或客户对企业的信赖,企业一般无法对这种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引起的经济利益实施足够的控制,从而不能认为这些项目(市场份额、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客户信赖)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基本条件之一。
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实施职业判断。在实施职业判断时,需要考虑如下相关因素: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等内在因素;是否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冲击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据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外界因素影响(此因素最为重要)。总之,在实施判断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作出最稳健的估计。
(3)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无形资产确认的又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企业自创商誉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但自创商誉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却难以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又比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于这些技术人才的知识难以辨认,加之为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确良支出难以计量,从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