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求解!
(1)
借:无来形资产 240
贷:营源业外收入 240
(2)摊销额为240/10/12=2。每个月摊销2万元
借:管理费用 2
贷:累计摊销 2
(3)至10年12月31日五项资产减值测试前账面价值为240-24*2+2=190
预计可回收金额为152.则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38万元。
(4)至10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152万,剩余使用年限为7年11月即95个月。即每月计提1.6万元摊销。
借:管理费用 19.2
贷:累计摊销 19.2
2. 事业单位接受捐赠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事业抄单位无形资产增加(购建)袭的处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结余。无形资产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体现了一种投资范畴的资金动向,特别是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时是在“投资”范畴中反映。因此,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一样,应该界定这部分净资产的属性。如果和固定资产一样,称为“无形资产基金”,又不太合适。因为大部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不多而且也不规范,假如与固定基金合并,也不妥当。笔者认为,直该将其放在“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中核算比较合适,这样处理不仅能与国际会计进一步接轨,而且能在会计处理时比原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3. 接受捐赠应该计入什么科目
按照《新会计准则》,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
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将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的含税价值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即:
借:固定资产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营业外收入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帐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的,按凭证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帐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帐价值。
(3)企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计入哪里扩展阅读:
最新调整:
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来,6年后也就是在2012年,中国会计准则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等8项调整。
对企业而言,充分认识和有效把握中国新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企业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最早推行新准则的机构,高顿再度发力,全国首发,推出《2013中国新会计准则最新调整》课程,帮助企业把握准则前沿,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助力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会计准则
4. 接受捐赠无形资产该如何做账
借: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5. 接受某企业捐赠专利权价值10万元,会计分录怎么写
一、接受某企业捐赠专利权价值1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1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000
二、说明
1、接受捐赠专利权,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记入“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
2、接受捐赠资产属于企业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收入并不是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实际上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不需要与有关的费用进行配比。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
(1)计算该企业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
(2)计算该企业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财务费用。
(3)计算该企业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合计数。
(4)计算该企业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营业外支出。
(5)计算该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确定的入账价值)
贷:递延税款
资本公积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允许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而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这样就造成税法与会计制度的不一致,会计上必须用递延税款来调节。这与接受捐赠原材料等存货会计处理及原因是一样的。
6. 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接受捐赠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等(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
应交税费内——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容额)
贷:营业外收入(按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含税的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的公益性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于公益性捐赠,税法上的处理方法:
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及视同销售成本,用视同销售所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用会计利润计算捐赠限额,与捐赠成本(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的销项税)进行比较,捐赠成本若高于捐赠限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7. 接受无形资产捐赠,账务如何处理,谢谢!
借:无形资产 30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0
接收时不交税,但营业外收入要交企业所得税25%。
8. 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计入哪个账户
一、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核算:
1、一般纳税人企业,接受捐赠的是与生产有关的设备等,对方开具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
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营业外收入
2、小规模企业或一般纳税人企业收到捐赠的是房屋等无形资产,或生产设备开具普通发票。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入帐价值按以下原则确认:
1、对于接受赠予的固定资产,附带有发票等凭证的。那么按照发票金额及相关处置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入帐价值,并按国家财务制度及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办法以帐面价值为基数,实施折旧核算。
2、如果没有发票等凭证的,按照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加相关税费后价值入帐,没有同类产品的,按照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入帐,并按照入帐价值总额与相关规定,执行折旧核算。
3、如果是旧设备,按上述办法确定价值后,减去根据资产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帐价值,对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而需要支付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在递延税款中核算,但税务机关要求立即交纳。
(8)企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计入哪里扩展阅读: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1、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也就是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和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新准则已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归入新的利润表项目“资产处置收益”,位置在其他收益之上。)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与关联方交易除外)。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3、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它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所得价款扣除其相关税费后的差额,大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与所计提的减值准备相抵差额的部分。
4、债务重组利得。指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间的差额。
9.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专
①接受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属款/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②接受非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10. 企业接受的捐赠所做的会计分录
接受捐复赠的会计分录:制
借:原材料等(按确认的捐赠货物的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按接受捐赠的非货币资产含税的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的公益性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于公益性捐赠,税法上的处理方法:
确认视同销售收入及视同销售成本,用视同销售所得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用会计利润计算捐赠限额,与捐赠成本(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的销项税)进行比较,捐赠成本若高于捐赠限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