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怎么确定
1、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买价、手续费及其他资本性内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自容创并经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试验费用、模型制作费用、研制费、制图费、律师费、设计费、工资、申请登记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全部支出。
3、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或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4、接受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所附单据的金额入账,如果无法取得单据,参照同类无形资产的市价即重置成本入账。
5、非专利技术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确认。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㈡ 入账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区别
区别:
入账价值是确认某项资产价值的金额,账面余额是指某一会计科目版的帐面实际余权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账面价值是账面余额扣除相关折旧、摊销,以及备抵的减值准备之后的金额。
拓展资料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就是购入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不包括交易费用和已宣告但尚未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减值准备。
对固定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
4. 对无形资产来讲: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累积摊销;
账面余额=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
账面净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积摊销。
㈢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可采用:购入价、评估价、协议价。(错)错在哪里请说明原因。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专定计税基础:
(一)外购属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三)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㈣ 对于外购无形资产,通过核对购买合同等资料,检查入账价值是否正确。与哪一项认定有关啊谢谢
计价分摊认定
㈤ 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需要计入增值税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核算不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一般纳税版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权任何一种不能抵扣进项税的情形,因而只要一般纳税人在购进时取得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进行抵扣。既然可以抵扣,所以增值税的部分就不能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转让无形资产,是属于营业税的范围,如果是交纳营业税的话,因为不能抵扣,所以应该计入成本。
㈥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怎样加以确定的
根据获取无形资产的渠道不同,其入账价值应该分别确定:
(1)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
①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②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
①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
②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
(6)外购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有误扩展阅读:
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
(1)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按照被合并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为取得时的初始成本;
(2)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当按照被合并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基础;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三条规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㈦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支付的40万税费应该入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
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专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属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7)外购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有误扩展阅读:
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1)运用该资产生产的产品通常的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阶段情况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带来经济利益能力的预期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控制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租赁期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