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初始确认和计量后,在其后使用该项无形资产期间内应以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计量。
常规摊销分录(期限一经确定,不能改)
借:管理费用(自用的无形资产)
其他业务支出(出租的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帐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
一、直线法摊销情况下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帐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
无形资产月摊销额=无形资产年摊销额/12
本年少提一笔摊销
补摊分录
借:管理费用
或其他业务支出
贷:累计摊销
二、产量法
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例2:2010年4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协议,依据协议,甲公司取得一项特许权,即可以使用乙公司的配方生产某产品10000件,特许权的取得成本为4800000元。4月份,甲公司使用该配方实际生产产品100件;5月份,甲公司使用该配方实际生产产品120件。
本例中,特许权有特定产量限制,并且每个月的产品产量不一致,所以适合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4800000÷10000=480(元)
4月份摊销额=480×100=48000(元)
5月份摊销额=480×120=57600(元)
假设少提4月,摊销时补计48000即可。
三、加速摊销法
1、余额递减法
年摊销额=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年摊销率
其中,无形资产账面净值=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额。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无形资产在后期的账面净值可能会低于其残值,因此,应在摊销转自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无形资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再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乘以逐年递减的摊销率计算每年摊销额的一种方法。摊销率的分子代表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率=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无形资产已使用年数和×100%
或者表示为:
年摊销率=×100%
年摊销额=(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年摊销率
加速摊销时,漏计补摊分录同直线法
❷ 关于补计提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会计分录
1、调账,借:无形资产-软件 19.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6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60
贷:盈余公积 1.96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64
2、计算摊销额:2007.08-2012.12,12/120*65=6.5万元(摊销期10年)
2007.12-2012.12,7.6/120*61=3.8633万元
2010.12-2012.12,7.5/120*25=1.5625万元
合计 11.9258万元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11.9258
贷:累计摊销 11.9258
❸ 累计摊销摊销完后无形资产原值如何处理
暂时不处理,等到该项无形资产报废时做会计分录即可:
借:累计摊回销答
贷: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处置无形资产时,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摊销,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
无形资产摊销核算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❹ 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分录
新旧会计制度不同,你做的是老的,新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这样无形资产原值是不变的,
净额就是原值-累计摊销。
(4)补提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摊销是对无形资产原价在其有效期限内摊销的方法。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摊销时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无需另设摊销科目。无形资产原价减去无形资产的余额即为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数 额。为了提供企业无形资产计提摊销额的有关数据,企业更换旧帐时,要注明每项无形资产的原价。
一、 新旧会计准则摊销期限的比较
2001年的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日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或规定的有限年限,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第一,合同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
第二,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第三,合同规定了收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则不应超过其中年限较短者;
第四,如果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小于10年。
这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也限制了无形资产的稳定性。这些规定过于笼统,难以适应无形资产日益复杂的现状。
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对于不同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第一,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第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二、新旧会计准则摊销方法的比较
2001年的旧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的规定是直线平均法,按照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期限内平均摊销,摊销期为合同与法律规定的最低期限,合同与法律无规定的摊销年限不应小于10年。它对所有的无形资产根据使用时间平均摊销,没有考虑不同无形资产的时间价值。
2006年新会计准则借鉴国外的摊销方法,对采用直线法摊销也没有实行“一刀切”,而是提出“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更具可行性。准则通过将无形资产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划分,使摊销的对象更明确。新准则对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摊销法。
三、企业摊销无形资产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❺ 无形资产什么时候计提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取得当月摊销,处置时当月不计提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回虽不像固定资产具有有形答的损耗,但其会随着使用过程的各种因素(如科技进步,泄密,市场转型等等)、环境的影响,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会出现下降,为了能使其价值在预计的使用期间内得到补偿与回收,而采取分期摊销的方法,将其分期收回。
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虽不进行分期摊销,但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其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对其价值进行收回。
累计摊销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②处置无形资产时,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摊销,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
❻ 求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详细会计分录
假设公司购入的财务软件是50000元(不含税),摊销20年,则:
1、入账时,计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银行存款 58500
2、第一年摊销:
借:管理费用 2500
贷:累计摊销 2500
3、后续年限摊销以此类推,直至20年后摊销完为止
(6)补提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扩展阅读
累计摊销科目的具体用法如下:
1、企业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处置无形资产时,还应同时结转累计摊销,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
❼ 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累计摊销
1.事业单位应当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2.摊销是指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版内,按照确定的权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系统分摊。
3.事业单位应当自无形资产取得当月起,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
4.累计摊销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按月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按照应计提摊销金额: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5.转让无形资产过程中取得价款、发生相关税费,以及出售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入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6.处置完毕,按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应缴国库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