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

发布时间:2021-01-18 17:02:46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问题

计税基础 1200×150%=1800
第二个答案是 1800-1200=600
摊销20年 每年30w元 形成可抵扣所得税资产

Ⅱ 为什么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有些是乘50%,有些是乘150%

其实都是乘150,费用化的部分书上明明说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计扣除50%。所以其实都是按照回150%扣的。

比如费用化答的部分为500,资本化的部分为1000,那么你首先要知道只有资产和负债是有计税基础的,费用没有,但是无形资产开发过程形成的费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在计算利润时已经扣除了100%),再扣除额外的50%。

而资本化的部分,属于资产,计税基础按照资产账面价格的150%扣除。

(2)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Ⅲ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是初始成本的150%,还是每期期末计提摊销后的150%啊

按初始来成本*150%做为基数,计自算出每期摊销额,以这个摊销额做为计税基础。

比如,初始成本100,预计使用10年,残值为0,则计算所得税时按100*150%/10=15扣除。

会计上账面价值是:280-10=270

税法上账面价值是:280*150%-摊销*150%=280*150%-10*150%=405

税法上可以比会计上多提50%

符合规定的资本化的研究开发支出,其摊销额可加计税前扣除50%

(3)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Ⅳ 关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问题

(1)初始确认时,内部研发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内,开发阶容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税法规定:符合"三新"标准的研发项目,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发生当期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的150%摊销
比如: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会计、税法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则税法的年摊销额=1 000/10×150%=150(万元)
整个使用期间总共可税前扣除1 500万元。
所以研发成功时,其计税基础=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1 500(万元)
(2)后续计量时,差异来自摊销规定的不同及减值准备的提取。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每期末进行减值测试。
税法规定:除外购商誉外,无形资产均应在一定期间内摊销
由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的当期依据税法规定已经扣除,因此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为0。。。。。这句话对。
后续计量中计税基础=成本-税法规定可与税前扣除的摊销金额。这个成本不包括费用化的部分。

Ⅳ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计算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会计上,每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即专是原值减去减值准备,但纳税按属税法,在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的年限的摊销方法摊销,摊销金额允许税前扣除。那么,十年直线法摊销就是,税法余额为1500-1500/10=1350万元,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差150万元。

Ⅵ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问题

计税基础是这样的: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内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容,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150%摊销。所以,未形成无形资产而记入当期损益的,计税基础为零;形成无形资产的,按150%扣除了,计税基础也为零。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1200w,形成的应纳税差异为1200-0=1200w。
递延所得税负债(假设所得税率是25%)=1200*25%=300w。
摊销1200/20=60w/年,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0*25=15w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w,贷:所得税费用15w。

Ⅶ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本例中,研究阶段支出800万,直接费用专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计属入当期损益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抵减时可加计50%,也就是说按照税法口径能扣计入“管理费用——研发支出”科目的金额为:800*(1+50%)=1200万。所得税前可以扣除1200万。
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1200万元,转入无形资产后按照税法的规定: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入账价值的150%基础进行摊销。也就是说计税基础是无形资产每期末账面价值的150%是计税基础。
所以无形资产入账时1200万,入账时点的计税基础就是1200*150%=1800
如果继续核算的话就是:
假定该无形资产10年摊销,年末账面价值为1200-1200/10=1080,年末的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的150%,所以应该是1080*150%=1620更多精彩内容来源沈阳律师 http://china.findlaw.cn/shenyang

Ⅷ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什么是零求详细解释下,谢谢!

不是0呀,税法计税基础是形成无形资产部分150%加计扣除、费用部分好像是50%加计扣除。
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Ⅸ 无形资产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怎样计算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按照税法口径计算而形成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 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

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 十七条)。

(9)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 无形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不当做假

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无形资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权力。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是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用途和性能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

将只有使用权的无形资产作为有所有权的无形资产下帐,从而增大无形资产摊销,减少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的上缴。

2、 无形资产增加不真实,不合规

企业增加的无形资产有的没有合法的文件证明,有的已超出了法定有效期

3、虚增商誉,增大费用

商誉的作价入帐只是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期内,擅自将商誉作价入帐,多摊费用、降低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无形资产





Ⅹ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这是一来个叫暂时性差异自,但实际计算按永久性差异做。
例如:会计上研发费已经计入当期账100万元(管理费用),那么账面价值是0,税法上认可的研发费是150,计税基础是150.资产账面小于计税基础,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在做计算时,将会计和税费的差异50万,直接做调减处理。已经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摊销也同上述道理。

阅读全文

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