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制度的“无形资产”科目,新准则设置了“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科目,原制度下的“无形资产”对应于
原制度的“无形资产”科目,新准则设置了“无形资产”和“累计摊销”科目,原制度下的“无形资产”对应于新准则的( )。 A.无形资产 B.累计摊销 C.无形资产减累计摊销 D.无形资产加累计摊销单选题
2. 现在新的会计准则里,购入和使用无形资产要做的分录可不可以这样做:
不可以。
借:无形资产--软件 8500
贷:银行存款等 8500
借:管理费用 8500
贷:累计摊销 8500
最后分录是资内产报废的时容候做的。
借:累计摊销 8500
贷:无形资产--软件 8500
3. “旧会计制度里”的“无形资产”对应新准则里的什么科目包括开发支出和商誉吗
研发支出来在新准则的一级科自目中是有的,在“成本类”科目下,顺序号“120”,科目编号“5301”。
原准则的无形资产对应新准则的“研发支出”、“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研发支出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对于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原准则计入无形资产,新准则计入“投资性房地产”。
新准则中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商誉单列。
其余无形资产,依然在新准则的“无形资产”科目下反映。
4. 旧准则无形资产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 400
借:无形资产 3 600
贷:原材料 4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00
贷:银行存款 400
每年摊销:回3 600/10=360万元答
借:管理费用 360
贷:无形资产 360
5.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处置报废
18.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得价款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回间的差额计入当期答损益。
19.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时,所取得租金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予以确认;同时,还应确认相关费用。
20.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形主要包括: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该无形资产不再受法律的保护,且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1.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应将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予以结转。结转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一次计入房地产开发成本。
6. 新旧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差异
我只能帮你想个大纲、框架,完整的论文没有。
你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专行论述属。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
1.无形资产的概述
2.无形资产的范围
……(你可以自己补充)
二、新旧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分析(你可以部分参考前面一个回答)
1.定义不同
2.范围不同
3.会计处理不同
……
三、修订后的无形资产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影响可以从多方面考虑,我只是从报表角度给你建议,你也可以换其他角度,只要说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就行了)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2.对利润表的影响
四、对现行无形资产准则的一些思考
(第四点可写可不写,如果你认为新准则有待改善的地方很多,你可以一一列出来,然后总结一句会计事业的道路还很漫长等。如果你不写这点,你可以在第三点结尾对新无形资产准则进行肯定的总结)
你虽然在实习,不过我把论文总体思路都给你了,你花一点时间搜集资料就行了,如同第一个回答,可能TA韩度了几分钟就找给你了差异,至于论文的标题、摘要、最后的结论、参考文献,你自己解决吧。
7. 新老准则无形资产
变化一:修订了无形资产定义及其准则适用范围
老准则:无形资产的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但商誉不适用无形资产准则。
新准则:无形资产定义被修正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该定义不再强调持有无形资产的目的,同时将无形资产的范围缩小至“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由此将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的定义范围之外。同时,新准则进一步规定商誉、矿区权益和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均不适用无形资产准则。
变化二:修订了项目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规则
老准则: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只允许将申请时发生的注册费和律师费等费用计入成本;对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首先将项目研究开发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所谓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所谓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新准则接着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若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资本化,否则还是应当当期费用化。
开发阶段支出允许资本化的条件有: ① 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②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③ 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④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⑤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评析: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将显著提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提升企业在这阶段的利润水平。
变化三:取消了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投入的无形资产须按账面价值入账的规定
老准则的这一规定主要是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比如用无账面价值的无形资产投资如何入账呢?取消了这一规定后,新无形资产准则还同其他新准则一样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该条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投资者任意作价投入无形资产的负面影响。
变化四:增加了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老准则:只规定了有限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并未涉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新准则:规定无法预见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无形资产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其只计提减值不摊销。
变化五:改变了原无形资产摊销规则
老准则: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 ① 首先预设其期限届满时价值为零; ② 接着规定摊销时应在受益期限内平均摊销; ③ 最后规定了合同约定受益年限和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两者孰短的摊销期限确定原则,并辅之以最长10年的保底规定。
新准则:改变之处在于: ① 改变了确认预计净残值的方法。新准则依然沿袭了有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在寿命截止时残值为零的基本原则,但指出出现如下情形时,其残值可以不为零:A.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B.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② 提出应按照反映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摊销其价值的方法,不再局限于直线法平均摊销。但若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平均摊销。 ③ 提出摊销期限应当是“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的有限使用寿命内”,不再强调法律规定有效年限和合同约定受益年限。
评论: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仅做出原则上的规定,要求其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作不作摊销,这两条规定使企业在进行相应处理时灵活性较大。上市公司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其寿命多长的判断,都将对企业利润造成不同影响,使企业调节利润的余地加大。
变化六:不再允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期后转回
8. 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与旧准则中无形资产有何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①规范的范围
原准则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即商誉;
新准则仅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商誉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
②企业内部研发费用
原准则: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准则: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③利息
原准则:不考虑购买无形资产延期付款的折现和利息问题;
新准则: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④摊销
A、摊销方法
原准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确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新准则: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B、摊销年限
原准则:摊销年限为预计使用年限、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有效年限三者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新准则: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C、残值
原准则:无形资产摊销时不考虑残值;
新准则:考虑残值。
⑤减值:原准则允许转回;新准则不允许转回。
⑥新准则增加了至少每年末对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复核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