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试述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核算
一、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规定的主要变化
(一) 无形资产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发生变化
原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但不包括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按照无形资产核算,在一定年限内摊销。
新准则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商誉因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标准,被明确规定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而不用按照一定的年限每年进行摊销。
(二)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有变化
新准则将自创无形资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画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专案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同时满足新准则列出的五个条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这突破了原准则中对於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其研究与开发费用都是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而只有依法申请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的相关规定,有利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有变化
新准则认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合理摊销,即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可见,新准则采用的摊销方法更灵活,不再局限于原准则规定的直线法,更能反映摊销的经济实质。
(四)无形资产披露的比较
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要求披露的内容增加了4项,分别为:l.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的估计情况;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判断依据;2.无形资产摊销方法;3.作为抵押的无形资产帐面价值、当期摊销额等情况;4.计人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这种修订,充分体现了相关性原则,为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判断和相应决策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会计资讯。
二、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新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确认:1.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予以确认的专案,必须具备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项基本条件。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实施职业判断。在实施这种判断时,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体设备、相关的原材料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应关注外界因素的影响。
2.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於无形资产来说。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自创商誉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但自创商誉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却难以计量,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又比如,一些高新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科技人才的知识在规定的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於这些技术人才的知识难以辨认,加之为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从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了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在会计实务中,外购的商誉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计量
无形资产的计量是指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其取得的方式不同,新无形资产准则对此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
❷ 简述无形资产的内容和特点
无形资产的内容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特点是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包括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
其中社会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2)试述无形资产占比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❸ 资产评估题:论述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及原则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非实体性2控制性3效益性。功能特性1共益性2积累性3替代性
❹ 简述无形资产产生无形损耗的三种情况
两种情况吧来
在第一种无形损耗下,源机器设备的技术结构和经济性能不变,但随着它的制造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它的再生产费用就相应降低。马克思指出,一部机器的价值,并不决定于它在当初生产出来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而决定于它的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①。如果某种机器的再生产费用,由于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了,那么随着较便宜的机器的逐渐推广,这种机器的社会平均价值也要降低,从而使原有的同种机器发生贬值。这种无形损耗一般不影响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和使用期限,但在大修理费用超过降低了的新机器设备购置价值的场合,也以更新为宜。
第二种无形损耗,是由于新的、具有更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率的技术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原有机器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发生的损耗。这种无形损耗,有时是生产技术发生某些根本性变革的结果,但在更多的场合,则是随着许多局部改良的积累而逐步发生的。不仅机器设备本身的改良和变革,会引起同种用途的原有设备的经济效能相对降低,而且新材料的利用,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的采用、推广等等,也会使利用传统材料、制造老产品、采用旧工艺过程的机器设备,相对地降低经济效能。
❺ 试述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确定原则
一)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专规定的受益年限;属
(二)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三)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四)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❻ 简述无形资产评估的目的有哪些
企业的有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越来越显得重要的无形资产专更能为企业带来持属久且更可观的经济流入,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研究其确认、计量报告的方法,可以使会计信息的披露更为可靠,并且能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引导决策。比如知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目前无法进行确认计量的,因此,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
❼ 论述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
所谓无形资产营运,就是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
意义:
第一,无形资产本身具有超乎想象的价值,这是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估计“一个单位的智力资产通常是帐面价值的三四倍”。
第二,无形资产营运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说:“过去深圳南方制约厂是靠999胃泰挣钱,现在,三九企业集团在用三九集团的商誉和999的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赚钱。”
第三,无形资产营运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通过营运都可以实现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将自已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❽ 详述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超额收益的确定方法以及利润分成率的估算方法和原理
评估方法的选择
对商标权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对评估对象、选用的价值类型和搜集到的评估资料等相关条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认为,由于市场上没有可比的交易案例,故本项目不适用市场法;由于搜集到的商标历史资料不能反映评估对象在本项目评估目的下的价值,故本项目不适用成本法。
在对评估对象、选用的价值类型和搜集到的评估资料等相关条件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本次评估选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在无形资产评估知识技术支持系统里选取符合实际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被估资产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折现率是将未来收益折成现值的比率,它反映资产与未来运营收益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选择收益现值法依据企业历年的财务资料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企业未来收益预测,以及评估师通过调查研究后作出的行业分析资料;选择折现率是评估师根据社会、行业和评估对象的资产收益水平综合分析确定。
收益现值法常用于评估可产生持续收益的物业、企业整体资产及无形资产,在评估无形资产时,多采用收益现值法。
本次评估采用以上评估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仅为了尽量避免按未来收益折算极易导致的虚拟性和随意性,而且还对商标产品的市场份额、价格竞争力、稳定性、发展趋势、市场环境、支持和保护情况等要素的影响作了综合分析。
❾ 试述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核算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1、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首先体例上不一致。
新准则分为引言、定义、确认计量、摊销、处置和报废、披露、衔接办法、附则。国际会计准则分为目标、范围、定义、确认和计量、报废和处置、披露、过渡性规定和生效日期。
2、范围上不一致。新准则包含了矿山开采权,国际会计准则不包括。
3、在计量方面有不一致的地方。
(1)如企业以赊购方式取得无形资产,我国准则不考虑利息因素,以总额入帐,国际准则考虑利息因素,对超过正常信用期购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等于现金价格,差额作为利息费用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我国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国际准则统一按公允价值计量
(3)对于资产交换产生的无形资产,我国根据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分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国际准则统一按公允价值计量。
4、部分摊销的归属不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摊销必须确认为损益。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摊销通常应确认为损益,但是,有时包含在资产中的未来经济利益,在生产其他资产时被吸收。在这种情况下,摊销费构成其他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并包括在其帐面金额中。例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应包括在存货的帐面金额中。
5、披露的要求不一致。我国只要求披露四项,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的项目很多。
6、合并中资产的确认不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不确认新的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如果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被购买方研制中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❿ 简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定义和财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
固定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专资产。
无形属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固定资产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要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不进行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