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就是应纳所得税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反映的是企业所得税缴纳税额与收入的比例关系,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利润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反映的是企业所得税缴纳税额与收入的比例关系,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最为关注的指标。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润,而利润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调增调减,取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等后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就得到企业应纳税额。
(1)特许权使用费预警值扩展阅读
贡献率指标比较抽象,在使用时,应说明具体含义,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规,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通俗化。如资本收益率、资金利税率以及某些对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标,已有专用名称,就没有必要改称为贡献率。
如果贡献率偏低,评估人员会根据行业特性分析后,认为企业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支成本费用的情况,比如商业零售企业会存在账外收入;建安企业收入不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纳税而是按照收款进度来确认收入结转和纳税、以虚假发票等多列支成本费用情况。
在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应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价格的增量计算。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
⑵ 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通知书的,情况说明如何写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范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税务总局制定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
附件下载:
1.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
2.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
3.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一月九日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的税收安排,以下统称税收协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且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以及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企业。
第三条 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以及其他所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对非居民企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第二章 税源管理
第四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首次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或协议(以下简称合同)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第五条 扣缴义务人每次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应当自签订合同(包括修改、补充、延期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见附件1)、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文本为外文的应同时附送中文译本。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六条 扣缴义务人应当设立代扣代缴税款账簿和合同资料档案,准确记录企业所得税的扣缴情况,并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
第三章 征收管理
第七条 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时,应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缴企业所得税。
本条所称到期应支付的款项,是指支付人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当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应付款项。
扣缴义务人每次代扣代缴税款时,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以下简称扣缴表)及相关资料,并自代扣之日起7日内缴入国库。
第八条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
扣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征收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计算的下列应纳税所得额:
(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得扣除税法规定之外的税费支出。
(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征收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或者税收协定规定的更低的税率。
第九条 扣缴义务人对外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为人民币以外货币的,在申报扣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扣缴当日国家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条 扣缴义务人与非居民企业签订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所得有关的业务合同时,凡合同中约定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应纳税款的,应将非居民企业取得的不含税所得换算为含税所得后计算征税。
第十一条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税收法规规定,给予非居民企业减免税优惠的,应按相关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对未经审批或者减免税申请未得到批准之前,扣缴义务人发生支付款项的,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
第十二条 非居民企业可以适用的税收协定与本办法有不同规定的,可申请执行税收协定规定;非居民企业未提出执行税收协定规定申请的,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非居民企业已按国内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征税后,提出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申请的,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确认应享受减免税或税收协定待遇的,对多缴纳的税款应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第十四条 因非居民企业拒绝代扣税款的,扣缴义务人应当暂停支付相当于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款的款项,并在1日之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报送书面情况说明。
第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的,非居民企业应于扣缴义务人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之日起7日内,到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由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向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应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
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与所得发生地不在一地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自确定扣缴义务人未依法扣缴或者无法履行扣缴义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发送《非居民企业税务事项联络函》(见附件2),告知非居民企业的申报纳税事项。
第十六条 非居民企业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在中国境内存在多处所得发生地,并选定其中之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向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告有关情况。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申报纳税后,应将非居民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情况书面通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和其他所得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七条 非居民企业未依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由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申报纳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收集、查实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其他收入项目及其支付人(以下简称其他支付人)的相关信息,并向其他支付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从其他支付人应付的款项中,追缴该非居民企业的应纳税款和滞纳金。
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与申报纳税所在地不在一地的,其他支付人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给予配合和协助。
第十八条 对多次付款的合同项目,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履行合同最后一次付款前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合同全部付款明细、前期扣缴表和完税凭证等资料,办理扣缴税款清算手续。
第四章 后续管理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见附件3),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监管,及时了解合同签约内容与实际履行中的动态变化,监控合同款项支付、代扣代缴税款等情况。必要时应查核企业相关账簿,掌握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收益等支付和列支情况,特别是未实际支付但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情况,有否漏扣企业所得税问题。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备案合同资料、扣缴企业所得税管理台账记录、对外售付汇开具税务证明等监管资料和已申报扣缴税款情况,核对办理税款清算手续。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需要对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实施专项检查,实施检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将检查结果及时传递给同级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专项检查可以采取国、地税联合检查的方式。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中,遇有需要向税收协定缔约对方获取涉税信息或告知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的税收违法行为时,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6〕70号)规定办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所述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未依法变更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企业所得税合同备案登记表》、合同复印件及相关资料的,未按规定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表的,未履行扣缴义务不缴或者少缴已扣税款的、或者应扣未扣税款的,非居民企业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纳税的、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⑶ 居民企业特许权使用费租金也是全额交税么
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是不样交税的,居民企业特定所税率就是10%
居民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六条 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⑷ 如何避免特许权使用费双重纳税
作为企业来,如何在“营改增”之后自尽可能避免双重纳税呢就上述企业情形,该企业可以考虑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9〕273号),适用增值税税收减免的优惠规定申请享受特许权使用费减免政策。如果不能减免,特许权使用费代扣代缴的增值税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企业如果可以抵扣,则只是影响其资金时间成本,但通常不能减免对方企业所得税的义务。企业所得税暂不考虑对方抵免的情形,在单次交易中,表现为税收成本的组成部分。当然,上述交易能否将特许权使用费并入货物的进口价格统筹考虑,从而减少重复征税也值得思考。
⑸ 特许权使用费,会计需要分期记账么
中国气象台发布最新高温预警黄色预警,京津冀等地气温直破35℃!不知北方的小伙伴们是否感受到了滚滚热浪!
不过,现在虽说是有35℃+,比起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好像又没那么闷热,到底是天气预报出了问题,还是我们感知有偏差?——从科学角度来看,感觉上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确实不同,从太阳地走向一片树荫都会有惊人的体感温差,所以不能全赖天气预报。
那么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别是否有科学依据?掌握了个中规律是否能帮天气预报员“洗白”?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体感温度是啥?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
现在,再来说说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它的学名叫做体感温度(Felt Air Temperature)。体感温度重在“感”,即人体对冷热的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体皮肤的温度。
我们知道,外界的环境千差万别,人的感觉很难屏蔽外界的干扰。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可以认为“体感温度”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但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对湿度,因此体感温度就是“掺了水分”的温度。
体感温度VS实际温度&湿度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出过“炎热指数”的概念,根据美国炎热指数的标准,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尽管这是美国“标准”,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或许和中国人的感受稍有差别(人种不同,体表的汗腺、体毛可能有一些差异,导致散热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美国NOAA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对人体感温度的影响,提出了炎热指数的概念。
根据美国炎热指数的标准,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比如,同样是30℃时,当相对湿度只有50%时,体感温度达到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90%,体感温度飙升至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而在同样的相对湿度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体感的增温作用也越明显。伊朗的例子就是如此,当天,当地实际气温达到46℃,相对湿度47%,体感温度便飙升至74℃。而在相同的湿度下,如果实际气温只有40℃,体感温度也不会超过55℃。可见,夏季气温越高,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越大。
影响体感温度的其他因素
不过,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不仅仅是相对湿度,上文提到74℃的体感温度只是美国NOAA综合考量了温度和湿度后推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实际气温。也就是说,即使身在伊朗,但你身上的那些“蛋白质”实际感受的温度还没有这么恐怖。影响体感温度的其他因素有:
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gif(来源网络)
1.反应时间因素:外界环境温度感觉由高到低(或是由低到高),才会让身体感觉到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而作出体温自我调节的过程,这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
2.风力因素:有分析发现在风力级数为四级的时候,体感温度有一个向下的波动。
3.客观原因:如上文提到的湿度因素等,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4.心理因素:人的心情也能让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感觉不相符。
此外,人作为有机的生命体,在应对高温时,体温可以靠排汗等机能进行有效散热调节,以维持人体的恒温环境。
可见,空气里的水分、穿衣服的颜色、长度、是否有风、是否在水边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对温度感知的因素,所以现在虽说有着跟三伏天一样的温度,却没有三伏天那般令人难以忍受,看来是外界因素和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就算未到桑拿天,高温还是很强烈的,所以防护措施不能少,文末给小伙伴们奉上高温应对技能,希望小伙伴们及时get:
1.穿着:最好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注意勤洗勤换;
2.饮食:适量饮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过度吃冷饮,饭菜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饭。
3.起居: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浑身大汗时,不要立即冲凉;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
4.出行: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若外出,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注意到阴凉处休息。
⑹ 如果企业利润总额大于应纳税所得额时,计算所得税是不是应纳税所得额时*25%;小于时,是不是利润总额*25%
企业利润总额也可以称所得额,税务部门的术语一般称所得额,企业内一般叫利润。但是企业如果申报容交税时应该是企业账面利润加减调整金额即是税前不能列支的,或是免税的利润,最后才是应缴纳所得税的所得额。
非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率是百分之25。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是百分之20.
征收企业所得税没有预警值。
⑺ 财税常见知识点
基础财税知识
开公司不盈利,可以不交税吗?
很多企业成立之初由于没有收入所以都会零申报,有的企业甚至长时间零申报。其实如果企业长时间零申报,税务机关也会进行审查的。
另外,当季度销售额接近9万元的时候,小规模纳税人就有了税收筹划(合理避税)的空间。
注:9万元是小规模纳税人合理避税的一个点,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小规模纳税人一定要进行零申报,如果不办理,就会面临税务机关2000元的罚款。
不记账不报税的后果是什么?
认为自己的公司不怎么经营,所以不需要记账报税的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连续3个月不到税务登记机关纳税申报的,企业的税务登记证将会被税务局注销,注销后不可再被恢复,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证照都会因为税务登记证的注销而相继作废。
而且公司所有股东的身份证信息将被相关登记机关收录,进入黑名单。对以后的贷款、再次投资创业、出国等都将受到影响。
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避免企业因为税务上的盲点,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被税务局罚款。
所以说企业多了解一些合理避税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确合理避税,避免税务风险
不可不知的节税技巧
1、将个人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企业老板或员工个人拥有专利,并将其提供给公司使用,公司可以为其合理估价,并以有价入股的形式纳入公司使用,并签订正式的合同。
专利就会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合理摊销的方式,将其计入成本费用,从而减少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2、合理提高员工福利,计入成本,摊销利润
中小企业主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这些费用都可以列入企业的成本,从而摊销企业利润,减少税负。
3、混合销售要依法而签,分别计税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就是混合销售,一是必须是同一项销售行为,二是必须要涉及服务和货物,二者缺一不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税务筹划点。
4、发票丢失,及时补救,仍能报销和入账
我国实行以票控税,因为涉及到税收,如果发票丢失想要重开一张是不太可能的,该怎么办呢?丢失发票不用慌张:
第一种,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第二种,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5、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不能混杂在一起,要划分清楚
例如,有些公司出资购买了房屋、汽车,却将权利人写成了股东,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而且该笔资金也没有在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这样做合理吗?
这是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费用相混杂的事例。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
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要在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
⑻ 非居民企业源泉扣缴与税务机关的指定扣缴的适用范围
1、是否适用源泉扣缴办法,要根据取得收入的性质确认。
其实适用源泉扣缴办法的所得,象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让财产所得等,对应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一般都不会符合机构场所的条件(注意:“构成机构场所”与“常驻代表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由此类所得的特点决定的。
2、技术转让收入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源泉扣缴管理办法,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10%(前提:先看协定)。
3、同一合同,有可能既涉及提供劳务又涉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分别处理。劳务所得实行自行申报或指定扣缴办法,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实行源泉扣缴,分别按规定办理备案、报送资料、计算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4、根据国税发〔2008〕120号及国税函〔2009〕50号两个文件的规定,劳务所得必须要在国税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实行源泉扣缴管理办法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则要看中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是由哪个局征管的,就在哪个局申报缴纳。
5、另请详细参阅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号)及“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9号)两个重要文件。
(8)特许权使用费预警值扩展阅读:
1、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转让财产所得包含转让股权等权益性投资资产(以下称“股权”)所得。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净值后的余额为股权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2、股权转让收入是指股权转让人转让股权所收取的对价,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种收入。
3、股权净值是指取得该股权的计税基础。股权的计税基础是股权转让人投资入股时向中国居民企业实际支付的出资成本,或购买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受让成本。
4、股权在持有期间发生减值或者增值,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的,股权净值应进行相应调整。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5、多次投资或收购的同项股权被部分转让的,从该项股权全部成本中按照转让比例计算确定被转让股权对应的成本。
⑼ 劳务报酬、稿酬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费用扣除是怎样的
根据201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内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容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70%计算。这是平移了原来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和稿酬所得的税收优惠。对工资薪金所得以外的综合所得,在减除必要的费用后计算收入额,以体现量能课税、以净所得征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