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贷款利息如何摊销
贷款利息一般是预提在先、支付在后的情况比较多。像你所说的先支付利息后使回用借款的情况不多答。
如果真是先支付利息后使用借款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借款金额与利息利率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不调整借款金额与利息利率,而通过待摊费用的科目进行处理。
例:|
借:待摊费用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每个月摊销时:
借:财务费用 333333.33
贷:待摊费用 333333.33
Ⅱ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2)应摊销利息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Ⅲ 每年的摊销额就=应收利息-利息收入
这个是新会计准则下的对于摊销额的计算工式.
面值*票面利率是企业的应计版利息
摊余成本就是说说的权面值和未摊销之和或是未摊销之差.乘以实际利率是本期你应该确认的利息收入.
他们二个的差就是摊销额.
你要问这个为什么这么理解是这样的.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是实实在在的收入.
面值*票面利率是你应收应计的利息.
二者的差你不为想是怎么理解.这个准则在有规定说是倒减出来的.你不用理解.理解多了烦.
Ⅳ 溢价发行的债券,按期摊销和计算应计利息时的分录是
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按期摊销和计提利息的分录为:
借 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 应付利息
Ⅳ 利息调整什么意思啊 借方摊销还是贷方摊销啊通俗解释 谢谢
利息调整是指利息上涨或者下降的意思,应该在借方摊销。
因为财务费用在会计分录中应该做在借方。
Ⅵ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的分录怎么写
问题还挺多的源:
1、
预提本月应摊销的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2、预提本月应摊销的长期借款利息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
3、存在对应关系的帐户叫“对应帐户”。简单说:借方的对应科目就是贷方的;反之,贷方的对应科目就是借方的。
Ⅶ 利息及债卷溢价摊销表中的未摊销溢价额计入哪个科目应摊销溢价额呢
公司发行债券,按照面值计入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收到的银行存款计入银行存款科目,差版额倒挤进应付债权券-利息调整科目,在后期摊销中,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入应付利息,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利率财务费用或者资产成本中,差额倒挤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应摊销的金额就是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没有摊销的金额是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剩余金额。
Ⅷ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8)应摊销利息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Ⅸ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专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属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
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9)应摊销利息扩展阅读: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Ⅹ 随着各期债券溢价的摊销债券的应计利息和利息费用都逐期减少
A选项
由于债券的账面抄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