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正确。
企业合并所来形成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如果前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07年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也不能予以转回。
❷ 企业合并中确不确认新的无形资产
不用确认,差额做商誉处理
❸ 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
商誉评估是在肯认商誉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商誉的涵义、性质的基础上。对企业商誉的现时价值的公允评定和估计的行为。它是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特定机构和人员在评估企业有形、无形资产的时候,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表等数据资料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超脱于产权交易双方利益的立场上,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商誉的价值进行计算、判定的过程。
商誉评估的主要特点有:
(1)独立性由于商誉与企业的整体有关,不能单独存在,不能与企业其它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分离开,不能单独出售,因而商誉的评估这一行为必须与企业其它的整体资产的评估联系起来进行。商誉评估结果也应一并汇入企业整体评估结果中去,形成企业整体资产总额中的一个部分。
(2)不可分列性影响企业商誉的因素多种多样,难以用某种公式或方法对其形成的各项影响因素分别单独确定其价值,只能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作为依附于企业整体的一项无形的综合经济资源来看待,只能按照一个总额对商誉计价,不能按照形成商誉的每个因素分别估列数值。
(3)评估方法的单一性由于商誉形成的不可确指性,商誉存在判断标准的唯一性,以及商誉的评估结果是对企业未来超额收益按现时价格的反映,商誉评估方法只能是收益现值法。
商誉评估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大小,有利于企业资产投资者、股东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经营管理,有利于维护产权交易双方及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企业遵循诚实劳动、遵守信用的原则,尤其是对企业经营者提高管理素质、增强经营效果有着鞭策的作用。
商誉的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所谓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它是按照动态的观点。把企业预期收益现值化。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商誉评估时,在实践中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也叫残值法)两种不同的方法。
❹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损益冲减资本公积吗
同一控制下企来业合并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乘以持股比例,即2000*80%=1600
同样,付出的对价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都无需理会公允价值。可以看看分录加以理解: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
无形资产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
借:管理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1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此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
❺ 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是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补影响应纳税所的额,
理解①:“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确认无形资产时的分录是:借:无形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此分录中既没有影响会计利润,也没有影响应纳税所得;而不是说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摊销、减值等原因必定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理解②:之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不影响利润和应交所得税,所以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对应科目就不应当是所得税费用。又由于它不是合并业务,对应科目也不能是商誉;又由于它不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 ,所以对应科目也不能是资本公积;那么对应科目只对是无形资产本身,分录是: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无形资产。
由于这一分录中减少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从而违背了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同时这一分录中贷方的无形资产使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了,又产生了新的暂时性差异,这又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将进入一种无限循环,所以,这种情况下准则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假设企业内部研发新技术,发生开发支出1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了无形资产,按照税法规定,这项无形资产可以按照150万元(100×150%)来摊销(即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50万元)。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150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对于这项差异,按规定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即分录借记“无形资产”科目100万元,贷记“研发支出”科目100万元,这个处理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❻ 为什么产生于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
这是一种准则的规定,准则规定,除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在初始确认时资产或负版债产生的权暂时性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那么此时就不用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出现的暂时性差异应计入到商誉或是营业外收入中。
❼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处置损益冲减资本公积吗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单位的账面价值专乘以持股比例,即2000*80%=1600
同样属,付出的对价就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都无需理会公允价值。可以看看分录加以理解: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累计折旧 100
贷:固定资产 3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0
无形资产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
借:管理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1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此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
❽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无形资产支付合并对价的按照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
你好,
很高兴你为回答问题!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合并成本的初始确认,会计准则做出的规定是,以投资者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作为投资合并成本的。这里强调的是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且在合并过程中是不确认损益的。
但是作为投资方其投资用的无形资产,是相当于用无形资产的处置后的所得在再进行投资一样,这是两个环节上的,而非同一个环节,其处置无形资产环节的上利得是应当确认的。也就是说,你应当将这笔处理看作是两笔经济业务的合并处理,视同分解的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5000
贷:无形资产 4000
营业外收入 1000
然后再:
借:长期股权投资 6200
贷:银行存款 5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00
这样两笔合并后,就是题中的处理了,这是两个环节上的处理,即一是处置非流动资产,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里面有的一个虚拟的“银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笔处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准则所规定的,不允许其确认损益。
这里说的不认公允是指,不认同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而不是投资者作为对价资产的公允。不要理解错了,否则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