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开始折旧,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呢
为什么当月增抄加的固定资产下月开袭始折旧,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呢?
这是出于谨慎性的会计原则。
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❷ 固定资产折旧是从次月开始计提,那么长期待摊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是从当月开始还是次月开始
待摊费用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当月转入当月摊销,处理时的当月不再专摊销。
❸ 当月购买固定资产是否当月计提折旧
不行。当月购买的固定资产应在次月开始计提折旧,具体规定如下: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入账的下月开始提折旧。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从安装完毕投入使用的下月开始提取折旧。
而购买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相反,当月购入无形资产,本月开始摊销。
企业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折旧年限最低规定: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折旧法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残值=原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 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5、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❹ 无形资产摊销是当月还是次月
无形资产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固定资产是从取得次月开始折旧,处置当月正常计提折旧。
❺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是从当月还是次月开始
从有营业收入的月份开始摊销。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
“除购建固回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答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如果企业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也就是说从有营业收入的月份开始摊销。
新准则的规定是开办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不用再采用摊销的方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就可以了。从确认收入的那个月份直接计入损益即可,没有什么次月摊销。
❻ 固定资产折旧是当月算 还是下月开始折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版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权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财政部财会[2006]18
号)
固定资产的折旧
(一)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❼ 计提累计折旧或者摊销都是在每月的什么时候
一、一般是月末计提,因为可能当期会有增减变动情况下也不会有影响,当月新增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照提折旧。折旧和摊销这两个都是一个性质的,都是月末要结账之前计提的。
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当月开始,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下月计提 ,因为无形资产产生的及时经济效应比较快,当月就能产生效应,而固定资产则相对慢些,当月不会产生磨损,所以到下月才计提折旧,这跟两种资产的自身性质有关系。
二、计提累计折旧或者摊销一般都是在每月的月底计提的,这个具体时间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在当月计提上就可以。
1、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2、累计摊销是用于摊销无形资产的,其余额一般在贷方,贷方登记已计提的累计摊销。类似固定资产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累计摊销科目为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
(7)折旧次月摊销当月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❽ 无形资产是当月摊销还是次月摊销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抄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❾ 2008年新税法中规定的无形资产摊销是从当月还是次月开始摊销谢谢!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即无形资产的起始和停用期为: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