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计提减值准备的思路相同B.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的处理思路相同C.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起止时间的确认原则不同
⑵ 无形资产的核算练习题
1、2004年7月1日购入专利时:
借:无形资产--专利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该项专利从购入当月起开始摊销,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20000元。
借:制造费用等 20000
贷:累计摊销--专利 20000
2、2007年7月1日出售时,已累计摊销3年共计60000元,那么该项无形资产净值为200000-60000=140000元
处置收入=50000 营业税=50000*5%=2500
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0000
累计摊销--专利 60000
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92500
贷:无形资产--专利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2500
也可以分解:
(1)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50000
(2)计提税金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2500
(3)结转该项无形资产帐面金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40000
累计摊销--专利 6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 200000
(4)结转待处理财产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140000+2500-50000) 925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92500
3、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0000
计提税金
借:其他业务成本 1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1500
当月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6000
贷:累计摊销 6000
⑶ 1.【单选题】下列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的是( )。(第五章 无形资产)
【答案】D。
解析:选项A,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选项B,企业自创的品牌专由于成本不属能可靠计量同时不具有可辨认性,不能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选项C,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不具有可辨认性,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⑷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是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回商标权、著作答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应予资本化的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研发支出”科目。
(二)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三)处置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⑸ 无形资产的相关确认、核算是怎么样的
(四)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版无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权件,均应先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期末,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待开发项目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外购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研发过程中应予资本化的项目,先计入“研发支出”科目,其后发生的成本比较上述原则进行处理。
⑹ 确定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原则
对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由于价值比较容易确认,核算成本较低,应当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在这些问题上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已经达成了共识。而对于商誉、人力资源、知识资本、顾客资源、供应渠道等资源,则应分别情况处理。
(一)关于商誉的会计核算
对于自创的商誉,不应当将其纳入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而对于企业并购活动中发生的商誉,则应当予以核算。这是因为,自创商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价值构成复杂,形成成本具有不可验证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经常波动,对其准确计量比较困难。
而且,笔者认为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并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这是因为企业的有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可能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增值,但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考虑,我们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并不对这些增值进行核算。这时如果核算自创商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这部分资产的增值进行了间接确认,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而对于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其价值的计量比较简单,而且这种情况下对其他各项资产也进行了评估,考虑了其增值,因此就应当将其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关于人力资源等的会计核算
对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顾客资源、供应渠道以及企业组织架构等,由于对其进行计量比较困难,目前不应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尽管这部分无形资源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但这种收益的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对其他资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很难说他们为企业所拥有,并不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对这些资源进行区分、进行计量也相当困难,如果强行将它们纳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并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相反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最终影响决策质量,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与我们核算无形资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实际上,这些资产的价值已经由在企业的利润表进行了反映,而且利润表的反映有时更准确,更合理。超额收益就是企业拥有某些特殊资源的体现,正是因为企业收益的不同,我们才能够从收益出发而不是传统的从资产出发去正确估计企业的价值。笔者认为,如果将所有无形的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将会使所有企业的资产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等量资本产生等量利润,那时或许利润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我们凭什么去确定企业的价值呢?这个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讨论。。。
⑺ 下列项目中,关于"无形资产"科目,说法错误的是( ) A.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原价 B.本科目应当按照
第一个,错误的是D;
第二个,错误的貌似是B。
⑻ 一道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题
无形资产没有折旧的提法,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是摊销。固定资产是折旧。 购入2006.1.1 借:无形资产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计提折旧 2000000/10=200000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200000 贷:累计摊销 200000 2006年12月31日,甲企业估计A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还有6年。 (2000000-200000)/6=300000 2007年折旧 借:管理费用 ------- 无形资产摊销 300000 贷:无形资产 300000 2008年折旧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300000 贷:累计摊销 300000 2009出售 借:银行存款 800000 累积摊销 200000+300000+300000=800000 + 09折旧=110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0000 2008年的余额为2000000-200000-300000-300000=120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0 可收回1000000 所以减值为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0000 营业外收入 60000 净利润:80万+110万+20万-200万-4万=6万 这是我写的最详细的分析了
采纳哦
⑼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
1、2007年末,根据会计准则,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要作减值测试。当时可收回版金额320万元,没有权减值。故,不需要做账务处理。
2、2008年末,因使用寿命仍不确定,不摊销,但要作减值测试。当时可收回金额290万元。故,应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万元
贷:无形资产
10万元
3、2009年,因该非专利技术可继续使用4年。故,开始按4年摊销。分月摊销,全年摊销分录合计为:
借:管理费用72.5万元
贷:累计摊销72.5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300-10-72.5=217.5(万元),因少于可收回金额(260万元),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4、2010年,摊销分录同2009年。年末需要做减值测试,如可收回金额少于当时账面价值(145万元),则应计提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