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公司盘盈A产品10件,每件成品为100元,售价为200元,增值税率为17%经批准,直接冲减管理费用。
答案:
1、生产A、B两种产品领用甲材料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20000
-B产品 78000
制造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203000
2、计提各部门工资
借:生产成本-A产品 67000
-B产品 47000
制造费用 17100
管理费用 22800
贷:应付工资 153900
3、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5000
4、支付其他费用
借:制造费用 4400
贷:银行存款 4400
5、按生产工人薪酬比例分配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合计:3000+17100+4000+4400=28500元
生产工人工资合计:67000+47000=114000元
A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8500/114000*67000=16750元
B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8500/114000*47000=1175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6750
-B产品 11750
贷:制造费用 28500
6、月末产品完工入库
A产品实际成本:120000+67000+16750=203750元 20件
B产品实际成本:78000+47000+11750=136750元 30件
借:产成品-A产品 203750
-B产品 136750
贷:生产成本-A产品 203750
-B产品 136750
7、销售A、B产品,款项存入银行
A产品确认收入:18*16000=288000元
B产品确认收入:25*8000=200000元
销项税金:(288000+200000)*0.17=82960元
借:银行存款 570960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288000
-B产品 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金)82960
8、结转已售产品的实际成本
已售A产品的实际成本=18*(203750/20)=183375元
已售B产品的实际成本=25*(136750/30)=113958元(保留整位)
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183375
-B产品 113958
贷:产成品-A产品 183375
-B产品 113958
9、盘盈原材料
借:原材料 23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3000
10、发生坏账
借:坏账准备 10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0
经批准予以转销
借:管理费用 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贰』 用约当产量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并填制产品成本计算表求甲产品的分配率
如果大量的产品,也有大量的变化,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如工资和福利的比例各端的成本几乎相同的产品,可以在产品成本计算标准货柜单位。使用这种方法,该产品有必要计算的原材料的成本,而且还计算其他成本,例如工资。月份中的产品按照完成转换的成品的等效量的程度的数量的端部,也就是等效的单位,然后按照成品收率和计算成品的成本和最终产品成本的产品按比例分配的当量单位。
(1)起始原料的生产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在产品的成品和原料成本的目的,根据所述分布式数计算其比例;成品和加工费用的最终产品,必须按比例等量单位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电子有限公司产品约当产量=完成的产品(完成率)的数量×百分比
的费用率=总成本÷(产成品,在产品收益率+当量单位)的
成品成品成本=数×
开销率的产品,在产品的当量单位成本=×费用率
OR =总成本 - ?成品成本
(2)如果材料不是放在生产开始,但与生产计划已投入在每个过程中,并且在每个过程原料的初投资成本应分配按照比重法当量单位。换句话说,根据原材料消耗定额的进程分配的原料成本,计算完成率(进料速率)。
使用比率的方法等效的单位,相当于单位在产品必须正确地计算,这主要取决于在完成了产品的程度,其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平均,即中,所有由在完成了产品的程度的各步骤的50%;另一种是,测量在每个步骤中的完成率,根据该累积时间配额即成品每一步时间配额占比例计算,其中,每个进程产物内的每个部件的完成程度可通过平均可以完成的公式的50%是:
处理配额
产品的完成率=(固定的工作小时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前部和+固定工时×50%)÷产品小时
由产品的成本在什么估值方法计算成品的成本是多少?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在产品配送成本成品。它适用于在年底已经接近完成的产品,该产品已被处理或成品,但不接受或商品包装和贮藏的。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最终产品将被视为完成产品的分销成本。
『叁』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生产领用、产品入库、成品销售,请教一套财务核算流程 希望附上相应会计分录!谢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但不需设置\“在途物资\”科目。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笔核心分录、成本差异的分配、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笔核心分录
1.采购材料采购材料时,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应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科目;按不同的结算方式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 材料入库材料入库时,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或者相反。
4.发出材料发出材料时,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和领用部门,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5.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照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计算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在上述五笔会计分录中,要注意:(1)第1笔分录和第5笔分录的区别;(2)第5笔分录的金额,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才能确定。
二、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即上述第5笔分录的金额;二是确定期末结存材料应负担的差异。这里需要牢记下面三个步骤和公式:
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计算差异率时,超支差异用正数,节约差异用负数。
2.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3.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三、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的三种情况
这里的三种情况可简单地概括为:单料同到、单到料未到和料到单未到。
1.单料同到
当发票账单和原材料同时到达企业时,这部分原材料既有实际成本,又有计划成本,同时还可据此确定成本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和入库过程需要作核心分录中的前3笔分录;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母也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计划成本。
2.单到料未到
当发票账单到达企业而原材料月底仍未到达企业时,财会部门只能根据发票账单确定这部分材料的实际成本,并作核心分录中的第1笔分录,但却不能作材料入库和确定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的第2笔分录和第3笔分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均不会涉及这部分材料。
3.料到单未到
当原材料到达企业而发票账单月底仍未到达企业时,财会部门应按计划成本对这部分原材料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待收到相关发票账单时,再按正常程序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这部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是否作为计算的依据之一而加到公式的分母中去呢?
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差异是随着材料入库而形成的。但料到单未到时,月末需根据计划成本对这部分原材料暂估入账,而其成本差异却并不体现在本月的账面上,而是反映在办理结算的那个月份。这就造成了本月有这部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而无其成本差异的情况。从理论上讲,计算成本差异率时,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口径与原材料计划成本的计算口径应保持一致。但这样处理,需要对当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进行分析,剔除料到单未到这部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这样势必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若使这部分计划成本作为计算依据,虽然从某月来看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计算的准确性,但从长期来看,不同月份计算的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偏差则可以相互抵消;此外,在料到单未到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就有可能从仓库领用这部分原材料,而领用的材料理应负担成本差异。因此,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在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时,也应将本月料到单未到这部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作为计算依据之一,加到公式的分母中去。
『肆』 库存商品结转产成品如何做分录
1.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
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总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为了反映产成品增减变动情况,需要设置“产成品”账户。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3.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产成品完工入库,其金额为以前期间和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销售发出的产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库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库,而每批次产成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计价方法计算确定。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都必须将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库的从产品成本,在本期销售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做一次分配。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具体计算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计价确定的产成品销售成本,应当从“产成品”账户的贷方,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借方。
『伍』 加工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产品是小批量的,品种比较多,应该采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好?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逐步结转法(按生产工序逐级累加形成最终成本),另是平行结转法(所有生产单位成本归集总部核算与结转)。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较少,工艺不太复杂,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使用平行结转法较好,生产单位直接把原始凭证(领用单、入库单等)交到总部财务,月末,财务根据原始单据和本期发生费用结转成本。
没有数字可提供,这样应该怎样进行成本核算?
“实作工时”是制造费用分配比较科学合理的依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可采用“按材料消耗数量或总成本或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例如,A产品生产100件,B成品生产50件,C产品生产30件,本月制造费用合计3000元
制造费用分摊:
A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
/
(100+50+30)×
3000元
=
1666.67(元)
B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50
/
(100+50+30)×
3000元
=
833.33(元)
C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30
/
(100+50+30)×
3000元
=
500(元)
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666.67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833.33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C
产品
500.00
贷:制造费用
3000.00
也可使用材料消耗作为分摊制造费用的依据,计算同理。
个车间都有好几个批次的产品在生产,无法确定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这样应样分配人工?
无法确定人工成本的可将人工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再分摊,因为制造费用就是专门用于归集那些没有特定对象的成本的,分配完后没有余额。
也可将人工成本按转入“生产成本”的总额分摊,月末生产成本科目转库存商品的金额是完工入库的,留下的是在产品的,这样分摊归集的人工成本可兼顾到产成品和在产品。
具体分配方法和计算同上,可计算出各产品的分配率,再用各产品分配率乘以“生产成本”总额,分别得出某产品的人工成本。
总之,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提供计划、分析、考核等依据,所以归集某产品的成本费用只要合理就行了。
仅此建议。
『陆』 生产成本结转都有哪些方法
成本核算体系包括品种法 、分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 和作业成本法
品种法
也称简单法,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而且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定单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
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多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具体说有下列企业: 1、半成品可对外销售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须进行比较考核的企业。 如:纺织企业的棉纱、坯布, 冶金企业的生铁、钢锭、铝锭,化肥企业的合成氨等半成品都属于这种情况。 2、一种半成品同时转作几种产成品原料的企业。 如:生产钢铸件、铜铸件的机械企业,生产纸浆的造纸企业。 3、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对外承包必然在内部也要承包或逐级考核,需要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从总的说,只要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前举的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企业都可运用平行结转分步法。随着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企业普遍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大量的企业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改组,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将大大缩小,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体运用于下列企业: 1、半成品无独立经济意义或虽有半成品但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如:砖瓦厂、瓷厂等。 2、一般不计算零配件成本的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如:大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企业。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柒』 如何结转产成品
主要包括:来分配和结转制造自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
『捌』 制造费用如何分配到产成品的毛利率
可以按工时.工资.原材料的分配法.分配到生产成本中去.
『玖』 销售成本结转公式
销售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月份内收入、发出、结存的产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回:
月初库存产答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如果产成品销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计算确定了库存产成品结存成本后计算的,则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销售产成品成本=月初库存产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成本-月末库存产成品成本
拓展资料:
成本结转主要包括:分配和结转制造费用、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和结转已销产品的销售成本。
1.制造费用的分配结转
第一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总工时
第二步,计算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时×分配率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结转分录
会计分录是: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参考资料:销售成本结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