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筹建期间,公司购入办公桌椅、电脑等固定资产已投入使用,就要在次月计提版折旧。
借:管理权费用-开办费
贷:累计折旧
2、购入土地做为无形资产入账,以合同规定的使用期为摊销期,从入账现在开始就要摊销,与怎么付费无关。
⑵ 请问工程建设期间,土地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还是在建工程
新准则下,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年限与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不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应用指南规定,不再转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始终留在无形资产科目中,并按权证年限摊销。
根据6号准则第17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是从事建造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该期间内的土地使用权摊销也就是相关房屋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必要、合理的支出。因此,相关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内,所占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可以计入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中。房屋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的摊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理。
个人认为:在自建自用的情况下,建设期土地使用权摊销不应计入“再建工程”
1、从实务出发,一般情况是:先有土地使用权,再有地上建筑物的建造。这时,土地使用权会进入“无形资产”核算。
2、准则的主导是:土地使用权进入“无形资产”,从初始入账、后续计量、处置。这样,严格的区分,就是为了解决,地上建筑物的后续计量问题。
现在,若在一个建造地上自用建筑物等不动产时,把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有违准则的初衷。
3、把土地使用权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有把“应当当期费用化”的费用,转化成资本化。有违资本化的定义。
但做题还是建议按照教材上的规定执行
⑶ 项目建设期是否对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进行摊销
于土地使用权是一项特殊的资产,在取得而未开发使用时,根据《企业会计回准则-无形资产答》的规定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在开发使用后将构成工程项目的一部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每单位面积的购价-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额)×该项目占地面积
预留的净残值=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的年摊销额×(土地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建设周期-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年限)×该项目占地面积
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预留的净残值
形成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的年折旧额=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建筑物的预留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⑷ 无形资产上建造厂房时还摊销么
作为无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在上建造厂房时,还摊销。
厂房可以与土地使用权分开入账,地上建筑物入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还在无形资产里面核算
土地使用权期限与房屋折旧期限一般不一致,需要分开核算的
⑸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1、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均是根据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回期实答现方式选择的。
2、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都应当考虑该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服务的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将其折旧、摊销价值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二、区别
1、范围不同
无形资产的摊销:企业应对所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2、更新改造不同
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不存在更新改造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折旧:处于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3、期间不同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从增加的次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当月仍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从增加当月起计提摊销,停止使用的当月不计提摊销。
⑹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什么时候计提折旧或摊销
1、固定资产,按月摊销,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在改扩建或更新改造过程中不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时不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按月摊销,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3、投资性房地产,为建筑物的,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一致,当月增加,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当月照提折旧。投资性房地产,为土地使用权的,同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一致,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6)固定资产建造期间的无形资产摊销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准则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215号)规定,电信企业因按实际竣工决算价值调整原暂估价或发现原计价有错误等原因调整固定资产价值,
并按规定补提以前年度少提的折旧,不允许在补提年度扣除,应相应调整原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应多缴纳税额可抵顶以后年度应缴的所得税。
也就是说,税法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确定后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暂估价值,并按规定补提(冲提)以前年度少提(多提)的折旧,应相应调整原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⑺ 工程施工期间无形资产土地能否摊销
于土地使用权是一项特殊的资产,在取得而未开发使用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版》的规定作为无权形资产核算;而在开发使用后将构成工程项目的一部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每单位面积的购价-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额)×该项目占地面积
预留的净残值=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的年摊销额×(土地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建设周期-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已摊销年限)×该项目占地面积
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土地使用权转入相关项目的确认金额-预留的净残值
形成固定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的年折旧额=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土地使用权的折旧总额-建筑物的预留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⑻ 如果是在土地上建造固定资产,在建设期间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金额计入到哪里
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其它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是单独入账,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并按合同规定的年限进行直线摊销。房地产企业在建设期初,应将土地价值按规定的方法和比例分摊到在开发成本中。
根据6号准则第17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是从事建造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该期间内的土地使用权摊销也就是相关房屋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的必要、合理的支出。
因此,相关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期间内,所占土地使用权的摊销可以计入房屋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中。房屋建筑物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的摊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理。
(8)固定资产建造期间的无形资产摊销扩展阅读: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⑼ 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问题
不完全对。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应在其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使用的回固定资产答不用计提。对于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需要进行摊销,但应当进行减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