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

发布时间:2021-01-01 01:33:44

❶ 事业单位购固定资产是怎么作分录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用双分录的形式。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在内实际支付购买价款时容确认为当期支出或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计提折旧时,逐期减少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

(1)取得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入账。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借: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成本)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事业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
贷:银行存款等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3)固定资产的处置

①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固定资产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③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银行存款

④收到残料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⑤结转固定资产处置净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贷:应缴国库款等

❷ 事业单位计提月份折旧时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2013年1月1日以前的不要计提折旧,
2013年1月1日后改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计提折旧了,做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贷:累计折旧

❸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何处分录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计分录:

借: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将原来暂估价值调整为实际成本,同时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1、实行新准则后,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是作为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前期财务报告批 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接着补提盈余公积,贷记“盈余公积”;最后调整利润分配,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❹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会计处理

报废分录: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收回残值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对于不符合企业固定资产标准的,应按评估确认的净值:

借:低值易耗品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需要做两个分录,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或其他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从一开始就虚增了净资产。其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账面上的“固定资产”科目一直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原值。

再次,按照原来的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两类:

一是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二是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专用设备。

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列为固定资产。

对于事业单位的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来说,绝大多数应用于试验和检测,不属于生产经营用的主要设备,所以事业单位的许多仪器设备是不符合转制后的企业固定资产标准的。

以上三种情况都造成了事业单位净资产的虚增,所以应区分不同情况加以处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报废、毁损和盘亏的固定资产应经批准后按原值同时冲减“固定资产”科目和“固定基金”科目,而后对其余尚且完好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

其中,对于不符合企业固定资产标准的,应按评估确认的净值借记“低值易耗品”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同时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科目和“固定基金”科目。

对于符合企业固定资产标准的,可以沿用固定资产旧账,将原值与评估确认的净值之间的差额从“固定基金”科目转入“累计折旧”科目,这样,“固定基金”科目反映的就是固定资产净值。

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折旧和处置怎么做分录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一)明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二)考虑影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一是原始价值:在使用寿命一定的情况下,其数值的大小直接决定着计提折旧额的多少。
二是使用年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需注意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三)遵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
计提折旧的政策主要有:
1、按月提取:当月增加的从下月起提,当月减少的从下月起不提;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应当继续使用,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采用与自有资产一致的政策计提折旧;
4、发生后续支出致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的,重新计算折旧额。
(四)掌握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额为其成本,一般应采取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年限平均法:
(1)每年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2)每月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月份=每年应计提折旧额÷12(月)
2、工作量法:
(1)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总工作量
(2)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五)固定资产折旧业务的账务处理
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一般应在月末对折旧业务进行处理:首先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计算出本月应计提的折旧额,然后据此进行账务处理。其中:本月应计提折旧额的计算方法为:本月应计提折旧额=上月折旧额+上月增加折旧额 - 上月减少折旧额。根据本月应计提折旧额编制转账凭证入账: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❻ 事业单位收到上级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已提折旧如何做账务处理

按照《政府会计准则抄制度解释袭1号》,事业单位收到无偿调入固定资产,应按调出方账面价值加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即净值+税费。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基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以前,会计上几乎没有折旧概念,此后,由于大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铁路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产生了长期资产的概念。

并要求区分“资本”和“收益”,因此而确立了折旧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费用。折旧概念的产生即是企业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的重要标志。

(6)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净残值的预计由于仅仅是估计,因而带有很大的不准确性,有时偏离度还会很大。根据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调整。

修正后采用的会计估计比修正前更合理,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企业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按未来适用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根据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折旧年限也不能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

❼ 事业单位已提足折旧的资产处置如何做分录

事业单位已提足折旧的资产处置,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按规定报批后,版将账面价值转入“待权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的核算过程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规定,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年度终了结账前一般应处理完毕,处置完毕形成的净收入转入“应缴国库款”科目,要及时上缴国库。
一、对于盘亏或者毁损、报废的首先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即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二、报经批准予以处置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资产价值
三、处置过程中收到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和过失人赔偿等,
借:库存现金(或者 银行存款)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四、处置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库存现金(或者 银行存款)
五、.处置完毕,按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收入,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处置净收入
贷:应缴国库款
六、处置净收入上缴国库时,
借:应缴国库款
贷:库存现金(或者 银行存款)

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在2013年1月1日后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分录为: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贷:累计折旧

❾ 事业单位以往年度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如何起分录

根据新制度规复定,计提制折旧的事业单位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本年度开始时暂不按月计提折旧,待到年度终了时,再进行补提;但对2013年1月1日起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

从相关的依据,不难得出以下两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实物管理。
具体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13年1月1日后改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计提折旧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
贷:累计折旧
2、2013年1月1日以前的不要计提折旧,

阅读全文

与事业单位资产摊销折旧会计分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