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施工企业付机械租赁费如何记账
有两种做法,看你需要哪一种,按照施工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能够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机械使用费直接计入施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先在机械作业科目中进行归集,待期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做法的会计分录:
直接进入: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使用费—**项目
贷:应付账款—应付租赁费—**单位
或者: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内部往来等
归集的:借:机械作业—内部租赁(外部租赁)—**设备
贷:应付账款。。。或者内部往来或者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
分配: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使用费—**项目
贷:机械作业—。。。。。。
在实际工作中的话,单位一般需要统计整个工程使用过程中耗用的机械费有多少。如果你采用上面的做法,就需要两个加总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统计,你可以这样
对于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部分,先通过机械作业中转一下,做完入账的后,紧接着做分配那一步,这样期末里面剩余的就是需要进行分配的部分,这样主要是方便统计,看你个人的需要了。
同时上面说的一定的比例,一般的工地都可以做到机械台班记录的精细化管理,如果这样,你直接按照台班记录记性分配就成了。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精细化管理的话,你直接按照期末分项目期间施工工程量来进行分配,也是可以的。
『贰』 求一份机械厂的成本核算表格,成本报表,利润表,请说明下核算方法谢谢
为了确保成本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成本资料,必须在成本计算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核对材料及库存商品的期初数
2.核对产品的工艺构成
3.核对产品生产计划
4.确定单据的传递程序
5.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的记载,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也是企业经济信息和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如果原始记录不全、不准、不及时,会计核算与监督就失去了可靠的依据,这必然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和健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原始记录,企业原始记录与成本会计核算有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材料物资原始记录。它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退料单、废料收回单、材料报损报废单、材料盘盈盘亏报告单等。
2.劳动工资原始记录。它包括考勤表、请假单、加班加点记录单、工资结算单、工资和奖金分配支付表等。
3.产品加工原始记录。它包括加工工艺单、个人和班组生产记录、在产品盘存记录表、在产品盘盈盘亏报告单、设备运转记录、动力消耗单等。
4.产品原始记录。这包括在产品、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产品质量检验单、产品入库单、出库单、发货记录单、产成品盘盈盘亏报告单等。
5.固定资产原始记录。这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单、盘盈盘亏报告单、验资报告等。
6.财务会计业务处理原始记录。这包括现金收款单和支款单、报销单、转账通知单等。
应加强原始记录管理,实行全企业原始记录统一化和标准化以及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的制度,以确保原始记录及时、准确、全面。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③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④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⑤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例】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A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10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3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0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0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 0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300 000
制造费用 200 000
管理费用 50 000
贷:原材料——A材料 1550000
工业企业折旧及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
自有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方式计算与支付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租赁费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月终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分别记入有关的费用账户。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应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租赁费用分配汇总表”,并据以编制会计分录。
【例】某工业公司2008年1月份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租赁费用如下表所示。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租赁费用分配汇总表
2008年1月 单位:元
应借账户 车间部门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租赁费用
生产成本 蒸汽车间 1 400 700
机修车间 2 200 1 100
制造费用 第一车间 4 200 2 100
第二车间 9 650 4 825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2 350 1 175
合 计 19 800 9 900
(1)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蒸汽车间) 14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2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4200
——第二车间 9650
管理费用 2350
贷:累计折旧 19 800
(2)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蒸汽车间) 70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100
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100
——第二车间 4825
管理费用 1175
贷:其他应付款 9900
对于金额较大的租赁费用,如企业采用先预提、后支付的方式核算,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等账户进行;如采用先支付、后摊销方式,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等账户进行
『叁』 需求一套全面的工程机械行业各项生产成本核算、费用分配、材料分配、产品计算等财务表格。(EXCEL表格)
主题:工程机械行业各项生产成本核算、费用分配、材料分配、产品计算等财务表格回:成本计算答表、成本费用控制表、制造(管理)费用明细表、产品生产销售成本表
已发送。请到邮箱附件中下载,也可能在垃圾邮件中。
你可以参考一下,有用帮忙采纳下
希望对你有用
『肆』 机械加工企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材料差异如何进行分配
差异的形成主要是计划与实际的有差别,包括数量差与价格差
材料成本差异又称“材料价格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格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质量。
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人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计划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二)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关于计划成本下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是存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会计业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实践中应用的难点。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习和应用的效果,下面就此做粗浅的探讨。
一、明确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内容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成本差异是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但这里指的材料,不仅是“原材料”帐户核算的内容。还包括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两部分。但材料成本差异并不核算存货的所有内容,其明细帐的设置与材料采购帐户是一致的,即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二、明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与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的内在关系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其收入、发出、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但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核算要遵循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这样月未必须将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及发出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帐户,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调增、调减,反映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差异的调整是计划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要做到熟练、正确地调整差异,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与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的调整与被调整的关系,从内涵上加以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对某些帐户的方向进行死记。这里需要再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同志认为材料成本差异调整的是其所对应的一切帐户,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等,事实则不然,其调整的是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以原材料帐户为例,如对收入业务加以调整,假定原材料人库计划成本为100元。体现在帐簿是就有“原材料”帐户借方为100元),实际成本为105元(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超支),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帐户必定在借方加以调增5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两帐户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5元;如原材料入库计划成本为100元,实际成本为98元(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节约),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帐户必定要在贷方加以调减2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8元。
同样,如对发出业务调整差异,也可采用上述换位理解的方法,如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体现在帐簿上就有原材料贷方1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超支 2%(即100元的计划成本应负担差异之元,实际成本为102元),则在“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帐户的贷方必定要调增2元,两帐户反映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2(100+2)元;如发出原材料为1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即100元的计划成本应负担差异一2元,实际成本为98元),则在 “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帐户的贷方必定要调减2元,用红字反映,有的同志可能有疑问。为什么不用“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的借方金额反映,而在贷方用红字,主要是因为发出材料体现为原材料帐户的贷方,为与被调整帐户方向一致,便于从调整的角度加以理解。
通过上述举例可看出,只有明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与被调整帐户的内在关系,才能准确熟练地把握调整的内容、方向和金额,也会很直观地明白了大家习惯上讲的 “对收入业务调差异,超支计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计贷方:对发出业务调差异,均计人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三、明确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环节
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收入与发出环节的差异额,囚收入的途径及发出的用途不同,因此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也不相同。
(一)收入环节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收入环节、以原材料为例,涉及外购、自制、接受投资、委托加工、盘点盘盈的业务活动,下面分别就其调整分录加以列示:
1.外购材料
调整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调整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自制材料
调整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调整节约差异: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3.接受投资
调整超支差异:
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材料成本差异一一原材料
贷:实收资本(按帐面价或市场价)
调整节约差异:
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按帐面价或市场价)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4.盘点盘盈
调整超支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调整节约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发出环节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原材料发出环节主要是指材料领用、出售、对外投资及盘亏业务,其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列示如下:
1.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上述分录金额,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2.材料出售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上述分录金额,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3.材料对外投资
借:长期投资(按帐面价,市场价或评估价)
贷: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异率确定,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4.材料盘点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按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异率确定,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需要说明的是,发出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额可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也可按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所得。
在会计实务中,有些业务既涉及收入又涉及发出环节成本差异的核算,委托加工业务即是,下面以简单业务做出说明。
例:某单位发出木料100m3,加工包装用的木箱,木料计划成本为1000元/m3。材料成本差异率为一1%,往返运杂费1500元,加工费3000元,增值税51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木箱1000只,每只计划成本为102元,现己完成并验收入库。
(1)发出木料,委托加工
借:委托加工材料——木箱100000
货:原材料——木料 100000
调整发出材料差异(节约)
借:委托加工材料——本箱1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一一原材料1000
(2)支付运杂费、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材料——木箱 45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
贷:银行存款 5010
(3)包装物验收入库
借:包装物——木箱 102000
贷:委托加工材料一一木箱102000(计划成本)
调整收入包装物的差异(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一包装物1500
贷:委托加工材料---木箱1500
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初学者辽应明确的问题是,只有验收入库和发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时,才需要调整其收入和发出的差异,在途或库存的材料不需要调整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的检查办法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存货的企业,由于其材料入库和发出都采用计划价格核算,所以应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时,由于外购存货而形成的差异,应计算存货成本差异分配率,从而计算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因此,对材料成本差异的检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外购材料成本差异结转的检查。要注意检查企业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或尚未开出承兑汇票就估价入账。对此,应重点将材料采购(或物资采购)明细账所列各项目,与每月的专用发票、收料凭证相对照,从而查明材料采购(或物资采购)明细账借方栏和贷方栏的发生额是否账证相符,借贷方记录的发生额是否为同批材料,从而查证企业确定的各期收入其材料成本差异额结转是否正确。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的检查。
1、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未或年未一次计算。实务中有些企业往往对节约额不及时分摊,造成多计材料成本少计利润,少缴所得税。检查时,审阅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贷方,直接从账面查看企业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及时确认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也可以查看企业每月编制的"发出材料汇总表",看企业是否按领用部门和用途进行归类汇总,并同时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本差异。
2、按计划成本对材料进行计价,企业是否按照正确的差异率分摊成本差异额。具体检查方法上,查证人员应运用复核法复核"材料增减及成本差异计算表",或其他反映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过程和分配材料差异额的原始凭证。将经过复核得出的正确差异率和分难额,与上述原始凭证或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贷方的分摊额核对,从而发现和查证问题。
3、检查企业对非生产领用的材料存货是否分摊了材料成本差异。会计制度规定,基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加上不予抵扣的增值税额等,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按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贷记本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检查时,应结合"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贷方,审查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的贷方,看其领用材料存货时,差异额是否调整。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方法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的检查。会计制度规定,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当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异与本月的成本差异相差不大,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由于企业存货经常处于消耗和补充这个循环周转的状态之中,从而导致了企业每月收入材料差异率会有所不同。对此,在检查方法上,应要求企业提供各期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从而审阅企业的差异率计算方法前后是否一致。
例:某市国税局于2003年11月对某企业2002年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经检查企业的账簿记录,该厂2002年5月份原材料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54000元,该月购入材料实际成本40000元,计划成本43000元,材料成本差异-3000元。该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3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差异-20000元(节约)。已知该企业领用材料的分难差异额-3200元。(" -"号表示成本差异节约额,以下相同)。企业该批材料领用后生产的产品已全部销售。
检查思路及方法,运用复核法复核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过程和分配材料差异额是否正确:
应分摊差异率=(-20000-3000)/(54000+43000)=-0.2371
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摊成本差异=30000×(-0.2371)=-7113(元)
生产领用少分摊节约额=-7113-(-3200)=-3913(元)
分析:该企业在账面处理上实际只分摊了节约额3200元,少分摊节约额3913元,造成多结转材料成本(由于企业领用该批材料后生产的产品已全部销售,因此多结转的材料成本即多结转了产品销售成本)3913元。因此在账务上对多转的销售成本全部调增利润,补缴所得税。
借:材料成本差异 391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91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91.2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91.29
企业在作上述会计处理后,应及时将"材料成本差异"借方发生额3913元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从而使"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结存数符合实际。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涉税检查及案例分析
一、“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
“材料成本差异”属于资产类帐户“材料”的调整帐户,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用于核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而专设的帐户。其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节约差用红字,超支差用蓝字)。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各类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各类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
二、“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涉税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侧重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是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核心帐户。不仅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要通过该帐户进行核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也要通过该帐户按一定比例摊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因此“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是企业所得税的一个“计算帐户”。在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中,凡收入材料差异计算和结转的错误(如差异计算错误、借差与贷差方向错误、帐务处理科目使用错误等)或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分配错误(如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错误、人为地调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分配差异时使用会计科目错误等)都会影响成本费用的核算,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在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利用“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对“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涉税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涉税检查应注意差异的形成和分配两个方面。其主要问题有:
1.企业收入材料时差异的计算和结转是否正确?有无因此而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2.企业发出材料所分配差异的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因此而影响有关成本费用?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涉税检查的案例分析
【案例1】原因未明的超定额损耗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虚增材料超支差案例
某企业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某日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列:数量12,000千克,单价10元,价款120,000元,税率17%,税额 20,400元,价税合计140,400元。材料入库单填列:入库数量11,250千克,计划单价8元,入库材料计划成本90,000元。该材料定额损耗率为5%。
企业根据发票金额付款时,会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 140,400.00
贷:银行存款 140,400.00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 9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0.00
材料成本差异 30,000.00
贷:材料采购 140,400.00
根据A材料的定额损耗率可以计算出超定额损耗的数量为140千克(12,000-11,250-12,000×5%)。金额为1,755元。其中价款 1,500元,税额225元。这部分原因未明的超定额损耗,属于非正常损耗,按帐务会计制度规定,不能直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而应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帐户之中,其进项税额也不能计入扣除。企业的帐务处理不仅使进项税额多计225元,也使得材料成本差异虚增超支差1,500元,必然影响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和分配,进而影响成本费用。
点评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是差异分配的基础。企业错算错转差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此例是由于对超定额损耗的错误处理造成了材料成本差异的错转。此外,,如收入材料计价的错误、计税的错误、差异计算的错误以及结转差异方向的错误、结转使用的科目等都可能导致材料成本差异的错算、错转,需要联系“材料采购”帐户的步税检查一并解决。
【案例2】少分材料贷差,扩大产品成本案例
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材料收发核算。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本年各月分配领用的材料成本差异时所使用的计划成本差异率为一个-4%的定数。由此引起检查人员的怀疑。抽查某个月份进行复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8.5%,该月耗用材料计划成本为256,820元。因此少转贷差11,556.90元。经询问财会人员,被告之,-4%是个估计的差异率。
点评
这是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在虚列耗料成本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此类企业由于材料按计划单价划价,其单价相对不变,虚列耗料成本除了在耗料数量上作文章(如多列生产耗料数量,或将非生产耗料数量计入生产耗料数量)之外,往往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上做手脚,或多分配超支差或少分、不分节约差,从而虚增耗料成本。但这种错分材料厂成本差异的结果,必然造成当月耗用材料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月末库材料所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不一致的情况,通过计算对比这两类材料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发现企业错分材料成本差异的端倪。
『伍』 按机械设备总功率分配水电费
假如设备抄的总功率为40KW那就是袭40万元/40KW=1万元.机械设备配备的电机功率有大有小,机械设备开机时间有长有短,这样没法计算.只有按时间计算,每班8小时满负荷运行,统计耗电量(三相有功电度表可查),再乘上每度电(KWh)的单价,计算出8小时的电费.------
『陆』 工程上的成本核算是什么意思呢麻烦告诉我
一、工程成本核算一般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
二、工程成本项目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内容,也都有与其他费用相关之处.
三、成本核算总的原则是: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计入,分不清的需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 各项费用的核算方法如下:
1、人工费的核算
劳动工资部门根据考勤表、施工任务书和承包结算书等,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
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2、材料费的核算
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成本项目,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
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租入机械费用一般都能分清核算对象;自有机械费用,应通过"机械作业"归集并分配。其分配方法如下:
1)、台班分配法。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2)、预算分配法。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它适用于不便计算台班的机械使用费。
3)、作业量分配法。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
其他直接费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
5、间接费用的核算
间接费用的分配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以人工费为基础将全部费用在不同类别的工程以及对外销售之间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第一次分配到各类工程成本和产品的费用再分配到本类各成本核算对象中。分配的标准是,建筑工程以直接费为标准,安装工程以人工费为标准,产品(劳务、作业)的分配以直接费或人工费为标准。
四、工程成本的计算
企业应在期末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按照预算定额规定的工序,折合成已完部分分项工程量,再乘以该部分分项工程预算单价,以计算出期末未完工程成本。
『柒』 施工企业付机械租赁费如何记账
有两种做法,看你需要哪一种,按照施工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能够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机械使用费直接计入施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先在机械作业科目中进行归集,待期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做法的会计分录:
直接进入: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使用费—**项目
贷:应付账款—应付租赁费—**单位
或者: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内部往来等
归集的:借:机械作业—内部租赁(外部租赁)—**设备
贷:应付账款。。。或者内部往来或者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
分配: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使用费—**项目
贷:机械作业—。。。。。。
在实际工作中的话,单位一般需要统计整个工程使用过程中耗用的机械费有多少。如果你采用上面的做法,就需要两个加总来进行计算,为了方便统计,你可以这样
对于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部分,先通过机械作业中转一下,做完入账的后,紧接着做分配那一步,这样期末里面剩余的就是需要进行分配的部分,这样主要是方便统计,看你个人的需要了。
同时上面说的一定的比例,一般的工地都可以做到机械台班记录的精细化管理,如果这样,你直接按照台班记录记性分配就成了。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精细化管理的话,你直接按照期末分项目期间施工工程量来进行分配,也是可以的。
『捌』 采用机器工时比例法如何分配制造费用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耗用机器设备的工作时间而进回行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答种方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机器设备生产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机器设备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玖』 如果同一车间生产若干产品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则对该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宜采用的分配方法
宜采用B,因为生产产品机械化程度不同,工时不具可比性,所以不宜采用A和C,采用D法需要详细的历史成本资料,B法相对来说更直接、更简单。
『拾』 设备运转需用到的润滑油,应该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是生产过程中间接发生的费用,不能归依的生产的具体产品中,所以设备运转需用的润滑油,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存款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该账户应按不同的生产单位设立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设立专栏或专户,分别反映生产单位各项制造费用的发生情况。
辅助生产车间如果只生产单一品种或只提供一种劳务而且制造费用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帐手续,对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
算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月末无余额。
(10)机械使用费分配方法扩展阅读:
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查账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工时记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的程度应该大致相同。
否则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所用工资费用多,负担的制造费用也要多,而机械化程度高的产品则负担的制造费用较少,从而影响费用分配的合理性。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大小与机器运转的时间有密切联系。采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耗机器工时的完整的原始记录。
查账人员审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账务时,应首先对被查企业机械化程度及机器工时记录等情况进行核实,查明该企业是否适用这种分配方法,然后,再复核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原理与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年度计划分配率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年度内如果发现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产品的实际产量与计划数发生较大的差额,应及时调整计划分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的生产企业,因为在季节性生产企业中,每月发生制造费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产量悬殊却很大,如果按实际费用分配,各月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将随之忽高忽低,不便于进行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