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纠纷的管辖如何确定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该条第三款还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第十八条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首先,根据《民诉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其次,公司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件属于侵权案件,根据《民诉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后,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2. 公司股权经济纠纷事情股东如何索赔或者赔偿
公司与股东是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
对于同事的行为,应当明确是股东的行为还是公司的行为。
1.股权转让协议
合同方:你、同事、同事的朋友
公司不是该协议的当事人。简单的说即使同事的朋友没有出钱,他也是股东,只是对你和同事负担了债务。
如果同事全部拿走了转让金,你只能请求他本人偿还,这时他的身份是股东,而不是代表公司。
2.同事的朋友撤股
这也是股权转让协议,并且与上一个协议是完全独立的。
你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
3.公司账面有问题
你可以起诉。被告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同事(作为高管的身份)。
4.公司的终止
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可以决定公司解散
不是按人数计算,而是按股权
走法律途径比较耗成本,最好协商解决。而且判决的执行,还是需要纠纷当事人的配合。凡事以和为贵,请三思。
3. 股东给我开工资,生意走的我的账,出现经济纠纷,股东把我告了,要我赔偿
既然告了,那就看怎么判了。
如果确实是你的责任,那就爽快地承担吧!
如果不是你的问题,那你没有必要担忧啊!
4. 公司清算组损害股东利益赔偿责任纠纷可以做案由吗
若股东因为清算损害其他股东权益的,其他股东有权进行诉讼维权的.
纵横法律网-浙江求是园律师事务所-潘宁律师
5. 股东重大过失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
可就公司的损失要求该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6. 公司赔钱了,作为一个股东,要不要负责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
所以,如果公司赔钱了,有两个后果:
1、公司股东可能无法收回投资;
2、只要公司股东(全体)足额出资,股东不应当再承担责任,除非股东与公司资产混同、人格混同;或者公司关闭时股东没有保管好公司账册等文件。
公司作为法人在发生经济纠纷时肯定首先是公司解决,用公司的钱,再严重点也是公司无力承担后看是要抵押什么还是破产之类的,这就是很严重了,情况更坏点才有可能找股东,股东承担责任也要看有无过错、出资比例等。
在如果是纠纷产生的直接责任人那也是在解决后要承担一定的赔偿,离职等,要看情况。
(6)股东经济赔偿责任纠纷扩展阅读: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
二、按时足额缴纳出资,不得抽逃出资;
三、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7. 公司赔偿不起!股东私人要承担责任吗
公司赔偿不上只能要求法人赔偿,如果法人也赔偿不上可以走法律程序,法院会冻结公司财产,拍卖公司来进行赔偿,剩下的钱就给法人,你们那是什么公司啊?只要不是出特别重大的事故没理由赔不起吧,只是不想赔罢了,遇到这种情况和谈基本上没用,直接走法律程序来得快些
8. 关于股东退股的经济纠纷
你好,就您提出的两个问题回答如下:
一、 关于C股东退出的处理方式
C股东退出在本案中有两个方式:
方式一:股权转让
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是指C股东将他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其他人,可以是大股东Y,也可以是其他人。这种处理方式是受让C股东股权的人向C支付股权转让款,C股东前往工商局办理股权变更手续。而股权转让款的确定是各方协商一致确定的,C股东获得股权转让款后,也就不存在退回C参股的钱的说法了(因为C已经获得股权转让款)。
但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是由大股东Y买下C股东的股权,则公司变成了Y持股100%的一人公司,而《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有最低限制,10万元。这一点,请转告你的朋友。
方式二:公司减资
公司减资的方式是指C股东退股,相应的公司注册资本金减少。从公司的账户中退换C公司3.5万元股款。这种方式的确定是程序复杂,工商局对于减资有详细复杂的流程,不推荐使用。可以参考《公司法》178条的规定“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关于C股东私自签约的问题
对于C股东私自签约的情况,可以有两种途径解决:
第一种:结合上述“股权转让”的方式,私下解决
由于C股东私自签约,钱款并未进入公司账户。因此,可以告知C股东,其已经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对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若Y股东或者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C股东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可与C协商能否以较低的价格转让C股东持有的股份,Y股东承诺不追究C股东的责任。若双方都能接受这样的写上处置方案,则可以私下解决纠纷。
第二种:以公司名义起诉C股东
若各方不能就相关事宜协商一致,根据公司法《公司法》第149条,150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由于合同盖有公司公章,但钱款未进入公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作为原告)起诉C股东,要求负责这个项目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C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关注我的微博:“王凯_律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