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诉】商丘市吴良才眼镜店(NO:303店)配依视路钻晶A2变色定制镜片为何不给质保卡和出厂编号
商丘吴良才3店 那个验光师姓熊 很垃圾的 说话特难听 我都不在哪里配!
B. 开眼镜用吴良才店名算不算侵权
如果对方没有进行商标注册的话是不构成侵权的。
也就是说,如果对方的店名还没有形成商标,是不会出现侵权的情况的。
C. 吴良才的简介
2001年吴良才品牌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总店位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以眼光准确、研磨工艺考究而享誉海内外,经过百年风雨的历练,连续11年被评为国家眼镜质量抽查合格企业,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3年更是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992年吴良才在嘉兴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是国内眼镜行业最早开设专业连锁的眼镜店,并在短短几年中在全国开出了300多家连锁店,形成了一家配镜全国连锁服务的企业。
D. 吴良材眼镜真的好吗
其实不建议。这边估计去吴良材买眼镜最多的就是我了。我至少在他们家店配了7个眼镜。一开始也是,眼镜一摔,镜框的螺丝就崩掉,后来是一摔,镜片底部碎裂,金属框架的。然后是换的什么所谓的记忆合金的。还是一摔,底部碎裂了。第三副,用的时间还行,换成板材的,用了两年,镜片到处都是划痕。第四副,用到了我高二,也是板材很大,没有可以装的盒子,后来也是死于镜片划痕(什么破镜片,自己的眼镜布擦都可以划痕)、第五副,又是镜片问题,板材镜框,一年后镜片磨光。第六副,听他们忽悠花了1800买了一副很好的镜片,这一次活的比较久,一直从我大学四年,用到毕业直到工作两年后,六年。第七副,最后一副,在上海嘉定新城配的。镜片虽然超薄,但是感觉材质一般(他们自己说的好听,给的盒子都垃圾),板材框架,感觉是最不满意的一次了。而且配镜还很垃圾。算是真的砸掉了我的信任。因为当时忙,上一个眼镜其实还可以戴,镜片还么什么问题,是镜框老化了,就想换一副,结果坑。
现在戴的,是在丹阳眼镜城配的。120镜框和镜片,我度数高,所以贵点,度数低,80。我买了两副,以后再也不去吴良材了,感觉性价比太低。家里人比较追求大牌子,前面这六副眼镜花的不是我的钱,第七副是我上班之后自己掏钱买的,瞬间就感觉到了华而不实。和父母消费观念不一样,所以,对吴良材没多大感觉。不好,上一次当就不高兴了。
E. 吴良才眼镜怎么样
吴良材服务挺好的,眼镜质量也不错,但是就是价格有点贵。
吴良材眼镜公司是杭州江苏商会会员单位,其始创于清代康熙58年,公元1719年,至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眼镜行业中最老的百年老店,是眼镜行业的开山鼻祖。无论是在全国或是在海外,都享有盛誉。总店位于上海南京路,以验光准确、研磨工艺考究而享誉海内外。经过百年风雨的历练,连续11年被评为国家眼镜质量抽查合格企业,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1年吴良材品牌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3年吴良材品牌更是被评为上海市驰名商标,2006年被誉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华老字号商标。吴良材公司凭借精湛的工艺,不断创新与突破的技术书写新的精彩篇章,展现新的荣耀,更吸引了众多加盟商使公司的业务遍布全国,形成紧引密相连的规模优势,市场份额占具更为宽广
F. 有人知道镇江专一眼镜是怎么回事,仿佛一下子原来的安泰,睛喜,吴良才等店被专一置换了
合并了呗。我觉得是想垄断,一起赚哦。 我之前也特地跑丹阳去,可是一个来回再加上吃饭啊什么的,也都100多了,还不如在学校那边的眼镜店配呐。现在镇江好像也有几家说是丹阳眼镜的。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质量应该是有差别的,之前一直都在惊喜眼镜配,质量是很好,但是一副配一下都好几百,心疼那。现在成年了,度数基本都定了,一般的将就用着,如果你还在上学,学业重,我建议最好去好点的地方配。
G.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吴良才医生怎么样中山六院皮肤科是不是被私人承包了
您好,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官网查询 专家信息 吴良才 ,搜索结果:吴良才 职称:皮肤科主任 职位: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治病需要看口碑,更需要医德医术,不要盲目听从网络资讯建议。公开资料查询不到广州中山六院皮肤科是被私人承包了,但是广州中山六院1号楼28层的雅和医疗门诊部,属于私立性质,床位费用每天:套间RMB 1200-1500元 单人间RMB 600-800元 双人间RMB 400元/床,介绍上说是为社会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H. 南京吴良材和上海吴良材有什么区别
南京吴良材和上海吴良材是2个不同公司。
具体区别如下:
1、地点不同,上海吴良材总部上海,南京吴良材总部在南京。南京吴良材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357号;上海吴良材地址(上海三联集团公司):上海市南京东路463号-477号。
2、公司法人不同。上海吴良材是属于上海三联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是浦静波;南京吴良材的法定代表人是包春发。
3、创办时间各不相同,南京吴良材晚于上海吴良材。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经营钟表、眼镜、照相器材零售批发的企业集团;南京吴良材有限公司:1979年11月13日在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8)吴良才商标纠纷扩展阅读
南京吴良材是民国时期上海吴良材设立在南京的分公司,后因解放后公私合营,分别并入了当地的百货公司而分家,之后南京吴良材在1979年恢复工商登记,而上海吴良材在1982年才恢复工商登记,1989年注册商标上海吴良材。
上海吴良材对于南京吴良材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吴良材”商标上。1989年10月,上海吴良材获得首个“吴良材”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商品为第9类,此后又先后在1999年6月、2004年8月、2010年2月获得3个“吴良材”注册商标专用权,覆盖了眼镜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
就上海吴良材和南京吴良材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观上不存在需要滥用他人劳动成果、商业信誉的问题,南京吴良材也为“吴良材”的商誉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亨得利、雷允上,这些案例最后的处理结果都是允许共用,但为了不让消费者混同,一般会要求各方在使用名称时加以区分,比如“南京吴良材”、“上海吴良材”。
I. 南京吴良材眼镜和上海吴良材有什么区别
从名字上,一个是南京一个是上海,据说南京的是从上海分离出来,是上海老板的兄弟啥的。我个人认为质量没感觉有差别,南京的要便宜些。
J. 工商注册字好与商标注册法律性一样吗
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啊,都有个法律规范的问题字号与商标的冲突导致了多少年来企业之间战事不断,但维权与侵权之争往往被“法”所困。
眼下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吴良材”在江苏省六地法院状告苏州“吴良材”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此举引发了法律界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200年的老字号与8龄同名“兄弟”争战难休 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是由吴良材先生于1807年创设的“吴良材眼镜店”沿续而来,至今已经有200年了,“吴良材”是该公司的注册商标,其字号是前国内贸易部和现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
2004年2月25日,“吴良材”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上海“吴良材”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加盟店在全国已遍布100多个城市共200余家,至2005年底,其营业额达2.28亿元,列全国眼镜零售店首位。
2004年,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发现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字号与自己已在先注册的商标“吴良材”相同。
经调查发现,该公司1992年成立,原名为“苏州市宝顺眼镜有限公司”,1999年11月5日变更为“苏州市吴良材眼镜有限责任公司”。
随后,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发现,在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经营的商店和加盟店内,将“吴良材”和“吴良材眼镜”突出使用,申请注册了吴良材.com域名,在其公司网站、宣传品、包装袋、发票、眼镜盒上使用与上海的注册商标“吴良材”相同的文字,并且以“吴良材”字号许可他人加盟,收取加盟费。
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认为,自己的商标“吴良材”注册时间比苏州宝顺变更企业名称使用“吴良材”早10年,上海使用自己的“吴良材”字号比苏州的“吴良材”企业名称早200年。
作为同业的邻居,苏州“吴良材”是借助合法的形式攀附上海“吴良材”200年的商业信誉,是“搭便车”和“傍名牌”,误导消费者,其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字号权与商标权产生于不同的法律授权,上海“吴良材”的遭遇似乎源于法律“真空” 2004年11月5日,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向苏州市工商局请求制止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撤销其企业名称。
07年6月,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先后向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泰州市、盐城市、常州市6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苏州市工商局始终未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近日,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陆续收到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等中院的《民事裁定书》,裁定中止诉讼,要等待苏州市中院的审理结果。
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分公司和加盟店在此期间已由原来的28家发展到了40家。
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的遭遇似乎源于法律的“真空”。
正如苏州吴良材眼镜公司所称,字号权与商标权产生于不同的法律授权,两种权利没有强弱和高低之分,目前不存在一种权利可以限制另一种权利的法律依据。
这种冲突是中国法律立法的缺陷造成的,并不能归责于当事人。
苏州市工商局也强调,苏州市吴良材眼镜公司是1999年由苏州市宝顺眼镜公司变更而来,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的商标在2004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苏州“吴良材”名称变更与上海“吴良材”公司驰名商标的认定无关。
专家称有法律“盲点”但无法律“真空”不能以制度漏洞掩盖主观恶意近年来,字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法律界关注的重点。
在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召开的“商标与企业字号法律保护专家研讨会”上,众多知识产权专家纷纷指出,解决两权冲突只有法律“盲点”而无法律“真空”。
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等专家指出,不能把驰名商标认定时间与事实上的“驰名”混为一谈。
他认为苏州企业名称变更是在“吴良材”驰名商标认定之前,因此就没有追溯力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从保护原则上来看,认定驰名商标的时间并不是商标事实上“驰名”的具体时间。
以“吴良材”为例,判断上海“吴良材”商标该不该保护的关键问题在于1999年苏州宝顺眼镜公司做企业字号变更时,“吴良材”商标是否被相关公众所知晓、是否被熟知。
“依法取得”并不能抵消他人的在先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官员、发展中国家PCT司原司长王正发表示,在我国企业名称是分级管理的,而商标是全国范围的统一注册,合理地解决企业名称和商标的冲突,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法院,关键要抓住两条:是不是侵犯先有权利,是不是混淆误导。
不能以制度漏洞掩盖主观恶意。
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秘书长唐广良认为,商业标识的冲突无非有两大类:一类可以简单地称为善意的冲突,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一些公用的标识、大家通常愿意选择的一些词汇、标识、地理名称上等,比如“长城”之类的名称,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语言,一些美好的词汇,这类冲突的产生可能有制度上的原因;另一类是恶意的冲突,即使制度上有漏洞也不是导致这类冲突产生的本质原因,其本质是商业诚信问题。
在解决字号与商标冲突问题上,只有认识上的“真空”,不存在法律上的“真空”。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田坦言,恶意,是主观故意要利用别人的商誉来为自己谋利,这是违背公平、诚实、合法基本原则的,所以无论侵权方经营、宣传投入多少费用,都不能成为法律支持的对象。
只要我们准确地把握是非,法律只是一个技术手段问题。
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司法机关,通过个案逐步地推进,向社会释放一种理念,一种倾向,一种导向,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应当制止的,通过示范作用,教育社会最终遏制这种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