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未成年人如何起诉自己的父母
个人觉得这种问题即使算犯法在实际中也不会有什么有效处理。翻信件这种事情真的能上法庭?大概率也只是双方协调吧,而且就算违反法律了真能上法庭这事该怎么处理啊,批评教育?罚款?然后回去以后还是该怎么翻怎么翻,说不来还怨你“妈妈不就看看你的东西你就要告妈妈?”
㈡ 可以积攒父母的侵权行为长大后再起诉吗
不能。因为,你的手机也是父母的,父母也权检查和使用你的手机,也是父母的责任。但是,你有什么不愿意的事情,直接向父母说,我相信父母会理解的。
㈢ 未成年人如何起诉父母侵权行为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话,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的权利,你父内母的行为虽然不正确,但也不容是违法的行为,毕竟你父母没有损害你利益的主观想法,这一点还需要双方多多沟通,你父母行为虽不适当,但应当不构成侵权,不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你已成年,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你父母对你不再有法律上的监护权了,你应当有个人的自由和隐私权,你父母应当尊重你的个人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你父母的行为显然是不适当的,但仍不能算是构成违法的侵权行为(主观上仍然没有侵权的故意),故仍建议你同父母多沟通一下,相信他们会理解你的。诉讼只会增加双方的隔阂,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㈣ 侵权人在事故中身亡 ,能否将其父母列为被告
可以的。
在正常情况下,在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中,应该由具体的事故责任人或其保险公司作为被告,但是,如果事故责任人在事故中死亡的,应以其遗产来进行赔偿,在向法院起诉时,则应以其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作为被告。
但是,作为被告的责任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所承担的并不是侵权责任,本身并不承担赔偿责任,不应以其自己的财产来进行赔偿,而只是在接受的死者的遗产范围内的进行赔偿。
《继承法》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十三条 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第三十四条 执行遗赠不得妨碍清偿遗赠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㈤ 父母侵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如果未成年人子女起诉父母,法定代理人如何确定
因父母的故意或过失而致被监护的未成年子女受损害时,父母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18条第3款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具体说,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分别其程度,或构成滥用责任(监护权滥用),或构成侵权责任。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㈥ 怎么起诉父母侵犯我隐私权!我已经15岁了,和他们讲道理没用我要起诉他们最好能上新闻我就出名了
只能说你是不孝子!和父母没理可讲,只有情,更别说法了!理,是和朋友讲的;法,是和陌生人讲的!
㈦ 如果我的父母侵犯了我的人权和个人权利,我能否起诉父母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上是可以的,到实际生活中不多见
㈧ 未成年人被父母侵权,谁当原告
您好。首先,作为直接侵权行为人,未成年人应当列为被告。理由:从法理上讲,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人指的是能够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诉讼的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任何一个自然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因此,未成年人作为直接侵权行为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的。
大律师网 相关律师根据相关法条的依据内容解释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法律规定诉讼活动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意即法律承认未成年人有被告主体资格。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按照我国法律,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和拥有财产。如果未成年人有财产,赔偿费用应优先由该财产支付。而要让未成年人承担赔偿责任,就应在诉讼过程及判决书中明确未成年人的被告地位。
其次,应当将未成年人父母列为共同被告。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未成年人实施侵权行为,其本人没有独立财产可供赔偿的,将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由监护人承担判决内容。如果不将监护人列为被告,将出现判决义务承担主体与履行判决义务主体不一致的现象。
㈨ 父母侵犯儿女的隐私权该怎么办想去法院告他们,没得谈了
未成年人隐私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健康状况是每个人的生理隐私,而且属于绝对隐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这种隐私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在现实中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㈩ 父母总是翻我东西如果起诉他们会成功吗
父母翻你的东西,看你的隐私固然不对,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你好,证明你有让他们不放心之处。可以告到法院,但法官会规劝你听父母的话,毕竟你是他们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