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农村纠纷杀人案

农村纠纷杀人案

发布时间:2021-08-15 18:56:33

① 因土地纠纷请了杀人放来杀人杀伤8个人我做为农民该怎么办

这事情可就大了,等于说你是雇主,是主犯,且造成一定的危害,情节严重的会受到法律制裁的
主动投案自首或许有一定机会从轻处理。

② 农村因宅基地纠纷发生命案,村干部有没有责任

宅基地纠纷?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本村村民,那么负责的肯定是两方村民,村干部没有参与到这个纠纷中的话,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如果是在纠纷过程中,村干部进行调解,但是还是发生命案了,这个和村干部也没有关系啊。
如果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是村干部本人,那么他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③ 特大杀人案回顾:凶手因果园纠纷,久积成恨,连杀一家三口! 后来怎样了

2013年12月5日,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柳河子镇棉花堡村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一家三口无一幸免,凶手竟连8岁孩子都不放过,简直是泯灭人性,道德败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凶手最终难逃法网!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幸福的三口之家惨遭杀戮,诱使凶手痛下杀手,酿成惨案?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辽阳特大杀人案,探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警方得知此消息后,便兵分两路,根据其逃跑路线作出部署,一方面命搜山警员化装成砍柴人员查找支某下落,另一方面前往其岳父家,进行追捕。后警方在山洞内均发现嫌疑人生火的踪迹,且待的时间都不长,警惕性很高。

后于12月15日上午,警方得到重要线索,于上午11时许,警方与沈阳警方联手合作,将欲打算租房子的支某成功抓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④ 特大杀人案:因占地引发纠纷,凶手怀恨在心残杀13人!凶犯为何如此狠毒

2003年2月18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莲山区羊角乡高西沟发生一起致命的复仇杀人案。凶手郭忠民因建设蔬菜大棚占用一块土地的问题与村民刘长瑞、郭忠仁、张宝华3人发生冲突,于是怀恨产生复仇的念头,将13名村民用武器杀害。

郭忠民犯罪后潜逃。2月23日,犯罪嫌疑人郭忠民在他的家乡绥中县吞下配制好的农药后死亡。自那以后,此案已被宣布破案。

这起事件是由一处蔬菜大棚占用的土地引发的,导致13人死亡。真遗憾!小编认为《六费巷》的故事值得学习。如果双方都妥善处理了这个案子,每后退一步都不会落得这样的结果。正是所谓的“退一步,海更明”来实现双方!

⑤ 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都不判死刑立即执行吗

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取决于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尽管判处死缓也是判处死刑,但判处死缓的罪犯除个别以外一般不再执行死刑。这样,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对犯罪分子来说往往是生死两重天。因此,在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尚未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准确裁量犯罪分子是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从而作出选择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无论是对统一死刑的适用标准,还是发挥死缓在限制死刑适用中的重要作用而言,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当犯罪行为触犯法定刑为绝对确定死刑之罪的,在具有从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该情节可以作为适用死缓的依据。当犯罪行为触犯相对确定死刑之罪的,在既具有相应的从重处罚情节又具有从轻处罚情节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可见,对于罪行极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刑缓期执行,是否具有从轻处罚情节是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从轻处罚情节,既可能是法定的也可能是酌定的。在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况一般可视为“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从而可以考虑对被告人适用死缓或者其他较轻刑罚。

第一,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未遂、从犯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不立即执行。1999年9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指出:“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司法实践中,自首情节是裁量死缓中适用最广泛的法定从轻情节。

第二,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如实供述同种罪行,或者能如实坦白交代罪行,认罪态度好,确有悔罪表现和酌定从轻情节的,可不立即执行。被告人如实供述同种罪行,其价值和意义有时并不逊色于自首情节。尤其是供述同种较重罪行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一般应当从轻处罚。被告人坦白交代罪行,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和酌定从轻情节的,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降低,故可不立即执行。

第三,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或者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地位以及犯罪后果等具体情节,可不立即执行。如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犯罪案件中,只有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的,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对于手段不是特别残忍、情节不是特别恶劣的,可以考虑适用死缓或者其他较轻的刑罚。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一般应坚持同一案判处死刑不要过多的原则,应当对最重要的主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其他可适用死缓或其他刑罚。

第四,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案件系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激化引发的,可不立即执行。《会议纪要》指出:“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因婚姻家庭矛盾而引起的杀人、重伤案件,其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具有特定性和局限性,行为往往带有突发性,危害结果发生后犯罪人往往会醒悟悔罪。因邻里纠纷等引起的杀人、重伤案件,往往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对于因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死刑案件,可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防止新的冲突。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7年9月中旬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决定》,《决定》第35条明确规定:“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案件等具有酌定从轻情节的,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注重发挥死缓制度既能够依法严惩犯罪又能够有效减少死刑执行的作用,凡是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的,一律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第五,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案件因被害人过错引起的,可不立即执行。《会议纪要》指出:“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害人过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降低,因而是分析、考察被告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重要依据。被害人过错可分为严重过错、明显过错、激化矛盾过错和一般过错。对于一般过错,过错程度轻微,尚不足以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行为方式和侵害强度产生较大影响的,一般不考虑过错情节而对被告人予以从轻处罚。双方对案发都有过错的,要分清哪方是严重过错,哪方是一般过错。对于被害人存在严重过错,明显大于被告人过错的,对被告人可酌情从轻处罚。

第六,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确有悔罪表现,其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已获得被害方的谅解,且不属于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可不立即执行。被告人赔偿被害方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犯罪造成的实际危害,反映了被告人具有真诚悔罪的态度,并因此得到被害方的宽恕和谅解,显示了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对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但追缴、退赔后,挽回了损失或者损失不大的,一般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当然,对于罪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并不能仅因为赔偿得好,又得到了被害方谅解,而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需要十分慎重,要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七,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作案时的年龄、智力和身体状况等自身因素,可不立即执行。如对于年龄超过70周岁的老人、智力低下的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等犯罪的,尽管罪行极其严重,一般不宜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应考虑适用死缓或者其他较轻刑罚,体现刑罚的人道主义关怀。

第八,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被告人作案时系间接故意,被告人的主观恶性比直接故意相对要小,且有其它酌定从轻情节的,可不立即执行。正如《会议纪要》指出的那样:“在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是不同的,在处刑上也应有所区别。”

第九,罪当判处死刑,但考虑到案件个别事实情节难以完全查清,而在量刑时留有余地,可不立即执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案件的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仍有个别影响犯罪危害程度的事实未查清或不可能查清的,或者同案人之间的罪责未查清或不可能查清的,可以适用死刑缓期执行。如没有直接查获贩毒犯罪分子的毒品,贩卖毒品的数额是凭口供及言词证据而认定,缺乏定性定量分析的,宜适用死刑缓期执行。在共同杀人或共同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中,当多数案犯在逃的情况下,谁是直接致人死亡的凶手或谁是主犯未能查清,就不能对已归案的少数案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而应判处死缓刑,以留有余地。

⑥ 刑事案件案例分析:某村发生了一起特大的杀人案。

1、要两个侦查员讯问
2、问:李某,你的问题想的怎么样了?说说你杀人的经过。诱导提问,是不允许的
3、问: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可以请律师。
4、问:你可以不回答我的问题,可是你要想清楚后果。不可以不回答,没有沉默权
5、问:据我们调查,你一贯品行不端,经常赌博,还和邻村张寡妇銮搞男女关系。我们党的刑事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你的罪行是严重的,据不交代就只有死路一条。不可以问与案件无关的问题,不经法院审判不能确定任何人有罪。不得威胁。
6、问:坦白就能从宽,就可以不判死刑的。坦白只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不能作为定罪依据

⑦ 在我国,农村乡镇是凶杀案的多发区,大部分凶案发生在农村的亲戚或邻里之间。为什么

这叫杀熟,因为亲人、邻里杀人作案很难被怀疑即使杀人作案后因有亲戚及邻里关系一般都会得到被害人的凉解,一般不会判死刑其实这两种人杀人作案事实在刑案中占一定比例的这种人更应该重判没有人性更谈不上亲戚及邻里关系了。

⑧ 农村宅基地纠纷引发命案怎么定性

杀人心态分为两种,故意或过失。
不管是因为什么杀人,如果主观方面是故意(直接故意或是间接故意)都是故意杀人;
主观方面的是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或是疏忽大意的过失)都是过失致人死亡。这种定性主要是侦查机关在侦查期间的定性,不是个人说故意还是过失的。

⑨ 为什么在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即便凶手有过错在先,也不会被判死刑

根据《关复于办理死刑案件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实,除审查法定情节外,还应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
(一)案件起因;
(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
(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
(四)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
(五)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谅解;
(六)其他影响量刑的情节。
既有从轻、减轻处罚等情节,又有从重处罚等情节的,应当依法综合相关情节予以考虑。
不能排除被告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等量刑情节的,判处死刑应当特别慎重。
纵横法律网 于家亮律师

⑩ 农村恶性杀人案件应该怎么化解和防范

如何解决和预防农村凶杀案?我刚刚发现了一条有关一个恶性案件的消息,该恶性案件涉及三名祖父母由于露天排便问题而死亡。农村地区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例如宅基,厕所和化粪池,耕地人满为患,婚礼和葬礼,打架引起成年人之间的争执,二流子惹麻烦,恶棍责骂,小偷小摸等,因为许多的原因。是造成恶性事件的主要引信。

实际上,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解决冲突并通过村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村委会有调解员或村支书,村长协助,效果很好。在村庄中寻找受人尊敬的人,或与可以与双方交谈的公平的村民,朋友和同学一起出现。事情更容易正确处理。如果事情不是很严重,一方会主动高调屈服,而另一方会因为舆论而感到尴尬,矛盾肯定不会加剧。不要将针对准麦芒,以免您遭受痛苦和丢面子,这会加剧冲突并造成严重后果。

阅读全文

与农村纠纷杀人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