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犯罪嫌疑人属于报复性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怎么判刑,和怎么赔偿
您好:
第一、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如何判刑,有很多种情况。但是“慎用死刑”是最高法向全国各地法院下达的要求。
第二、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下故意杀人罪的过程中,存在“激情杀人”的情形,即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最初不存在主观上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是处理与受害人之间的纠纷过程中,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得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情绪不断激动,在冲动的状态下临时起意,将受害人杀死。这种情形,法庭一般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并非有预谋、有计划,犯罪过程系对矛盾处理不当,激情杀人,犯罪后果虽然严重,但是社会危害性并没有其它故意杀人罪大。
也会判处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罪,但是在量刑的时候,一般不会按照最高“死刑”进行判罚。多数会是死缓或者无期。
第三、也有很多受害人对于故意杀人犯罪后果的发生存在巨大过错,我曾看过一个70多岁的养父,不堪忍受养子长期的虐待,趁养子睡觉时,将其杀死。全村百姓上书求情。就连检察院也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
这种案件犯罪嫌疑人也会被判决故意杀人,但是合议庭肯定会考虑这个故意杀人的杀人动机,和其发生的客观因素与背景。一般会判决老人故意杀人罪名成立,但是量刑的时候基本会按照最低标准执行,极有可能还会适用于缓刑。
第四、对于犯罪嫌疑人在犯下故意杀人罪过程中,有预谋、有计划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实现自己恶劣的犯罪目的,犯罪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恶劣、社会危害性巨大。
这种故意杀人一般都会被判决为死刑立即执行。
上述描述稍微差一些的,一般都是死缓2年。
Ⅱ 杀人后法院判决赔偿对方不服
对于民事赔偿部分,16000多元的确是少了,因为人身伤害的赔偿是有依据准确计算的。估计在160000左右。对方对民事部分上诉,二审可能会改判。如果你的亲属确实无赔偿能力,那就会终止执行。
Ⅲ 故意杀人关于赔偿的问题
可以申请民事赔偿,男方已经死了不能作为本案的原告,但是可以把继承该男子遗产的遗产继承人作为原告要求赔偿,赔偿的金额应在其继承的财产范围内。
Ⅳ 被人陷害杀人自己又承认如何赔偿
坐牢就赔偿,没有失去人身自由,那就没法赔偿,现在的司法赔偿,涨了一些,具体是多少不清楚,倒是应该有280左右一天,一年就是将近十万,自己就能算出来
Ⅳ 故意杀人后的民事赔偿是多少
这个跟当地的消费水平、当事人的赔偿能力,以及危害的程度不同,其赔偿的额度也不一样。
Ⅵ 人命案上法厅大概赔偿多少
现在的人身损害赔偿的数额在不断提高,你看一下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的话,一般的赔偿在50万元以上。
Ⅶ 杀人犯除了要负刑事责任外,还要负民事赔偿责任吗
应当负民事赔偿责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二条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刑法》第三十六条【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7)命案纠纷赔偿属于扩展阅读:
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要准确把握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的标准:
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有所区别。
对于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Ⅷ 故意杀人至人死亡应如何计算赔偿
故意杀人罪需要承担两种责任,一种是刑事责任即定罪量刑,如无期徒刑,另一种是民事责任,就是对死者的人身损害进行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