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侵犯企业名称权有哪些行为
侵犯企业名称权的行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法干涉企业名称设定权。
企业对其名称具有独立的设定权,只要企业在设名称权定自身的名称时,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只要名称符合真实性原则,且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非法干涉企业变更名称权。
企业对其名称权有依法变更的权利,只要不违背国家设立企业名称权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侵犯第三人合法权益,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三,非法干涉企业使用名称权。
这其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1、非法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企业名称权是一种独占使用权,除企业自身外,其他企业未经权利人许可不得使用该名称,否则构成侵权。非法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权的行为以冒用他人企业名称和盗用他人企业名称两种较为典型。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是指冒充他人企业名称,而为自己企业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即冒名顶替;盗用他人企业名称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以他人企业名称进行营利活动,给权利人带来不利益的行为。其次,行为人故意将自己的企业名称与他人的企业名称相混同,给企业名称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失的行为也是非法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侵权行为。
2、不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企业名称经部分或整体转让后,受让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期限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应当使用而未使用的行为同样是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的行为。
第四,非法干涉企业转让名称权。
企业名称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具有财产的可转让性。按照《企业名称管理规定》第23条规定,“企业名称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企业名称只能转让给一户企业。企业名称的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报原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企业名称转让后,转让方不得继续使用已转让的企业名称。”因此,企业名称转让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干涉。
② 比较知名的商标侵权的案例有哪些
时间:2010年—2012年
案情:从名不见经传,到现在的凉茶第一罐,“王老吉”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但是,这奇迹中间却夹杂着两家公司的恩怨。从2010年开始,广药集团与加多宝之间就展开了“王老吉”的商标之争。
结果:北京一中院就鸿道有限公司(加多宝)提出的撤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决的申请作出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撤销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仲裁裁决的申请。该裁定为终审裁定,暂时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时间:2012年—2015年
案情:乔丹和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自2012年以来官司不断,同年10月,飞人乔丹向商评委提出争议申请,认为乔丹体育注册上述商标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的诚实信用原则;2015年初乔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中国乔丹体育公司撤销关于“QIAODAN”、“侨丹”、“乔丹王”在内的多个争议商标。
结果: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耗时三年,迎来终审判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78起乔丹体育商标争议案中的32起做出了终审判决: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了迈克尔·乔丹撤销乔丹体育争议商标注册的上诉请求,保持乔丹体育争议商标的注册。
时间: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买下了一个注册于 1996 年、名为“百伦”的商标,随后又注册了包括“新百伦”在内的一系列联合商标,并在 2008 年拿到“新百伦”商标的批准。而早年曾以“纽巴伦”为名在国内进行宣传的New Balance,因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为新百伦,便开始使用“新百伦”作为中文名,于是拥有中文商标的企业向广州中院提起侵权诉讼。
结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商标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该院认为,美国New Balance公司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册商标“新百伦”,构成对他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须赔偿对方9800万元。
③ 字号被侵权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品牌
侵犯他人字号的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将他人的字号作为自己的字号注册使用。对于那些在同一区域擅自使用他人字号作为企业名称的字号的,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请求撤销其企业名称,并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对于不在同一行政区域将他人字号作为作为自己企业名称的字号加以登记的话,就不能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来进行保护。因为我国企业名称(商号)采取的是区域登记注册制。即:由每个行政区域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登记管理机关,负责该区域内的工商企业的注册登记,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只主管、负责全国公司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只有在登记区域才具有企业名称和商号的专有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
(2)将他人字号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根据国家工商管理局1999年4月5日发布的《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工商标字[1999]第81号)第四条的规定,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该《意见》规定了两种侵犯商号权的行为方式:
l 将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企业名称所有人与商标注册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l 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根据《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权利人必须自商标注册之日或者企业名称登记之日起五年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并附送其权益被损害的相关证据材料。由工商管理机关负责查处,撤销其擅自使用的包含权利人字号的企业名称。
④ 关于厂商名称权的案例额分析题
商标被人当厂名 厂名被人变商标
从2000年5月起,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云南、重庆等地出现了“惠工牌”工业缝纫机,该缝纫机外包装及宣传资料上赫然印着上海海菱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字样,产品的宣传资料及说明书也与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的几乎一致,而其价格则比“惠工厂”的产品低廉。
2000年9月,“海菱牌”缝纫机的经销商浙江义乌某公司致函“惠工厂”,反映有客户要求购买“上海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工业缝纫机,其与“惠工厂”生产的“海菱牌”混淆,影响了销售。
12月,“海菱牌”缝纫机的经销商江苏常州某缝纫设备公司致函“惠工厂”,称常州地区市场上出现了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缝纫机。
2001年3月,浙江义乌某缝制熨烫设备公司致函“惠工厂”,由于“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缝纫机质量很差,导致客户真伪难辨,不敢购买带“海菱”字样的缝纫机。
……
曾获得上海名牌产品称号的海菱牌缝纫机的拥有者———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将生产惠工牌缝纫机的上海海菱缝纫机公司告上了法庭。这场历时一年半的反不正当竞争案在国内企业界及司法界引起强烈反响。
此案在工商局拖了一年
经调查发现,以经营工业用缝纫设备为主的浙江省东阳市华联衣车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张凌木。1998年华联衣车公司申请“惠工”商标;1999年12月获准注册;2000年4月,张凌木在上海闸北区注册成立了上海海菱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出台的《关于解决商标和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据此,“惠工厂”向上海市工商局投诉,要求制止“海菱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后,经上海市、区工商局反复研究后正式答复“惠工厂”:该案在工商局无法解决。因为《关于解决商标和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较笼统,具体执行中无法与国家其他法律相抵抗,只有去找法院。
法官去浙江保全证据扑了空
2001年12月1日,“惠工厂”请专门打不正当竞争官司的朱妙春律师代理,以恶意交叉使用著名企业商标、字号误导消费者进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海菱公司”等企业告上法院,要求张凌木撤销企业字号“海菱”及商标字号“惠工”,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登报道歉,赔款500万元。
26日,上海二中院法官前往东阳进行财产、证据保全,因对方不肯在扣押清单上签字,无法进行证据保全。接着,法官便去银行,冻结了华联衣车公司11万元资金。
受理撤销“惠工”商标申请
2002年1月31日,律师将撤销“惠工”的商标申请递交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文中称,商标注册人华衣公司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将申请人的企业字号“惠工”注册为商标,属于典型的恶意抢注行为。华衣公司多次与申请人发生过经济往来,因此对申请人的企业字号是明知的。
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授理了撤销“惠工”的商标申请。
2003年3月9日,东阳市华联华衣公司答辩:我公司历年来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司享有专用权的已被商标局核准注册并经我公司长期使用的“惠工”商标,符合商标法中的相关规定。
专家:增加了迷惑性、混同性
2002年2月27日,第一次开庭。被告“海菱公司”辩称,自己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公司,其企业名称“海菱”与海菱牌缝纫机的商标相同,这纯属是一种巧合,而使用“惠工”商标是经注册人东阳市华联衣车有限公司许可,并认为此案工商部门现正在处理,不应再由法院同时审理。
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王锡麟教授对此案做了评述:商标和企业字号是企业向社会及消费者展示自身信息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是企业商业信誉的象征,它有助于消费者在日益丰富的市场中区分不同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商标的专用权与企业名称权分别受商标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法规》的调整、保护,就其权利取得程序、途径来看,可谓“互不侵犯”。原告“惠工三厂”对于“惠工”字号和“海菱”注册商标这两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商业标识均享有合法的在先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被告在实施市场竞争行为时,将“海菱”、“惠工”这两项信息有机组合,一并展示,这种行为比单独利用“海菱”或者单独利用“惠工”的行为更增加了迷惑性、混同性,显然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理应被禁止。
法院判决被告赔款40万元
2003年4月25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经对比,原告、被告产品的宣传资料基本相同。被告华衣公司曾向原告惠工厂购买过原告的产品,作为同业竞争者,并基于双方有业务往来的事实,华衣公司应当知晓原告的“惠工”字号及“海菱”注册商标。在此情况下,华衣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与原告字号相同的“惠工”商标,其法人又成立了字号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海菱公司,并将其“惠工”商标许可被告海菱公司使用,由此形成了两被告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宣传资料上同时出现了分别与原告“惠工”字号、“海菱”商标相同的“惠工”商标和“海菱”字号。因此,两被告的上述行为明显具有对原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恶意。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缝纫机及印制、散发的产品说明书和宣传资料上同时使用“海菱”字号及“惠工”商标,并刊登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万元.
⑤ 关于侵权的案例
大家都知道复的:
某著名网制络公司在网游“泡泡堂”红极一时的时候推出了与之十分相象的“XX堂”游戏,
在网游“跑跑卡丁车”越来越火的时候也模仿制造了自己的“XX飞车”,
在“网络知道”为网络公司获取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也推出了自己类似的网络咨询服务
⑥ 使用他人字号侵犯企业名称权的有关司法
涉及到侵犯企业名称专用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⑦ 企业名称侵权问题
不侵权,AB字母公司中国遍地都是,因企业名称冲突引发的诉讼中,由内于当事人双方的企业容名称都经过合法的登记注册,有合法来源,因此只有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通过判断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混淆或搭便车的故意、客观上是否可能使公众误解,才能确认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认定是否侵犯了企业名称权。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对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的,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⑧ 现有一企业告我司字号与其相同,要求我司更改字号,但其状告案由为虚假宣传,请问其的要求是否合理
关键在于贵司和对方是否对企业字号进行了商标注册,如果只作为企业名称出现而且不在同一地区,重名也是没关系的。例如“四通搬家”和“四通集团”是什么关系都没有的。
⑨ 企业字号使用在前,商标使用在后,构成侵权吗
商号权和商标权也都是属于知识产权中的一部分,这个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呢回。
如果是单纯的在先答使用,并没有侵害他人已经核准注册的商标,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担心。
如果您虽然是在先使用的企业字号,并且主营产品也和他人的商标相同,也一直用的企业字号做的宣传,建议您乘早修改,这样做容易导致公众误认,对方要是起诉就涉及到了侵权,或者您使用别的商标,这样就不会引起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