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责任表格总结

侵权责任表格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14 12:08:13

A. 侵权责任行为有哪些

侵权责任和行为是不同概念。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构成侵权行为所必须专具备的因素。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侵权行为才能成立。一属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加害行为、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四个方面。
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和民事责任。

B.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各类侵权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各类侵权责任:

一、过错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是过错责任一般条款的体现。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过错推定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是指法律事先规定,一旦加害人实施了某种加害行为,法律就推定加害人有过错,被告即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如果加害人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其责任即可豁免。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受侵害时,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38条);2、下列情况下,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58条);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 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3、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75条);

4、动物园的过错推定责任(81条);

5、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过错推定责任(85条);

6、堆放物侵权(88条);

7、林木折断侵权(90条);

8、窨井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91条)。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是与过错责任相对应的术语,是为弥补过错责任的不足而设立的制度。

无过错责任的表现形态主要有:

1.产品责任,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具有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2.环境污染侵权,指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侵权责任。

3.高度危险责任,指因高度危险作业或高度危险物导致他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

4.动物致人损害,指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由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等承担侵权责任,但动物园的动物致人损害,动物园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有什么感想600字

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感想颇多。为保 护民事主体的合版法权益权,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了本法。责任法列举了 11 种侵权行为类型和准 侵权行为类型。就几个热点问题,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立法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对于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明确规定, 司法实践中 由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 释》来规范,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有了不少案例。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 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侵权 责任法》的一个亮点,表明我国在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 损害赔偿。这个规定,一是把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权益 上,侵害人身权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但不包含财产权。 二是什么情况下构成精神损害。 侵权责任法用了 “严 重精神损害”这个词。 二、人肉搜索可能构成违法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 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 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D. 20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法学调查报告初稿 2调查报告终稿 3论文开题报告表 4论文初稿写作提纲 5论文初稿

内容提要: 网络侵权只是一种发生在特殊场所的侵权形式,并非一种新的侵权类型,其在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整体上并不存在特别之处。倘若把网络侵权作为一种类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则形式不断变幻的网络侵权将严重威胁到侵权法的稳定,在对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互联网络侵权运行规律认识并不清楚的情况下,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侵权责任法》不将网络侵权作为特殊的类型看待,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引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工作进入研究者视野以来,在关于《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研讨之中,有关网络侵权责任的类型化问题始终是焦点之一。对此,学者们意见尖锐对立:有学者极力主张将网络侵权作为一种特别侵权类型,分专章予以规定,有学者则坚决反对。[1]尽管《侵权责任法》已于2009年12月26日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关网络侵权类型化问题的论争并不会因此而结束,随着网络侵权的日趋常态化,此一问题的争论必将持续下去。

笔者注意到,尽管学者们言之凿凿,却并无一篇有分量的著述对网络侵权责任的类型化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学者们多站在自己的视角内自说自话,立场的确定和观点的形成多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这注定了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意见,不利于共识的形成。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网络侵权的特点为基础,考察网络侵权到底对传统侵权责任理论产生了何种冲击,应对这种冲击的办法是什么:是将其作为特殊类型的侵权责任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抑或是通过特别法与司法解释的方式进行规制较为合适?

一、网络侵权的特征及类型化标准的提出

网络侵权,即网络用户、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通过网络从事侵害他人民事权利和利益的行为。严格而言,网络侵权的表述并不准确:网络是物而不是人,物本身并不能实施加害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自然不能成为侵权的主体。因此,网络侵权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述,“它不是指侵害某种特定权利(利益)的具体侵权行为,也不属于在构成要件方面具有某种特殊性的特殊侵权行为,而是指一种发生于互联网空间的侵权行为,可以简称为‘网上侵权'。”[2]基于网络侵权的媒介性质,有学者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侵权。[3]

关于网络侵权的特点,学者们的表述略有差异。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中国人民大学版《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总结为三个,即场所的特殊性、侵害对象的非物质性、网络传播范围的不确定性。[4]张新宝教授认为有六个特征,[5]其他学者的观点也各有不同。笔者认为,网络侵权责任主要具有如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侵权场所具有特殊性。网络侵权是通过计算机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完成,这使得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如果不通过计算机,仅凭人的感观是无法感知的”,[6]不仅受害人难以觉察侵权行为的存在,侵权人在网上也很容易掩饰自己的身份。

2.责任承担主体具有多元性。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一般网络用户就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侵权责任;雇员或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的人侵权时,由雇主或监护人承担准侵权行为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时,也可能对他人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责任以过错为基础,属于所谓的中间责任;计算机病毒感染他人计算机造成数据库、计算机程序或者硬件损害,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者应当对此承担自己责任。

3.被侵害的客体多具有非物质性特点,虽然有时也涉及电子货币这种实际可计算的损失,但多数情况下属于非物质性的损失,涉及到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比如,对人格权的侵害一般限于对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精神性人格权的侵害,而不会涉及对物质性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的侵害,通常也不会涉及对人身自由权的侵害。

4.网络侵权行为的复杂性。首先,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特征,使得损害后果难于确定:既难于判断传播的范围,亦难以确定访问(或者接触)侵权信息的人数。尤其是在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中,认定加害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时十分困难。其次,网络侵权具有多样性,包括博客撰文、论坛发帖、语音聊天、侵权作品下载、电子邮件、黑客侵犯、病毒侵犯等多样形式。

5.被害人收集证据和证明加害行为的存在具有明显困难。在互联世界中,网页总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BBS和聊天室的内容更是不断滚动翻新,这给被害人收集和确定证据带来很大困难,即使通过截屏等技术手段进行取证,行为人只要不予承认也很难具有证据效力。[7]即使原告出示具有侵权信息的某家网站的网页备份,被告也可能主张网页是仿制的而否认其侵权责任。

6.远程访问的便捷与链接的无限性,使得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范围可以扩展到互联世界的任何角落,极大地扩展了侵权影响的范围和幅度。网络传播不受地域限制的特征和网站之间的无限链接,使得加害行为实施地和损害后果发生地的认定异常困难,给侵权行为法、民事诉讼法以及国际私法带来挑战。

7.损害后果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⑴侵害对象的复杂性,不仅可能侵犯民事主体在现实世界中的权利,还可能侵犯虚拟空间的权利,如网名、网络虚拟财产等;⑵损害后果难于消除。许多信息如隐私、商业秘密等,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公开则再不能恢复原状。而且,侵权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公布,就很难消除。即使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相关网页予以删除,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或通过网络快照之类的工具进行浏览。一些侵权信息在被短暂删除后,过不多久又可能被搜索和链接到。

网络侵权的上述特点是否足以表明,其已对传统侵权责任理论构成根本性冲击,而到了必须进行类型化程度?

笔者认为,上述特征只能证明对网络侵权进行类型化探讨是有意义的,尚不足以得出须将其类型化的结论。在《侵权责任法》中应否将网络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取决于如下方面:1.网络侵权责任与一般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等方面有无不同?如果两者大致是相同的,则没有类型化之必要。只有不同之处甚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侵权法中专章作出规定。因为传统上,世界各国尚无将网络侵权作为特殊类型规定在侵权法的先例,改变传统是需要充足理由的。“在我们没有把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现状。”[8] 2.即使存在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的不同,也并不表明侵权法必然要对网络侵权进行类型化规定,是否进行类型化还要经过充分的利弊衡量:网络侵权的类型化与侵权法的民事基本法性质会否冲突?通过侵权法与通过其他法解决谁更具可行性,产生的效果更好?

下文将在对网络侵权进行分门别类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标准探讨其类型化问题。

对于网络侵权可以作不同分类,如依行为主体之不同,可以分为信息上传者侵权、信息传播者侵权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依行为侵犯之客体不同可以分为网络侵犯人格权、侵犯个人信息财产权、侵犯域名权等。笔者认为,对网络侵权大致可作如下区分:1.通过网络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姓名、肖像权利或侮辱、诽谤他人等侵犯人格权的行为;2.通过网络侵犯商誉、侵犯商业秘密、进行不正当竞争等商事侵权行为;3.通过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4.黑客入侵他人数据库盗取相关信息,或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电子病毒侵害他人数据库、软件乃至硬件设备等非法入侵、非法盗取、损毁财产等行为;5.侵害他人域名权的行为;6.网络经营者对他人实施的加害行为疏于采取必要措施的不作为行为。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一项,法学有分:民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国际法。。。。

E. 关于侵权责任形式的详细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15条规定了8种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
(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被侵权人对于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在进行的或继续之中的侵权行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终止,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侵权行为,只要这种违法行为正在进行之中或在延续的情形下;
(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是由侵权人解除因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和实现利益的客观事实状态,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3)消除危险。危险是对将来的、有造成侵权损害后果可能的事实和状态而言的,处在此种状态中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予以消除。
(4)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侵权人将其非法占有的或管理的财产转移给被侵权人。一般而言,有权请求返还财产的是财产的所有人;同时该财产必须还存在,如果不复存在,只得赔偿损失或承担其他责任;如果侵权人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的,还要看第三人在受让财产时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如果符合,为第三人利益及整个交易安全考虑,也不得请求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恢复原状主要适用于财产损害的场合,它是请求侵权人恢复到物原来的状态。请求恢复原状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可能性,即被损害的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该物有恢复到原状的必要。
(6)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最常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它不仅可能适用于侵害财产权益的场合,也可以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损失的范围不仅包括积极损失还包括消极损失,赔偿损失一般以实际损害为限。
(7)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侵权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它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不良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对被侵权人的不利后果;恢复名誉是指侵权人在其造成损害所及的范围内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于其未曾受损的状态。它们通常只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况。

F. 民法典草案侵权责任编有哪些主要内容

8月27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这是民法典编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侵权责任编在总结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出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据了解,实践中,无偿搭乘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争议较大,为了既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又鼓励大家助人为乐,草案规定,无偿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机动车驾驶人赔偿责任。

为落实“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的要求,和“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决策部署,草案规定侵权人故意违反国家规定损害生态环境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草案还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

G. 侵权责任分析

1、由具体行为人承担责任。
2、若雇员系一般过失,由雇主承担责任;若雇员系故意或重大过失,由雇主和雇员承担连带责任。雇员造成雇主伤害的,直接向雇员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3、甲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4、原则上为甲。
5、皆为甲的扶养人。
6、乙承担适当减轻的主要责任,丙的父母承担次要责任。

H. 什么是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构成侵权的基础要件,因果关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学说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目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因果关系判断理论采取的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成立相当因果关系,即有因果关系。那么,相当因果关系如何判断呢?根据相当因果关系学说,只要法官依照一般社会见解判断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即行为通常能够引起损害的发生,即可认定有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公式为:无此行为,虽不必生此损害,有此行为,通常即足生此种损害者,是为有因果关系。无此行为,必不生此种损害,有此行为通常亦不生此种损害者,即无因果关系。故,可以将相当因果关系理解为实际上通过“通常不发生”对条件因果关系的限缩,通过“通常发生”(通常)对必然因果关系的扩张。

I. 论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侵权责任文献综述怎么写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综述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侵权责任表格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