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一个问题。。内地人触犯了香港法律的问题
刑事法属于公法范畴,不具有域外效力。内地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据罪刑法定原则,不予追究。
2. 香港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香港民事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一、诉答程序及送达
所谓诉答程序,是指原告起诉和被告答辩的程序。在香港提起民事诉讼,可采取下列方式:
1、传讯令状方式。几乎所有的涉及事实争议的民事诉讼,都必须通过传讯令状开始诉讼。有关合约、侵权,诈骗、,人身伤害侵权、信托等造成财产损失的民事争议均可通过传讯令状方式开始诉讼。
2、原诉传票方式。该种方式仅在诉讼各方对案件事实没有或只有很少争议时适用。
3、呈请书方式。以下申请必须以该种方式开始诉讼程序:
(1)质疑选举结果案件;
(2)公司破产或清盘案件;
(3)离婚、婚姻无效或司法分居案件;
(4)原诉动议。
普通法国家有关行政诉讼包括在民事诉讼中,该种方式适用于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司法复核的程序。原告以上述方式提起诉讼后,即应向法院缴付令状存档费用,之后将已填好的表格交回法院登记处,从而完成起诉的过程。
原告起诉后,应当在14日内向被告送达,送达应当由原告律师以邮寄、当面递交、投入信箱方式送达给被告,如被告系法入,则送交或留置在其注册地址即可。送达后,原告律师应当向法院递交一份宣誓文书。在原告送达后的第14日内被告律师必须填写送达认收书,表明是否想提出抗辩,并在14 日内将送达认收书交法院登记处存档,如被告未能在上述期间送达送达认收书,原告可向法院申请简易判决。被告在递交送达认收书期间届满后的14日内,还应当向法院递交抗辩书,抗辩书必须载明:被告反对原告起诉的理由,并可加入向原告提出的反诉。被告在上述期间未能提交抗辩书,其法律效果等同于未能提交送达认收书。原告可在收到抗辩书的14日内向法庭呈交答复书并送达给被告,回复被告的抗辩书,答复书内可列出补充事实。
二、证据发现程序
完成上述诉讼文书的交换程序后,当事人双方均须告知对方各自拥有的与案件有关的文件,以清单列出,并准许对方查阅原件。证据发现程序在香港诉讼法或者说普通法系国家有关诉讼程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今普通法国家的诉讼中,证据发现程序关系到案件的输赢,所以当事人双方及其律师会在该阶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证据发现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靠当事人自觉执行的程序,一般情况下,当事人的律师不需要法庭的执行令状即可向对方当事人的律师请求查阅其所持有的有关文件。香港的执业律师一般有着双重的身份,对当事人来说,其应当承担为当事人的利益辩护,替当事人保密的义务;但对于法庭来说,在证据发现阶段,律师被视为法庭的官员,有义务就案件事实问题向法庭和对方当事人说实话。除非有关文书涉及国家机密或律师的工作成果,或有关文件与案件无关联,否则,如果律师故意替当事人隐瞒不利证据,会导致法官判决其败诉,相关律师亦会受到律师公会的纪律处罚,严重者会被取消律师资格。
证据发现程序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双方当事人在庭审开始前对于案件事实及诉争的焦点问题有明确的了解,便于双方当事人提前进入和解程序。根据香港法庭的统计,大约有80%以上的案件在证据发现程序结束后,双方当事人会选择和解方式了结双方的纠纷。即使双方当事人坚持将争议提交法庭的正式审讯,并作出判决,亦令庭审过程不会因为诉讼突袭而变得不可预测。
三、和解
在香港,民事争议的和解并非由法庭主持。双方当事人在经过发现程序后,可自行选择进入和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可以申请法官就和解的内容作出简易判决,也可以通过仲裁程序作出仲裁裁决,不管是简易判决还是仲裁裁决在香港都具有执行力。
3. 香港法例是怎样一部法律
《香港法例》是香港现存的成文法法例编汇。由于香港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为依归,对于有争议的案例或有必要遵守的规定,都会以成文法的形式颁布并实行。
4. 跪求法律专业人士来分析民事案例!!!具体的法律条规。。。香港的与内地的法律。。。
一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31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住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被告如在香港法院被起诉时,应在收到传票时应及时提出管辖权异议,尽量避免在香港审判。)
36条 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37条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动产物权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法律事实发生时动产所在地法律。
39条 有价证券,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地法律。
二 《婚姻法》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综上:1 .郭氏为非法同居关系,除二人在同居期间置办的财产外无张某遗产继承权。
2 .五个儿女与娄氏共同继承张某遗产。
5. 跪求法律专业人士来分析民事案例!!!具体的法律条规。。。涉及到香港的与内地的法律。。。
这种情况郭女士是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获得财产,但可以以五个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要求继承富翁张氏的合法遗产,与娄氏平分张氏财产,因为法律对待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一样的!
6. 内地公司与香港公司合同纠纷案
1、“约定发生争复议由中国国际制贸易仲裁委员会解决” 因此根据合同约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你解决合同纠纷的合同约定单位,应首先找该单位;
2、“内地公司以邮件及短信等方式承诺了赔偿方式,香港公司表示同意” 这些证据法律是认可并接受的;
3、你们如果直接向法院起诉同样是可以的,只是由于合同中已经有约定,而你们又在纠纷发生时未找该单位,法院可能判你们先找仲裁机构给你们解决,若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重新向法院起诉;
7. 合同双方都不在香港,可否约定纠纷管辖的法院在香港如果可以,一般的合同纠纷案件约定在香港哪个法院
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协议管辖。但是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性民事纠纷;
二、双方需要签订书面的协议,包括具体的内容;
三、不得违反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
比如:关于身份类的案件(继承、离婚、抚养等)、一方当事人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
债权纠纷中,只有合同之债可以协议管辖,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在原有的“合同”纠纷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包括因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产生的民事纠纷。
刑事案的被告人被定罪后,如不服原讼法庭或区域法院法官的判决,可在定罪/判刑当日起计28天内,向上诉法庭申请上诉许可。被告人如未能在限期内提出上诉,可向上诉法庭申请逾期上诉许可。
被告人可单就定罪或刑罚提出上诉,也可同时就定罪及刑罚提出上诉。被告人须于限期内把列明上诉理由的上诉通知书(表格XI)送交高等法院书记主任办事处内的上诉登记处存档。该表格可向高等法院大楼上诉登记处或被告人服刑的院所索取。把上诉通知书存档无需缴付费用。
初步的上诉文件齐备后,司法常务官会把文件册寄交案中各方。如某方要求取得其他文件,在上诉案司法常务官或作出指示的法官批准后,司法常务官会把文件备妥及寄交有关的各方。
处理上诉的法官可进行提讯以确定案件已准备就绪,已准备好的案件会获编定聆讯上诉许可申请的日期。
上诉法庭可透过审阅呈交的文件或在进行聆讯后决定拒绝给予或给予上诉许可。其后,由两名或三名上诉法庭法官组成的上诉法庭可以口头宣告上诉驳回或上诉得直,及/或另定日期发下或宣读判决书。
关乎刑罚的上诉如果成功,刑期可获缩减;但如上诉失败,则上诉法庭可以提高刑罚,或下令上诉人的羁押时间不得计算在刑期之内。
8. 请问:香港法院的相关判决能否做为内地法院审判案件的依据
1、关于香港法院的相关判决能否做为内地法院审判案件的依据的问题。答案是不能,除非判决经过我国法院的承认。
2、担保合同是否存在适用法律的条款?如果适用的是中国法律,那么合同效力的问题就应根据中国法律确定。怎么会存在“适用香港法律的效果”问题呢?
补充答复:主合同约定适用香港法律并不意味着担保合同必然适用香港法律。担保合同如果没有法律适用条款,可以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由争议解决机构确定适用法律问题。所以,你的这个问题理论上是可以用一篇论文来探讨各种可能性的。建议你还是具体案件具体询问然后再作具体分析吧。
9. 香港法律跟内地法律有哪些比较大的不同
法系完全不同。大陆名义上是社会主义法系,实际上按国际分法,仍属于大陆法系,又称成文法系,法德法系。
香港则是属于英美法系,又称不成文法系或判例法系
简单说,大陆法院判案依据各种成文法典,单行法,行政法规等。不能直接引用相关类似案例的处理结果作为自己的裁判依据。而香港是判例法,某类案件此前存在的判例,特别是上级法院的判例是可以直接引用的
10. 请问有哪些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违背香港公司治理法律的案例
2004年,香港高等法院宣布欧亚农业(0932,HK)正式清盘。欧亚农业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被清盘的内地民营企业。2001年7月,欧亚农业在香港上市,但不久即负面消息不断,2002年9月起被停牌。去年7月,欧亚农业因为拖欠集友银行3000多万元而被申请清盘。期间,有新投资者愿意拯救欧亚农业,但联交所认为,该公司上市时的招股文件有误导成分,因此拒绝了复牌建议。最终,在无人反对情况下,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颁发清盘令。
2004年12月1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对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0751.HK,创维数码)董事会主席和一名执行董事提出指控,两人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超过4800万港元。
创维数码是中国第四大电视机制造商。 公司董事会主席黄宏生和执行董事黄培升同被指控一项串谋盗窃罪名。黄宏生被控于2001年1月至6月间,串谋其母罗玉英,从创维数码全资子公司创维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创维电视控股有限公司)账户中盗窃公司50万港元。另外,黄宏生兄弟被控于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与罗玉英及王鹏串谋,以“佣金”名义分别窃取上市公司资金221万港元和4838万港元。
法官简仕勋在判词中认定,上述三项罪名成立。除了总计超过5000万港元的串谋盗窃罪名,黄宏生兄弟还被裁定串谋欺诈上市公司罪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