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生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自卫。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实施的合法行为,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2、协商、和解。协商、和解是指被侵权的公民依法自行与侵权人相互沟通、交流,从而达成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案与共识。协商、和解是被侵权人救济自己权益常用的方法,但协商和解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合法。
3、调解与仲裁。由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保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4、诉讼。俗称打官司,就是指告于司法机关以争辩是非曲直。司法诉讼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终的途径。
5、司法诉讼。是指大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害时,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的请求救济的制度。这是大学生合法权益救济的最终途径。
(1)大学生权益纠纷处理扩展阅读:
诉讼时效:
1、一般诉讼时效
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诉讼时效
② 怎样处理好大学生活中的利益冲突
改变一下思维方向,不如想想怎样做自己。
如果你拼命的去想怎样处理好与周围的关系,那结果往往会让你失望。人是复杂的动物,你永远很难知道每个人都在想什么。你会很痛苦.其实恰恰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太顾虑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做自己,别管他人。喜欢和认同你的人自然会和你成为朋友。
③ 大学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利益纠纷 比如说和以前关系很好的同学 因为钱而变得不好了!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关于你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有利益关系,尤其是金钱方面。
互相帮助是必要的,要把持好一个度。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可以跟你的好朋友多沟通,尤其是你们谈的来话题,交流的是心...
④ 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权
这件事肯定是你的老师不对,你们是交了费的,未经你们同意不应对你们的宿舍进行任何调整。你们宿舍的一个人搬出宿舍去外面住了,只空了一张床,学校最多可以协调住进来一个大一学生。出国留学的那个同学既然交了住宿费就应该给人家留着床位。
首先,你们宿舍现在的人应该集体商量下,是否维权。每个人对于维权的决心不一样,如果现在你带头维权,到时候其他舍友都打了退堂鼓就不好了。维权一定程度上会得罪老师,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是你们是维权,不是做坏事,所以最后老师也会理解你们的。几种维权方法供你们参考。
找你们老师的上一级领导谈,上级领导不管就上上级领导,直至学校校长。职位越高,越不想破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应该会管的。
找媒体曝光。联系当地媒体,把事件的前前后后说说,媒体都是很缺新闻材料的,一般情况会积极报道,多找几家媒体。但是媒体可能会要求录制视频在节目播放。
找律师。律师的费用比较高,要考虑你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请律师并不是一定会打官司,先让律师去和你们老师沟通,学校知道你们请律师了,就会慎重对待这件事,毕竟没有一个学校想被学生告而全国出名的。如果你们老师依然执迷不悟,就法院起诉。你放心,到不了开庭,你们学校就屈服了。他们就是欺负弱者,你们坚决维权,法律和正义都是站在你们这边的。
我们不做欺负人的人,但是也不能被欺负。忍一时风平浪静,一味的隐忍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要做的下一步就是和舍友商量,是否要坚决维权,如果要坚决维权,上面的方法可以做参考。
⑤ 大学生实习纠纷中如何进行权益保护
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到用人单位的实习,把实习视为就业的热身和择业的捷径;也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新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关于在校生实习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真空地带”,不少用人单位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对实习生进行欺诈和不负责任地使用。因此,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要特别注意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一)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是一种培训性质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实习生仍是全日制在校学生,并非严格意义上进入社会的完整的劳动者,因此通常情况下实习生和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如果双方发生纠纷,一般不能通过劳动监察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寻求民事诉讼的途径予以解决或比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实习期间的报酬
国家没有对实习人员是否该获取报酬而作出硬性规定。有的单位愿意提供一定的报酬,作为对实习生的补助或补贴,但这种报酬不等同于工资;也有的用人单位提供的是无报酬实习,仅承担教育培训义务,帮助大学生学习工作、认识社会;甚至还有很多单位要向前来实习的学校和学生收取一定的实习费用。有效的实习机会,是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等应聘条件差距的最佳途径,因此实习生不应太过计较实习的报酬,重点放在工作经验的获取。但如果某些单位总打着接收实习生的旗号而干着重复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勾当,则实习生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实习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处理
由于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因此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遭遇意外伤害,按规定不能定性为工伤,只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且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时,实习生可依据《民事诉讼法》向法院起诉,或请求按民事伤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索赔。所以,大学生在外实习应选择合适的工种和工作内容,千万要注意安全生产与操作。
此外,大学生实习时还应该注意:慎重选择实习单位,事先了解该单位的经营合法性和行业信誉;在对实习单位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最好实习前与之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拒绝实习单位收取抵押金或扣留身份证件的无理要求等等。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多留意周围的人和事,一旦权益受损发生争议,才能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或证人。
⑥ 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维权希望用劳动法解释,或从劳动法的角度解释。求高手指点一二、。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有劳动手册的话可以维权,见习的话没办法,只好找学校协调 ...大学生实习...
⑦ 你认为关于大学生权益的最具争议的问题是什么
摘 要:就业难背景下的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企业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网络体系,是当前保证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及其关注大学生的实习环节,大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尤其是用人单位把大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实习工作经验,作为优先录选的重要条件。为此,各高等学校积极为大学生实习拓展渠道,许多公司、企业等单位成为部分高校的定点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实习活动日益彰显出其特殊的育人功效。就大学生的实习方式而言,一方面,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这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为了积累经验,增加就业的砝码,学生个人也在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总之,不论是学校组织的统一实习还是学生自主实习,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关系到大学生群体利益,而且也是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实习时期的天之骄子却处于管理的“真空”阶段。他们一旦出现工伤、酬薪等权益方面的纠纷问题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程序,加上不签实习权益保障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学校、学生、实习单位都处于尴尬境遇。所以,积极探索与构建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大学生实习现状令人担忧
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生打工状况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各种途径维权的也仅占13.9%,而选择忍气吞声者占86.1%。由此可见,如果政府不能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体系,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的权益受损问题将呈现上升趋势。其表现如下:
1、实习期变成“盘剥期”,无故辞退实习生或延长试用期现象长期存在
顺利通过实习期是当前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挑战,部分用人单位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利用实习生求职急切的心理,在试用期上做文章。以试用为由延长试用期,并在试用期内不与实习大学生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不为其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并在试用期结束时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无端将实习生辞退,或者故意延长试用期,致使实习生自己辞职,然后重新招募新的实习员工,置社会的道德伦理全然不顾,把大学生的试用期当成剥削期,从中获利,这已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惯用伎俩,这些单位,不断地从人才市场招聘新的实习生,不断有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扮演“奴役”的角色,这些单位只用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就辞退大学生。在这种不断的招收—辞退——再招新中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小化,少数用人单位这种短视的心理取向,致使大学生的实习期成了部分用人单位榨取人力资源的无偿“剥削期”。
2、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难以解决
理所当然,大学生的劳动付出就应该得到相关的有效补偿。但当前由于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作为市场主体的雇佣方,许多行为得不到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比例悬殊,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还要向实习单位交纳一定的费用。我们承认,用人单位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遇,但问题的本身与界定的尺度应该是大学生劳动投入与企业回报之间的利益大小问题。如今,部分企业管理者以金钱为导向:爱心缺失,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使部分用人单位以提供就业机会和试用考察为由,把实习生当成廉价了劳动力,部分只是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些分文不给,这些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用人单位的不正确价值取向有直接联系。国家教育部与团中央的有关通知中,曾要求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事实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习生在职场目前所处的劣势,并不享受要求享受这些基本保障的主动权。
⑧ 毕业大学生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签订合同不能违反《合同法》,你签订的合同涉嫌违反《合同法》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条款,以及国家法律中强制性的规定。合同是无效的,你可以不理会合同中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违法的,拿着合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定要拿好合同,那是你的证据)。 如果公司违法事实存在,在此,谴责!
⑨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害应该怎么办
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向老板要求赔偿,如果老板拒不执行的话,可以向有关部门发起诉讼,当然要在前期注意收集证据,因为只有充分的证据才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到别人的侵犯。